楊 南,何 軍,錢 獻,徐 晶
(南昌市中心血站,江西南昌330025)
南昌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血液檢測分析
楊 南,何 軍,錢 獻,徐 晶
(南昌市中心血站,江西南昌330025)
目的了解不同獻血人群血液傳染病檢測情況,以確定無償獻血的招募對象。方法2011年至2012年在我站獻血的45 325名無償獻血者,采用兩種不同廠家ELISA法檢測試劑檢測艾滋病病毒抗體(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體抗體(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任一項目呈反應性,則判定該血液為不合格,并對檢測結果根據獻血者性別、年齡、職業(yè)、獻血次數分類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血液檢測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齡段中18~30歲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率最低;職業(yè)中學生、醫(yī)務人員、軍人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率較低。結論選擇獻血者過程應該嚴格質量控制,軍人、學生、醫(yī)務人員和多次獻血者是低危安全人群,可以作為無償獻血的主要招募對象。
無償獻血;輸血安全;血液檢測
為了解南昌地區(qū)不同獻血人群血液檢測狀況,確定無償獻血招募低危人群。我們分析了2011年至2012年無償獻血血液檢測資料,對不同獻血人群根據性別、年齡、職業(yè)、獻血次數進行分類,觀察獻血者血液艾滋病病毒抗體(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體抗體(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檢測情況,分析不同獻血人群中陽性率的發(fā)生情況,現將分析情況報道如下。
1.1 對象南昌地區(qū)2011年至2012年無償獻血者45 325人,其中女性19 785人次,男性25 540人次,年齡18~59周歲,全部獻血者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的要求。
1.2試劑HBsAg ELISA檢測試劑由科華公司與新創(chuàng)公司提供;抗-HCV ELISA檢測試劑由萬泰公司與新創(chuàng)公司提供;抗-HIV ELISA檢測試劑由萬泰公司與新創(chuàng)公司提供;抗-TP ELISA檢測試劑由萬泰公司與新創(chuàng)公司提供,所有試劑均通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研究所批批檢定合格,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1.3 儀器瑞士漢密爾頓FAME 24/30全自動酶聯免疫分析系統(tǒng),瑞士帝肯Freedom EVO150全自動加樣儀。
1.4 方法所有檢測項目使用兩種不同廠家試劑進行檢測,任一試劑出現反應性判定該血液為不合格血液。
1.5 統(tǒng)計學處理所得數據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 不同性別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的比較血液檢測不合格率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比較
2.2 不同年齡段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的比較
以18~30歲年齡組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率最低,與其他年齡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的比較
2.3 不同職業(yè)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的比較不同職業(yè)中以大學生、醫(yī)務人員、軍人獻血者血液不合格率較低,與其他職業(y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不同獻血次數的無償獻血者檢測結果比較多次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率低于初次獻血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不同職業(yè)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的比較
表4 不同獻血次數的無償獻血者檢測結果比較
分析結果表明,根據性別比較男性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率明顯高于女性,有顯著性差異(P<0.05)。根據年齡比較,以18~30歲年齡組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率最低,與其他年齡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職業(yè)中,以學生、醫(yī)務人員、軍人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率較低,與其他職業(yè)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初次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率明顯高于多次獻血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結果與其他報道[1~4]基本接近。性別的差異主要與個人衛(wèi)生習慣、社會活動度、性行為有關,多數情況下,男性不潔性行為高于女性,也有個別報道[5],女性高于男性。而從職業(yè)角度看,軍人、學生、醫(yī)務人員為低危險獻血者,主要是由于在參軍、入學一般要過嚴格的體檢,而醫(yī)務人員由于職業(yè)原因,對自身健康情況較為了解,如果有不適合獻血的情況一般也不會參加獻血,所以這3個人群的血液檢測不合格率明顯低于其他人群。而多次獻血也是一般經過嚴格的體驗,血液不合格率也是比較低。
可見為確保血液質量,保證輸血安全,應該建立一支穩(wěn)定的無償獻血隊伍,加強低危人群招募力度。隨著社會價值觀與社會生活方式的急劇轉變,作為理想的低危人群大學生、軍人,有報道[6、7]大學生與軍人危險性行為呈逐年增長趨勢,我們還應該加強宣傳和教育,促使暫不宜獻血和不宜獻血的人群,主動延緩或放棄獻血;加強對血液的檢驗,提高檢測方法或試劑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從而保證輸血安全。
[1]黃智君,黃麗紅.201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獻血人群特征分析及作用[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3,31(4):377-379.
[2]涂娟,韓玲,何華慶,等.2008-2010年無償獻血人群調查與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5):483-484.
[3]王乃紅,傅雪梅,廖耘,等.成都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與人群結構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5):378-381.
[4]涂娟,韓玲,何華慶.2008-2010年無償獻血人群調查與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5):483-484.
[5]彭小華.新余市獻血人群梅毒感染狀況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5):488-490.
[6]石朝凱,李靜,焦鋒,等.2010年~2012年昆明市某高校大學生艾滋病哨點監(jiān)測結果分析[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27(1):147-150.
[7]劉拯.萍鄉(xiāng)地區(qū)無償獻血者抗-HIV篩查及確證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3):295-296.
R193.3,R446.62,R457.1+2
A
1674-1129(2013)06-0615-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