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英 胡曉麗 李軍勝
患者,女,30歲,因“咽痛,嗓子嘶啞五六天”于2006年3月入我院治療。診斷為:①病毒性感冒。②支氣管哮喘。既往無藥物過敏史。入院當日給予5%葡萄糖250 ml+魚腥草注射液50 ml靜脈滴注,滴速為50滴/min,輸入液體約20 ml左右時,患者出現(xiàn) 大汗淋漓、口唇發(fā)麻,腫脹、胸悶、面部潮紅、全身皮膚潮濕、咽部堵塞感、聲音嘶啞、惡心、嘔吐、腳趾發(fā)麻、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哮鳴音,HR51次/min,血壓測不到,診斷為過敏性休克。立即停用魚腥草注射液,吸氧,靜脈推注地塞米松10 mg,異丙嗪25 mg,肌注,改換液路,5%葡萄糖氯化鈉500 ml+0.1 g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腎上腺素0.5 mg,靜推等抗過敏,抗休克治療。1.5 h后,患者血壓升至106/76 mm Hg,T36.5℃,P78 次/min,R20 次/min,患者神志、語言清楚,面色偏白,頭稍脹痛,出汗減少,唇微腫、無惡心、嘔吐,喉部堵塞感消失,胸悶、心慌呼吸困難等癥狀緩解,雙肺呼吸音逐漸變細,哮鳴音減弱。生命體征基本恢復正常。
魚腥草注射液是由魚腥草提取純化而成,主要成分是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癸醛等揮發(fā)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用于肺膿瘍、痰熱咳嗽,白帶、尿路感染、對多種致病菌、細菌、病毒、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可明顯提高外周白細胞吞噬致病菌的能力,增強細胞免疫力功能,另外可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促進感染恢復。
本例患者在滴注了魚腥草注射液后,出現(xiàn)了過敏性休克癥狀,經(jīng)對癥治療后,生命體征恢復正常。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和用藥有合理的時間關系,且該患者無用藥過敏史,因此考慮該患者嚴重過敏性休克是由本藥引起的。
針對該例魚腥草注射液的嚴重過敏反應分析,考慮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魚腥草注射液是由魚腥草提取純化而成,主要成分是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癸醛等揮發(fā)油,其中魚腥草注射液中的某一成分或輸液配伍后存在微粒變化有關尚待進一步研究[1]。其過敏源為魚腥草注射液中的鞣質和不溶性微粒。鞣質是一多元酚化合物,其水溶液放置后會發(fā)生氧化聚合作用生成沉淀,影響注射液的穩(wěn)定性并且能與組織蛋白結合,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2],不溶性微粒不能在體內代謝,可引起過敏反應、熱源性反應及造成局部血管堵塞,有實驗表明,中藥注射劑中的<10 μl的微粒個數(shù)明顯高于西藥注射劑[3]。其次中藥注射劑制備工藝復雜、流程長,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因為生產條件控制不嚴產生一些致敏高分子物質,進入人體后而導致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另外,上述患者既往均無藥物過敏史且不屬于過敏體質,卻發(fā)生過敏反應,說明患者的不同體質和病理情況致使其對藥物的敏感程度不同,極個別的患者當受到注射液的某種成分刺激機體后,產生相應的抗體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而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建議對首次用藥的患者,用藥前仔細詢問過敏史,尤其是過敏體質者,用藥需小心謹慎,嚴格掌握適應證、禁忌和注意事項,嚴格掌握給藥劑量及滴速,加強用藥中的檢測并準備好搶救藥品與設備,一旦發(fā)生過敏性休克,要立即按有關的救治原則進行搶救。同時還要警惕遲發(fā)的不良反應,對門診患者應重點提醒,盡量避免有害后果的發(fā)生。
[1]陳晶,侯景航,王建國.魚腥草注射液配伍輸液的微粒觀察.西北藥學雜志,2000,15(6):282.
[2]江波,侯世祥.含參中藥注射液鞣質檢查新方法.中成藥,2002,22(3):192.
[3]呂強,李靜,羅勇,等.對靜脈用中藥注射劑不溶性微粒的研究. 中國藥房,1998,9(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