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荷芳
(保山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保山 678000)
太極拳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健身價值得到世界范圍的認可,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其運動特點輕松柔和、圓活自然、剛柔并進、虛實結合、連綿不斷。其運動適應范圍之廣,下至三五歲孩子,上至耄耄之年,是其他任何一個體育項目都無法比擬的。其健身功效,除了能預防疾病,增強體質以外,還對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器官有著良好的作用。
保山市云南歷史上開發(fā)較早的地區(qū)。早在東漢設為永昌郡,是聞名于世界的“南方古絲綢之路的要沖”,也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驛站和中緬印貿易的重要集中地,它在中國與緬甸、印度、中亞國家級歐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中發(fā)揮整重要的作用。保山是個多民族大家庭,少數民族人口24萬,按人口數依次為彝、傣、白、傈僳、回、苗、布朗、佤、阿昌、滿、景頗、德昂,占全市總人口的9.68%。
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保山地區(qū)太極拳練習者男性多于女性,這一現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相關分析。(1)家庭因素,這與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有關,“男主外女主內”,女性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對家庭子女照顧上和洗衣、做飯等繁瑣的家務事上,很少有體育鍛煉和其他娛樂活動的時間。(2)男性生活壓力的增大和身體狀況的下降,促使了他們去尋找增強身體健康的途經。這也為男性從事太極拳鍛煉的內部因素。(3)太極拳自身的運動特點。太極拳簡單易學,對場地沒有限制,而且能達到很好地健身效果。(4)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子女不在身邊,退休后很多時間都是呆在家里,與外界溝通交流時間較少。在太極拳練習過程中他們這一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
由圖2看出,保山市漢族練習太極拳者中漢族最多,占52.89%,在保山市少數民族中,回族雖然不是占的最多的,但在太極拳練習者中,回族占20.84%,遠遠高于其他民族。這與回族歷來尚武的文化風氣有關。
表1 保山市太極拳的年齡、性別結構分布表
表2 保山市太極拳練習者一周練習次數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保山市太極拳練習者中,18歲以下的練習者中,有75人,其中男性51人,占男性練習者的4.81%,女性24人,占女性人群的4.11%;18~35歲有202人,其中男性有126人占男性太極拳練習者的11.88%,女性有76人,13.03%;35~50歲年齡段太極練習者有470人,男女比例分別為33.39%,19.89%;51歲以上的太極拳練習者人數最多,在整個太極拳練習者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男、女練習者分別為529人和367人,所占的百分比為49.91%和62.95%。從表1我們很容易發(fā)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太極拳練習者的人數和比分比逐漸上升,35~50歲之間是一個過渡期,太極拳練習者的人數上升明顯,50歲以后,太極拳練習者的人數達到了最大值,太極拳對中老年認得吸引力遠遠高于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從側面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太極拳在保山市的中小學的體育課的開展也不容樂觀。從表1還可以看出另外一個問題,在保山市太極拳練習者中男女比例很大,男性太極拳練習者占總的練習者的百分比為64.51%,女性為35.49%。這說明了保山市太極拳練習者中男、女性的差異性比較顯著。
從表2可以看出,保山市太極拳練習者每周練習1~2次有1069人,占練習者的65.06%,練習3~4次約為19.72%,5~6次為9.49%,7次以上的為5.72%。保山市太極拳練習者每周能達到5次以上的僅占15.21%,練習次數并不多,反應了保山市太極拳練習者的積極性不高。
圖1 保山地區(qū)練習太極拳的男女比例
保山市區(qū)的人們,喜歡太極拳的很多,大多是早上或傍晚自發(fā)的組織起來,以小團隊的形式在廣場、公園或河邊配備簡易的音響進行練習。但練習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1)練習過程中沒有太極拳專業(yè)人士進行指導,大多都是一個人在前面帶著練習,后面的人依著葫蘆畫瓢,只是簡單的模仿,沒有真正體會到太極拳的精髓。(2)保山市太極拳練習者的隨意性,太極拳練習者在練習過程中不能持之以恒,每周的練習次數和時間的不固定性,很多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心情練習,不能很好地堅持下來,達不到健身的效果。(3)太極拳練習隊伍之間和太極拳練習者之間的交流較少。保山市太極拳練習隊伍之間的交流較少,保山市很少舉行太極拳比賽、太極拳表演等,大多是關門造車,各顧各的。隊伍內部也是很少切磋,特別是女性即使練不好,也很難放下身板,向別人虛心請教,接受她人的觀點和指導。
圖2 保山市不同民族太極拳練習者的折線圖
保山市屬于中小城市,生活節(jié)奏較慢,同時擁有保山學院及保山衛(wèi)校等中等以上學校,大型開放性的公園及廣場,專門的武術培訓基地兩所,這種得天獨厚的外部環(huán)境,這促使了保山市太極拳發(fā)展擁有一個很好的前景。但是缺少專業(yè)教練的指導和太極拳組織間的交流較少同時也制約著保山市太極拳的發(fā)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中國強”。太極拳走進學校,將青少年這個潛在的對象帶入太極拳的隊伍,不僅能過有利于青少年強身健體,還能將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傳輸給青少年,正確的引導新一代年輕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青少年也是我國消費的主力軍,如果青少年消費的一部分轉移到太極拳的鍛煉上,這無疑對太極拳的產業(yè)化,太極拳的發(fā)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
針對保山地區(qū)太極拳組織缺少專業(yè)教師的狀況,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太極拳專業(yè)教練的培養(yǎng)。當地政府部門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武術人才資源,如保山學院、武術訓練培訓機構等,對保山地區(qū)的太極拳組織骨干成員進行培養(yǎng)。由他們進一步的在太極拳組織和太極拳輔導站等對太極拳成員輔導教學,從而為保山地區(qū)太極拳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政府部分借助北京奧運會的東風,大力宣傳太極拳運動,倡導太極拳的健身效果。搭建前所未有的網絡平臺,實行網絡教學,推進太極拳的發(fā)展。利用新聞、專訪等加大對太極拳的曝光率,吸引群眾的注意與參與。這也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練習太極拳不是閉門造車,太極拳需要不斷的交流才能進步。相關政府體育部門指定完善的太極拳競賽機制,定期舉辦太極拳比賽、交流大會、太極拳在大型開幕式的集體表演等,吸引太極拳練習者前來切磋交流,這樣不僅提高了太極拳的練習水平,還能給大家一個交流的機會,提高廣大太極拳練習者的積極性。
[1]倪紅英,雷薌生.老年知識分子打太極拳負荷對心肺功能影響的縱向觀察[J].體育科學,2004,24(4):28-30.
[2]黃祁平,馮文昌.河南省太極拳開展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體育學刊,2006,13(2):69-71.
[3]王文慶,趙鳳娟.太極拳在新疆全民健身運動中開展現狀及前景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5):36-38.
[4]薛山,朱莉,李英,等.傳統(tǒng)太極拳發(fā)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4):489-490,511.
[5]李晶晶,田嬋,馬立娜.淺談太極拳對楊浦區(qū)各年齡段成年人群健康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2007,27(4).
[6]劉木圖,東明,李萬里.太極拳運動在寸金社區(qū)開展的現狀與對策[J].湛江師范學院報,20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