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梅生
偷梁換柱:勞動者應提防加班工資被『調包』
文/顏梅生
據(jù)某省2013年第二季度的司法統(tǒng)計顯示,因用人單位使用偷梁換柱式的“掉包計”,拒不或減少向勞動者支付加班工資而引發(fā)的訴訟案件,在加班工資糾紛中占80%以上。如此高的比例表明:“偷梁換柱”是一些用人單位阻礙勞動者獲取加班工資的最主要手段,也是勞動者加班權益受損的重災區(qū)。
【案例】 2013年元月1日,劉夢菲因公司生產需要而被安排加班??蓜舴圃诖卧鲁躅I取工資時,發(fā)現(xiàn)工資中并沒有包含加班工資,遂以《勞動合同法》第31條已明確規(guī)定“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為由要求公司發(fā)放加班費,而公司認為,雖然劉夢菲曾被安排加班,但事后已經(jīng)讓其補休,兩者相抵之后,劉夢菲無權索要加班工資。愛較真的劉夢菲為討個說法而提起了訴訟。法院判決支持了劉夢菲的訴訟請求。
【點評】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雖然《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第13條第(2)項規(guī)定:“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規(guī)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即一般情況下,只要用人單位安排了補休,便可無需向勞動者支付加班工資,但其中所指的僅僅是“休息日”,而非“法定休假節(jié)日”,也就是說,“法定休假節(jié)日”并不在其列。更何況上述規(guī)定第(3)項已明確指出:“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jié)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規(guī)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倍鴦舴圃谠?日加班,恰恰是國家的“法定休假節(jié)日”。
【案例】同樣是在2013年1月1日,蔣艷紅所在的公司為完成大批訂單的生產任務,而要求全體員工加班,并于當天以發(fā)放“紅包”的形式對加班員工給予了“獎勵”。鑒于此后公司對加班工資問題只字不提,甚至對蔣艷紅的支付要求,也以已發(fā)放“紅包”為由拒絕,蔣艷紅覺得“紅包”中只有區(qū)區(qū)50元現(xiàn)金,還不及自己日工資的一半,遠遠沒有達到法律規(guī)定的300%,遂提起訴訟,要求公司另行發(fā)放加班工資。蔣艷紅的訴請最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點評】的確,公司必須向蔣艷紅等員工發(fā)放加班工資。“紅包”與加班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紅包”充其量只能算是獎金,獎金作為一種工資形式,作用在于對與生產或工作直接相關的超額勞動給予報酬,是對勞動者在創(chuàng)造超過正常勞動定額以外的勞動成果所給予的物質補償。而加班工資是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生產和工作的需要,在規(guī)定工作時間之外從事生產勞動或者工作所獲得的勞動報酬,是對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增加額外勞動量的補償。故如果單位明確所給付的“紅包”是加班費的,其數(shù)額可以高于法定最低標準,而不能低于法定最低標準,不足部分應予補足;如果“紅包”是單位發(fā)放的獎金,則單位還應另行支付加班費。
【案例】 2013年2月10日至14日,即國家確定的春節(jié)假日期間,宋麗萍所在的公司為按期完成交貨任務,安排了包括宋麗萍在內的23名員工在日常的各自崗位從事生產。而當大家以為可以得到一筆加班工資時,公司卻以安排的只是值班而非加班為由,說大家無權獲取加班工資。感到受到愚弄的宋麗萍等遂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支持了宋麗萍等的請求后,公司因不服而提起訴訟。法院經(jīng)審理判決駁回了公司的訴請。
【點評】公司應當支付加班工資?!爸蛋唷迸c“加班”雖只是一字之差,卻含義迥異。“值班”是指勞動者根據(jù)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正常工作日之外擔負一定的非生產性的責任,主要是因單位安全、消防、假日等需要擔任單位臨時安排或制度安排的與勞動者本職工作無關的工作。值班只需支付“值班津貼”,具體標準由用人單位按其規(guī)章制度確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從事與本職工作無關的值班任務,勞動者無權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班工資。認定加班還是值班,主要看勞動者是否繼續(xù)在原來的崗位上工作,或者是否有具體的生產或經(jīng)營任務。本案中,公司安排宋麗萍等“在日常的各自崗位從事生產”,顯然不屬于值班,即公司之舉明顯屬于偷換概念。
【案例】 2013年2月12日至14日,正在家過春節(jié)的劉慧芳等17名員工,突然分別接到公司通知,因客戶提前提貨,要求立刻回公司加班,并許諾將按國家規(guī)定的300%支付加班工資。出于為公司著想,劉慧芳等二話沒說便照辦了??僧敶蠹翌I到加班工資時卻發(fā)現(xiàn)加班工資被“縮水”了。以劉慧芳為例,其月工資為1800元,公司按每月30天計算出其平均日工資為60元,由此推算其每天的加班工資為60元/天×300%。而劉慧芳等認為月平均計薪天數(shù)應為21.75天。
【點評】 的確,本案所涉加班工資應按月平均計薪天數(shù)21.75天計算?!蛾P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fā)[2008]3號)第2條關于“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中規(guī)定:“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法定節(jié)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guī)定的11天法定節(jié)假日。據(jù)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8小時);月計薪天數(shù)=(365天-104天)÷12月=21.75天?!迸c之對照,就劉慧芳加班工資的正確計算方法應當是:1800元/月÷21.75天×300%×3天,即744.83元。而按公司的方式計算,劉慧芳只能獲得540元加班工資。
責任編輯/項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