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鋼醫(yī)院放射科,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10)
乳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呈迅速上升趨勢。目前,我國乳癌治療的10年以上生存率尚無明顯改善,這主要與我國乳癌病人就診時80%為中晚期有關。早期乳癌是指臨床上未捫及包塊的T0期癌,或腫瘤直徑<1 cm且無淋巴結和遠處轉(zhuǎn)移、TNM分期處于T1bN0M0期的原發(fā)性乳癌[1]。早期乳癌病人多數(shù)無明顯包塊或包塊較小,乳房出現(xiàn)明顯包塊時半數(shù)以上已有淋巴或血行轉(zhuǎn)移。因此,探討早期乳癌的臨床特點和診斷方法,提高早期乳癌的診斷率,對乳癌的治療和預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全數(shù)字化鉬鎢雙靶乳腺檢查是發(fā)現(xiàn)早期乳癌的主要手段,但是部分早期乳癌的影像征象并不明顯。本文對72例早期乳癌病人的全數(shù)字化鉬鎢雙靶乳腺檢查影像及病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2007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早期乳癌病人72例,均經(jīng)手術病理檢查確診,均為女性,年齡為33~74歲,平均49歲。使用SIEMENS Mammomat Inspiration全數(shù)字化鉬鎢雙靶乳腺專用X線機(配有乳腺專用影像工作站),常規(guī)攝影頭尾位和斜位,必要時加照側(cè)位和局部放大攝影。將所有數(shù)字化檢查資料與術后病理結果進行對照分析。
本組72例早期乳癌中,浸潤性導管癌29例,導管原位癌43例。表現(xiàn)為惡性鈣化征象者30例,鈣化呈短棒狀、針尖狀、泥沙樣較多見,濃淡不均,大小不一,其中浸潤性導管癌12例,導管原位癌18例;呈現(xiàn)微小結節(jié)者12例,其中5例為浸潤性導管癌,7例為導管原位癌;微結節(jié)伴鈣化8例,其中浸潤性導管癌3例,導管原位癌5例;呈不對稱性片狀致密影15例,其中8例為小葉原位癌,7例為浸潤性導管癌;結構紊亂7例,為浸潤性導管癌。
有研究表明,乳腺鉬靶X線普查對女性病人,尤其是40歲及40歲以上的婦女非常重要,可降低20%~30%的病死率[2]。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對提高乳癌病人生存期、降低病死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早期乳癌鉬鎢雙靶乳腺攝影具有如下典型及非典型征象。
乳腺微小鈣化對于乳癌的診斷,特別是早期診斷至關重要。乳腺良惡性病變都可發(fā)生微小鈣化,但以乳癌多見[3]。特別是臨床不能觸及包塊的乳癌大多是由于微小鈣化的存在而檢出[4-5]。有學者提出,鈣化是乳腺導管內(nèi)癌及導管內(nèi)癌伴微浸潤最常見的征象,甚至是惟一征象[6]。其中細沙型、蠕蟲型和混合型惡性可能性較大。微小鈣化伴有包塊時可位于包塊內(nèi)或周圍,總數(shù)多在15枚以上,密度不均,大小不等。如不伴有包塊,應密切觀察臨床有無乳腺疼痛和乳頭溢液等癥狀。微小鈣化密集程度越高,惡性可能性越大,每平方厘米20枚可認為對乳癌有診斷價值。鈣化點大小差異越大、鈣化密度越不均勻,惡性可能性越大[2]。
微小結節(jié)是指直徑≤1.0 cm的結節(jié),多呈類圓形,大部分邊緣光滑,密度較高。多伴有淺分葉,部分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緣不清楚,周圍可見小棘狀影,無明顯毛刺。結節(jié)雖然較小,但其密度高于周圍腺體組織,特別是中心密度較高;同時,由于周圍有纖維組織增生及腫瘤向四周侵犯、擴展,還可見邊緣較淡、模糊不清或輕微毛刺;有的病灶毛刺佷細小需應用全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后處理局部放大仔細觀察。部分結節(jié)內(nèi)可見惡性鈣化征象,部分微結節(jié)周圍腺體結構出現(xiàn)紊亂。X線片上測得的包塊直徑小于臨床測量結果,常是乳癌診斷的重要參考依據(jù)[7]。
可僅在一個投照位置顯示。表現(xiàn)為小灶性致密影的乳癌病灶一般密度高于周圍乳腺組織,呈乳腺組織內(nèi)局部密度增高、邊緣模糊的小片狀陰影,其中間密度最高,向外逐漸變淡,與周圍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有時可有角狀突起,其改變似一增厚性結節(jié)。同時,病灶周圍可由于水腫形成不規(guī)則低密度影。
結構扭曲紊亂是診斷乳癌的重要間接征象之一[9],但因缺乏特征性而容易被忽視。該征象是指正常乳腺結構紊亂被扭曲但無明確包塊可見,包括放射狀影、局灶性收縮、局部血管異常增多、或者病灶內(nèi)見小結節(jié)且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此種X線表現(xiàn)無明顯包塊形成,但對比雙側(cè)乳腺可見患側(cè)密度局部增高,病變可呈污穢狀;纖維小梁增粗、變直或排列紊亂,與正常乳腺小梁結構分布均勻、錯落無序、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纖維樣線條影不同。但局部纖維化、慢性炎癥或手術后瘢痕亦能產(chǎn)生正常脂肪實質(zhì)界面的扭曲,所以對局部異常血管增多、增粗扭曲的病灶應高度重視,及時診斷,為臨床選擇合理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有學者認為,星芒征是乳癌病灶結構紊亂進一步發(fā)展所致[8]。部分不典型星芒征在病灶無明顯包塊,由于毛刺較短、小、細,或其周圍乳腺組織較密實時,可顯示不清,故較難分辨而漏診。星芒征雖然在病變部位包塊影不明顯,但是大多可見病灶中心有一較小的微小星核,向周圍延伸出多條粗細較均勻的線條狀陰影,為癌細胞向間質(zhì)浸潤,引起小梁收縮所致[7]。
管徑超過0.5 cm,由于導管原發(fā)癌擴張或癌浸潤導管形成“癌橋”而形成大導管相,表現(xiàn)為乳頭后方沿導管方向有1條或多條粗大條索狀陰影,邊緣粗糙。出現(xiàn)1條粗大條索狀陰影,常提示單根導管受累;多條粗大條索狀陰影,提示多根導管受累。
綜上所述,全數(shù)字化鉬鎢雙靶乳腺攝影對于早期乳癌診斷具有獨到的價值。但是由于部分影像征象缺乏特異性,要求放射科醫(yī)生對各種特異性征象要有充分的認識,在閱片時要認真仔細,密切結合體格檢查和臨床病史。由于數(shù)字化影像設備的使用,鉬鎢雙靶乳腺攝影圖像質(zhì)量有了質(zhì)的飛躍,結合專用診斷軟件和顯示器的配合,明顯提高了對早期不典型乳癌的診斷率。并且對于致密型乳腺病灶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都較傳統(tǒng)乳腺攝影有了極大地改進。另外,結合其他投照體位和特殊壓板技術充分顯示乳腺結構和病變也很重要。
[1] 沈鎮(zhèn)宙,邵志敏. 乳腺腫瘤學[M]. 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5:152-154.
[2] 溫義成,沈彥萍,李興富. 微小鈣化在早期乳腺癌診斷中的意義[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 2010,33(1):64-65.
[3] 吳亞群,薛新波. 乳腺腫瘤[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59-60.
[4] WINCHESTER D J, GOLDSCHMIDT R A.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uctal carcinoma in-situ of the breast[J].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00,50(3):184-200.
[5] FEIG S.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implications for screening mammography[J]. Radio in North Am, 2000,38(4):6536-6568.
[6] 郭桂芳,王振光,薛偉. 早期乳腺導管內(nèi)癌鉬靶X線及免疫組化分析[J]. 齊魯醫(yī)學雜志, 2012,27(2):117-119.
[7] 殷國瑋,章龍嬌,吳雪梅,等. 全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對不典型乳腺癌診斷的應用價值[J]. 上海醫(yī)學影像, 2008,17(1):12-14.
[8] 路淮英,欒德廣,張新炎. 小乳腺癌的X線征象分析[J].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2,12(2):131-132.
[9] 胡永升. 現(xiàn)代乳腺影像診斷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