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基于其價值,這個道理不須多論。
以一國論,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的均價及整體銷售情況,由該國的經濟基本面決定。當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極高且發(fā)展迅猛、前景可期時,這個國家的住宅產品就會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它的住宅市場就會具有強悍的吸金能力。以城市論,當城市的產業(yè)經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時,它的房地產價格就會隨之水漲船高。
房地產行業(yè),在任何國家和地區(qū),都是支柱性產業(yè)。政府經營城市,促進經濟發(fā)展的目的,就是提升區(qū)域土地價值,拉高房價,從而增加政府的收入。房地產,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支柱產業(yè)。這個話是可以大聲說出來的,房地產人不要覺得丟人。在國外這種收入表現為物業(yè)稅,而國內就表現為土地出讓金。在我國大量的東部沿海城市,土地出讓金的收入也已經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4成左右。如上海2009年土地出讓金總收入1043億元,周期的財政收入數字是2540億元。廣州2009年財政收入700億元,土地出讓金總收入達到489億元。
近100年來全世界的城市經營模式,就是通過對城市經濟狀況和居住環(huán)境的持續(xù)改善,激發(fā)地價和房價的持續(xù)上漲,以獲得收入,這是我們必須服從的客觀規(guī)律。在美國,物業(yè)稅的收入,占到地方政府總收入的70%以上。這筆收入又再次投入到基礎設施、生活配套等建設上去,優(yōu)化生存環(huán)境,從而促使房地產升值。因此近10年來,在稅率基本穩(wěn)定的情況下,美國的物業(yè)稅總額增長了5倍,考慮到少量的新增住宅因素以及一定的通貨膨脹因素,這相當于近10年來美國的住宅價值普遍升值了3倍左右。
房價的本質,就是城市的經營水平在住宅價格中的集中反映。房地產的價值,就是城市的經濟水平和居住環(huán)境在住宅銷售價格中的集中體現。這是房地產的本質規(guī)律。其他所有的東西,都只是對房價的影響因素,而不是決定因素。
目前國內流行著一種讓人極不能理解的對房地產的觀察視角: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乃至計生政策決定房價;金融決定房價;國際熱錢決定房價等等。當然,這些因素會影響房價。乃至,這些因素不光影響房價,它們影響著所有商品的價格。難道我們能說鋼鐵的價格是受貨幣政策決定嗎?任何人都會回答不是!這些外在的因素會在短期內影響商品的定價,但商品的價格本身是由其本身的價值所決定!只要我們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視野上,排除掉這些外在因素的干擾,使用最樸素的經濟學原理,直接把視野投放到城市的經營水平這個本質因素上,我們一定可以發(fā)現房價的真相。
(摘自海潮出版社《房價的本質》 作者:老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