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偉志 社會學家
文化,有一種定義叫“理念的總和”。理念,凡適合一時、一地,適合經(jīng)濟基礎的先進理念,都應當弘揚開來;凡不符合時代需要、不適用于經(jīng)濟基礎的落后理念都應批判、拋棄。不論是“揚”還是“棄”,都應當是公開的,透明的。透明是文化的特性。透明自身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翻開中國的文化史,不難看出就是一部從不透明到半透明,再到比較透明的歷史。在古代,尤其是在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奉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就是不透明。與他人無關、無害的個人私事就不必透明,所謂透明當然不是說任何事情都要曝光。然而,對政府來講,對管理公共事務的政府機構來講,則必須透明、透亮。因為,你的所作所為不僅與他人有關,而且同整個地區(qū)、整個國家息息相關。
現(xiàn)在不少人對“透明文化”不甚了了。比如有幾個地位顯赫的官員氣勢洶洶地說:“官員也是人,為什么百姓不公開財產(chǎn),卻要官員公開財產(chǎn)?”這話的前提,只對了一分,而錯了九分。先說他正確的那一分:“官員是人?!辈槐貦z驗,官員肯定是人。不是人,人們不會給他官做。可是,官員是官人,前面多了個“官”字就不同一般了。人,任何人在社會上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這社會角色盡管是可變的,但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又是相對穩(wěn)定的。你不做官則罷,做了官就要以官德、官紀、官法來約束自己。官員的社會角色決定官人是為公之人。那么,“公”便有權利要求官員公開。官人也應當有公開個人財產(chǎn)的自覺愿望。只有公開了,自己才放心,公眾才放心。官員公開個人財產(chǎn)會替官員減少無窮無盡的麻煩。我訪問過幾個被人認為廉政指數(shù)較高的國家,按照他們廉政公署自鳴得意的說法,在他們那里,如果有人舉報某一位官員貪污,廉政公署會暗自認為舉報人有可能患了“精神病”。為什么?因為他們那里奉行透明文化。透明度高,分辨率強,可以做到像陳毅元帥所說的那樣,“伸手必被捉”。在透明文化指引下所制定的透明制度、透明規(guī)則,甚至于可以使得有貪婪之心的人“貪”不到“污”。在透明文化的濃厚氛圍中,幾乎是無“污”可“貪”。在透明文化的照耀下,公家的財產(chǎn)無法轉化成“污”。所以,才會出現(xiàn)把舉報人懷疑成“精神病”的底氣。而不是像有些國家和地區(qū)那樣,貪官一提一大串;不是像有些國家和地區(qū)那樣,把官員排起隊來隔一個抓一個,還會有漏網(wǎng)的。
在透明文化欠發(fā)達的國家會有不少清官被人誣為貪官,而且在被誣之后,自己有理說不清,紀檢部門花上幾年的工夫也查不清。對這種事該怎么說呢?說得難聽一點,是自作自受。平時透明了,不用被誣陷者自己出來辯白,廣大國民會起來為你澄清,甚至沒有同你打過交道的網(wǎng)友也會起來為你解釋。平時透明了,紀檢部門的工作量可以大為減少,人員可以大幅度精簡。透明文化是救國、救官的良策。
在透明文化欠發(fā)達的國家也有官員把財產(chǎn)公開的,比如說有高官自報“我有二百萬存款,三套房子”,他就以為是踐行透明文化了。否!就算你申報的數(shù)字是真實的,也是不怎么高的,也收不到“百姓為你請命”的效果。因為財產(chǎn)來源沒有講。透明文化發(fā)達的國家規(guī)定官員既要報數(shù)字,還要報來源。來源籠統(tǒng)還不行,必須一筆一筆講清楚。
幾年前,我向芬蘭廉政公署負責人咨詢。他說有的官員本來是教授,他當官以后如果去講課,收了講課費,或者是參與了非他莫屬的課題研究,拿了課題費,統(tǒng)統(tǒng)要一五一十地公示清楚。這位芬蘭廉政公署負責人在家愛養(yǎng)蜜蜂。養(yǎng)得好了,蜂蜜吃不完。吃不完不可浪費,允許出售。他說,他賣了幾斤,賣給誰的,價格多少,全部上網(wǎng)公示。他說:“鄧教授:你信不信?”我說:“相信,相信!”在我說了“相信”之后,這位廉政公署負責人還打開電腦讓我看個清楚。
透明文化的穿透力是要透到底,透個穿的。比方說,如果有一筆申報得不實會怎么樣?會不會因“初犯”而來個“下不為例”?會不會來個“家丑不可外揚”呢?不會的。有個國家的總理偕外長訪問非洲一個國家,費用超過了預算,回國后在國家電視臺接受公民的公開質(zhì)詢。總理回答:“是因為對方更換了住處?!惫袢圆环胚^,繼續(xù)追問。總理回答不上來,由外交部長回答。公民和聽眾對外交部長的回答表示理解了,質(zhì)詢方才告一段落。哪知后來這位很能干的女外長因為招待他們的外賓吃了鵝肝,堪稱超標。二話沒有,兩個字:下臺!
在透明文化熏陶下,隨著透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因幾塊錢、幾十塊錢而丟官的事屢見不鮮。有個國家的總統(tǒng)在當總統(tǒng)前向老板朋友貸款買房,利息略低于市場。怎么樣?退位!你不當總統(tǒng)這點事算不了什么,當了總統(tǒng)就不一樣了?;氐角懊嬲f的,就不能用“官員也是人”來糊弄了。
對透明文化怎么看?仍是個文化課題。有些透明文化欠發(fā)達國家中的文人把透明文化發(fā)達國家的這類透明之舉稱作“政治潔癖”。當否?有待廣大讀者點評。點評也是一種透明。點評有助透明文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