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艷 夏永娥 牛風彩
靜脈輸液的誤區(qū)及護理對策
姜玉艷 夏永娥 牛風彩
通過列舉靜脈輸液過程中出現的誤區(qū), 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 避免輸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減少靜脈輸液的并發(fā)癥, 保證靜脈輸液的治療效果。
靜脈輸液;誤區(qū);護理對策
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形成的輸液系統(tǒng)內壓高于人體靜脈壓的原理, 將液體直接輸入靜脈內[1]。靜脈輸液不僅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當中, 也成為給藥的可選方式,特別是快速消減病狀, 搶救病重患者非常必要。隨著診療條件的改善, 無病早防, 有病早治, 追求健康是人們的迫切愿望, 靜脈輸液也已成為人們治病的普遍現象。據統(tǒng)計, 目前在臨床中住院患者的輸液率為98%, 門診患者的輸液率為14%。輸液能縮短療程, 拯救生命, 但也存在許多弊端。現將靜脈輸液時容易出現的誤區(qū)及護理對策做一淺談。
誤區(qū)一:①藥液加溫:風寒氣候, 老年人或年少患者,輸液中普遍采用溫熱水吊瓶或吊瓶上配用暖和的輸液長管,避免低溫藥液對血管造成刺激。根據配置禁忌講, 對部分藥物加熱后極易降低藥效或使藥效消失, 干擾療效。科學操作是用毛巾與熱水包裝隔層放置在穿針傷口上部分處, 不僅防止了低溫藥液對傷口的刺激, 又不會使皮膚受到燙傷。②坐著輸液:坐式打吊瓶排除了長久躺臥所造成的身心疲憊感,但長時間坐式輸液會干擾藥液在血液中的正常流動, 難以充分吸收。③無人陪床:輸液過程要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 周期也不短, 部分患者時常不讓親屬照看, 一人在醫(yī)院或門診輸液, 感染率很大。如若輸液過程中患者感覺不適或睡著了,旁邊無人時出現輸液故障不能及時發(fā)現和排除, 往往因此而發(fā)生意外。④流動輸液:有些長期輸液的慢性患者, 難以忍受輸液時的枯燥、單調, 在病床上翻來覆去, 起坐頻繁, 或者因輸入液體量多頻繁離開病室跑廁所小便, 這樣極易引起輸液管回血和針頭堵塞。因此輸液時應盡量減少活動, 如遇特殊情況應由家屬或護士陪伴, 以免增加患者的負擔和痛苦。⑤風扇納涼:夏季炎熱, 室內溫度高, 輸液時易出汗、煩躁,為圖涼爽舒適, 有些患者習慣開大風扇也是不妥的。這樣容易使本已患病的身體“雪上加霜”, 尤其當患者熟睡時應及時關閉風扇。
誤區(qū)二:①逗小兒樂:小兒患病, 長時間單一體位臥床輸液很不情愿, 個別患兒還啼哭吵鬧, 大人常讓患兒擺弄玩具, 或逗患兒樂來減少患兒哭鬧, 這樣易使患兒手腳亂動, 出現輸液中斷等故障。嚴格來講, 患兒輸液大人應守在床前, 用手輕握患兒的手或腳, 哄其不要亂動, 或通過講故事來分散患兒的注意力, 以防重新穿刺時患兒不愿配合, 增加患兒及家屬的負擔和痛苦。②超量用藥:“是藥三分毒”, 所有藥物都具有一定毒性所在, 還帶有不良反應和異常癥狀, 更有嚴密藥量用給規(guī)定, 部分患者為快速消減病癥, 時常加大用藥量, 造成某些毒性或不良癥狀的發(fā)生而痛苦一生。小兒因各組織器官發(fā)育、代謝和解毒功能不全, 輸液時尤其要嚴格按公斤體重控制藥量。所以患者靜脈輸液時應由具有執(zhí)業(yè)資質的醫(yī)師下達輸液醫(yī)囑, 患者方可遵醫(yī)囑進行輸液治療。③私自停藥:部分患者每當感覺病情有所緩輕便要停止用藥, 實際上病情好轉僅僅是輸液的一個反應。但身體并沒有完全康復, 對病毒或細菌的侵入性仍很難抵抗, 若停用服藥, 不但加重病情, 反而會增強細菌的耐藥性, 所以輸液停藥應遵醫(yī)囑。④按壓錯誤:有的患者拔針后按壓部位錯誤或者按壓時間過短, 容易發(fā)生皮下淤血。正確的做法是讓患者拔針后按壓4~5分鐘,并采取縱向大面積按壓及輸液側肢體上舉體位, 以減少輸液后皮下淤血的發(fā)生。⑤醫(yī)護因素:個別醫(yī)護人員的手誤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如:輸上液后壓脈帶忘記松綁、膠布固定不牢、針頭斜面貼于血管壁致藥液滲漏、囑患者輸液完畢自己拔針等現象時有發(fā)生。責任護士應嚴于律己,按照無菌操作執(zhí)行, 時刻跟蹤輸液現狀, 出現異常及時處理。⑥其他方面:輸液治病須有安靜的環(huán)境, 但不少醫(yī)院的病室常見有煙霧繚繞、喧嘩吵鬧;有的患者利用音像、音響消悶解躁等, 這些都對治病不利, 應自覺遵守醫(yī)院規(guī)定并加以限制。
總之, 為保證安全有效地使用藥物, 充分發(fā)揮藥物的療效, 護士在患者輸液的過程中應加強巡視, 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并及時糾正患者模糊或錯誤的觀點和做法, 避免輸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減少靜脈輸液的并發(fā)癥, 保證靜脈輸液的治療效果。
[1] 劉建華.靜脈輸液的技巧.包頭醫(yī)學院學報, 2011, 27(4):62.
262200 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