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明圓
(南通職業(yè)大學,江蘇南通 226007)
在《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中,簡·奧斯丁憑借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獨特的女性視角,真正站在女性寫作立場上,對女性的天賦、權利與地位做了深刻的思考。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女性意識,而這種女性意識又集中表現(xiàn)在作品的主人翁伊麗莎白身上。同樣以女性視角為寫作立場的瑪格麗特·米切爾,其作品《飄》也體現(xiàn)了其鮮明的女性意識。作品中的主人翁斯嘉麗,是一個處于亂世中的女性形象,她堅強勇敢、奮勇不屈且博愛仁慈。但由于作者所處時代、作家性格以及生活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差異,其作品所反映出來的女性意識也有同有異。本文擬從兩部作品的文本出發(fā),以作品中兩位女性主人翁為探討核心,主要對兩部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獨立意識進行比較分析。
《傲慢與偏見》與《飄》這兩部作品都有女性獨立意識的流露,且都集中體現(xiàn)在作品中的兩位主人翁身上,但這種女性獨立意識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伊麗莎白的女性意識的獨立主要體現(xiàn)在思維方面,而斯嘉麗的女性意識的獨立主要體現(xiàn)在她的事業(yè)方面。這兩部著作都著重描寫了女主人公的愛情與婚姻。一提到婚姻就會引發(fā)許多現(xiàn)實問題,如金錢和地位。
伊麗莎白的思維獨立性由以下兩方面體現(xiàn)出來:與時代背景相背離的婦女思維。故事發(fā)展的背景是一個受到工業(yè)革命浪潮沖擊的時代,人們在這種浪潮的沖擊下,在瘋狂的追求經(jīng)濟利益的同時,也對婦女的生活有意無意地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比如,婦女應以家庭生活為中心,把自己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丈夫與親人身上,并且還要盡量保持社會和家庭交往關系的穩(wěn)定和和諧。這是當時那個時代人們意識里的普遍觀點。
而在《飄》中,主人翁斯嘉麗也與同時代其他女性不一樣,她有對于自己事業(yè)的勇敢追求。斯嘉麗拒絕了時代所賦予女性的角色,而選擇一個男人們相互競爭的社會舞臺。比如,作品中有這樣一段心理描述:“想到自己和男人一樣能干,她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自豪感和一種想證明這種自豪感的熱切心情。”①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里,女性所關注的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扮得溫柔可愛,以此獲得男性的垂青,而斯嘉麗卻脫穎而出,表現(xiàn)出對于事業(yè)的向往和熱愛。斯嘉麗開始離開家庭而走向社會,在世人的非議中走進了只有男人們角逐的事業(yè)領域。
而在《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總是以自己獨具智慧的敏銳洞察力來認識周圍的人。比如,伊麗莎白對夏綠蒂與柯林斯的判斷,以及對于自己家人粗鄙一面的反感,自身鑒賞力的認識與優(yōu)雅舉止。這些都體現(xiàn)出伊麗莎白敏銳的判斷力和觀察力,有了這種洞察力,伊麗莎白能對自己的優(yōu)點有清晰的認識,并能夠在面對凱瑟琳夫人傲慢無禮時,以機智而尖刻的語言給予有力的反唇相譏,才能果斷地拒絕達西的傲慢求婚。在那個婦女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時代,伊麗莎白這種幽默感和智慧,體現(xiàn)其與同時代人所區(qū)別的思維獨立性,這也正是其女性獨立意識的反映。
斯嘉麗所處的時代則不一樣,她所表現(xiàn)出的女性獨立意識也不一樣。戰(zhàn)后南方是一片蕭索的景象,無論是在經(jīng)濟上,還是在社會地位上,奴隸主因為新社會制度的建立而失卻了往日的風光。面對這種社會變革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斯嘉麗并沒有因此而畏懼,而是在這種新的社會體制和價值觀念的基礎上,奮勇向前去追尋自己的事業(yè),尋求生存的經(jīng)濟來源。比如,戰(zhàn)后大規(guī)模的重建,讓斯嘉麗看到了市場的商機。在看到丈夫缺乏經(jīng)商的能力時,斯嘉麗內心這樣想到,“這家店鋪要是讓我來開,可以比他干的好多了……我經(jīng)營鋸木廠也可以比他干的出色。”②所以,斯嘉麗有一種重新振興塔拉莊園的強烈愿望。她開始經(jīng)營自己的鋸木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斯嘉麗以自身的聰明能干和經(jīng)商的天賦,打敗了事業(yè)上的男性競爭者,獲得自己的事業(yè)成功,不依附于男性。即使是自己嫁給了富人瑞德后,自己完全可以過上一種奢侈的享受生活,但斯嘉麗依然經(jīng)營著自己的事業(yè),并開了一個酒樓,事業(yè)越來越成功,自己的成就感就越大。斯嘉麗這種對于事業(yè)的熱衷和追求的女性意識,與伊麗莎白在思維獨立性方面的女性意識是不一樣的。
伊麗莎白的幽默與智慧在作品中有較多的描述。但為何說幽默與智慧是女性意識的體現(xiàn)呢?因為在故事發(fā)生的那個時代背景下,女性是矜持、柔美、含蓄的代表。幽默與智慧是與時代相違背的。比如,在舞會上,達西不但沒有邀請伊麗莎白跳舞,而且還對她冷嘲熱諷,在這種既令人尷尬,又令人憤怒的時候,伊麗莎白的處理辦法是一笑置之且幽默視之。再如,她毫不顧忌當時的繁文縟節(jié),冒著大雨去看望他的姐姐,伊麗莎白“急急忙忙地大踏步走過了一片片田野,跨過了一道道圍攔。跳過了一個個水洼……她這時已經(jīng)雙腳乏力,襪子上沾滿了泥污?!雹圻@樣不顧體面地行為是為當時人所蔑視的,可她卻視而不見,只要認定自己是正確的,毫不畏縮地行動。這些分別反映其幽默智慧的一面,同時也與當時那些矯揉造作的女性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是在《飄》的主人公斯嘉麗所處的年代,幽默已不再那么尖銳,她進而追求自我的一種價值,對自由無比向往。
比如,她在表達對艾希禮的愛意時那種主動和果敢,甚至提出要與艾希禮私奔的要求,這種行為對當時那個時代的女性來說,是多么受人非議,也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禁忌。但斯嘉麗為遵循自己追求人生自由和幸福的意志,毅然地翻越這道滿是荊棘的禮教之門。這種對于自由的追求,正體現(xiàn)了斯嘉麗身上與伊麗莎白所不同的女性意識。再如,在南方義賣會上,斯嘉麗并不顧及世人的鄙夷,而穿著喪服跳舞,這是主人翁對人性自由意志追求的總爆發(fā)點,在這里,斯嘉麗對自由追求的那種毅然決然一覽無余。斯嘉麗在勇敢地掙脫時代賦予女性的枷鎖,她要尋求自己的快樂,使自己的身心獲得自由。這種自由是發(fā)自斯嘉麗內心的,也是一種與伊麗莎白不同的女性意識覺醒的表現(xiàn)。
所以,在時代所賦予婦女的狹小家庭生活圈里,人們認為婦女遵從丈夫的意志是無可厚非的。正是由于婦女生活環(huán)境的局限,所以其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視。當然這一點,作者也在作品中有所提及的。比如,伊麗莎白和自己的姐妹們都沒什么突出的才藝,尤其是伊麗莎白,她所表現(xiàn)出對于練習鋼琴的滿不在乎,因為這個時代沒對他們提出過多才藝的要求。
當然,作品并不淺層次地揭示這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伊麗莎白正是在這樣一個生活環(huán)境里,以其敏銳的判斷力和洞察力,成功地展現(xiàn)其思維的獨立性。比如,她是第一個覺察到彬格萊與姐姐的微妙感情的人。再如,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態(tài)度,即使周圍人都認為達西很高傲,但并沒有左右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判斷。而她之所以形成對達西傲慢的印象,是達西自己的言行舉止造成的。在之后的幾次相遇上,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吵架、誤解與相互諷刺,這都是伊麗莎白和同時代女性所不同的一面,也是其思維獨立性的一面。
綜上所述,《傲慢與偏見》與《飄》均體現(xiàn)女性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追求,無論是伊麗莎白對獨立思維的追求還是斯嘉麗對獨立事業(yè)的追求,都是女性獨立意識的一種追求。同時,這兩部作品都表現(xiàn)出了對真愛的一種追求。雖然兩部小說出版的時間相差有100多年的時間,出版的背景也不一樣,《傲慢與偏見》是在受世俗的約束不得不匿名出版自己的作品,而《飄》是米切爾在二婚后受丈夫的鼓勵創(chuàng)作而來。這兩位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也讓這兩部作品所體現(xiàn)的女性意識有所不同。但這并不妨礙兩個主人翁動人的藝術魅力,反而正因為這種差別,才能使兩部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發(fā)出璀璨的光芒。
注 釋:
①瑪格麗特·米切爾.飄[M].范純海,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123.
②③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M].王科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245,186.
[1]黃靜.<傲慢與偏見>中女性意識的體現(xiàn)[J].甘肅: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6.
[2]吳衛(wèi)華.試析<傲慢與偏見>的女性寫作立場[J].湖北:外國文學研究,2009,(3):145-147.
[3]顧韶陽.<飄>中女性價值觀淺析[J].陜西: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4):87-89.
[4]楊莉馨.從<傲慢與偏見>的結構談簡·奧斯丁的女性意識[J].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45-247.
[5]唐麗芳.從未隨風而逝——<飄>的女性意識[J].湖南: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