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成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臨床上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 同時也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最常見原因。而食管靜脈曲張?zhí)自g治療的成功率高、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 是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一種安全有效、簡單易行的方法[1]。回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42例胃鏡下行套扎術的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 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 符合2003年我國《食管胃靜脈曲張內鏡下診斷和治療規(guī)范(試行方案)》分級標準:其中重度靜脈曲張30例, 中度靜脈曲張12例, 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13例, 患者年齡39~71歲, 平均51.2歲?;颊吒喂δ蹾ild-Pugh分級:A級12例,B級19例, C級11例。其中4例為酒精性肝硬化, 34例為肝炎后肝硬化, 1例隱源性肝硬化, 2例膽汁性肝硬化。
1.2 治療方法 42例患者常規(guī)行胃鏡檢查, 確診食管靜脈曲張程度, 其中30例進行擇期胃鏡下套扎術, 12例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進行急診胃鏡檢查并行胃鏡下套扎術, 患者進入胃鏡室后, 取雙腿屈膝的左側臥位, 囑患者放松腰帶,解開衣領。首先給于患者行常規(guī)胃鏡檢查, 重點了解患者的食道靜脈曲張的形態(tài)以及有無潰瘍、糜爛的發(fā)生, 接下來退鏡, 安裝結扎器, 內鏡進入食管后, 仔細觀察患者曲張靜脈的情況, 選擇在賁門口上方大約5公分左右位置, 避開潰瘍、糜爛以及明顯血管壁薄的曲張靜脈, 選擇合適的結扎點, 接下來將內鏡前端透明帽正面抵住欲套扎的曲張靜脈, 應用連續(xù)負壓吸引, 在內鏡下可以看到視野內是一片紅色, 操作者旋轉操作牽引鈕, 內鏡下可見被結扎的曲張靜脈表面變成深紫色, 呈半球狀, 最后應用生理鹽水徹底清洗創(chuàng)面, 觀察結扎效果是否滿意, 是否遺漏活動性出血, 同樣方法繼續(xù)結扎其它的曲張靜脈, 需要注意結扎點選的選擇盡量不在同一平面, 逸避免術后的食道狹窄的發(fā)生。
42例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中急診搶救及擇期胃鏡下套扎術止血成功率均在90% 以上, 38例患者在術后2~3周復查胃鏡, 患者的靜脈曲張程度均明顯減輕, 6例患者靜脈曲張完全消失。
臨床上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 主要是食管黏膜下較粗大、曲張的深靜脈破裂以及與之相溝通的淺表靜脈叢的交通支破裂所致,根據臨床統(tǒng)計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死亡率高達30%~ 40% , 而復發(fā)出血的死亡率高達60%以上[2]。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臟功能較差, 對手術的耐受性差, 因此急診手術的風險大, 患者死亡率較高, 食管靜脈曲張?zhí)自g, 操作簡單, 效果確切, 所需設備簡單, 操作需要注意以下方面:①嚴格掌握適應證, 對出血量較大, 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首先抗休克治療, 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再行套扎;②套扎部位的選擇:先套扎有活動性出血下方的靜脈以及有紅色征的靜脈, 由遠至近, 避免套扎出血以上部位, 以免加重出血;保證套扎質量, 不可以強求套扎環(huán)數;③需要操作者熟練操作技術,操作應果斷迅速, 避免無效吸引, 避免操作時間過長;④及時吸引口腔內積液, 盡可能避免食管內積血涌于口腔導致誤吸。
總之, 肝硬化EVB 患者采用套扎治療是一種有效療法,但并非完全沒有風險。作好療效的預測分析, 此項內鏡介入療法將能夠挽救眾多患者的生命。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食管胃靜脈曲張內鏡下診斷和治療規(guī)范.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04,21(3):149-151.
[2]王穎,劉學芳.硬化劑治療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臨床研究.臨床醫(yī)藥實踐雜志, 2003,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