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紅
正畸就是矯正牙齒、解除錯牙合畸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牙齒已不再是單純的滿足于咀嚼功能, 其對外觀的要求也逐漸增高, 近年來成人進行正畸治療的患者逐年增多。本文就對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yī)院近年來收治的行口腔正畸矯正的成人患者50例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 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口腔正畸矯正患者60例,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36例,年齡在20~39歲之間, 平均年齡26.7歲, 其中I類錯牙合18例, II類錯牙合29例, III類錯牙合13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 觀察組給予正畸后修復治療, 對照組給予直絲矯正技術治療,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患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所有患者術前正畸治療排齊上下牙列, 并完全去除牙齒代償, 若有患者存在上下頜牙弓寬度不調則矯正寬度不調。治療后, 正畸在術中因骨塊移動產生的小間隙或(和)關閉上下牙列術前余留的少量間隙, 可通過垂直牽引消除, 并對牙齒進行精細調整, 配合彈力橡皮圈牽引, 對上下牙合關系進行調整并修復。
1.2.2 對照組 所有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直絲弓矯正技術進行治療, 用鎳膚絲排齊牙齒, 并調整矯正錯頜畸形, 用直絲調整牙頜關系。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咬合關系良好, 無牙齒扭轉, 上下牙列排列整齊, 牙列中沒有間隙;有效:咬合關系得到改善,牙齒扭轉程度減少, 上下牙列排列較為整齊, 牙列中無明顯間隙;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系統(tǒng)軟件統(tǒng)計分析資料,組間比較應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 且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 具有良好的發(fā)音和美觀效果。其中觀察組顯效27例(90.0%), 有效3例(10.0%), 無效0例(0), 總有效率為100%(30/30), 對照組顯效23例(76.7%), 有效6例(20.0%), 無效1例(3.33%), 總有效率為96.7%(29/30), 兩組比較, 觀察組顯效率明顯大于對照組, 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兩組總有效率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正畸主要研究錯牙合畸形的病因機制, 診斷分析及其預防和治療。隨著正畸學的發(fā)展, 其已不僅僅局限于排齊牙齒,還涉及解決頜骨、顱面的不協調, 從而達到面部整體的和諧美觀。目前錯牙合矯治的目標是平衡、穩(wěn)定和美觀。錯牙合經過正畸治療后, 牙、頜、顱面間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取得協調關系達到新的平衡, 應為前牙覆牙合覆蓋正常, 磨牙關系中性, 頜間關系及下頜對顱面關系位置正常[1]。修復前的正畸是為了修復缺失牙, 為牙齒的修補創(chuàng)傷條件, 并降低修復難度, 更可提高修復后的功能和美觀效果, 更符合現代口腔正畸矯正追求的目標。
與青少年相比, 成人修補口腔正畸過程中由于畸形存在的時間較長, 牙槽骨對矯治力的順應性下降, 導致牙齒的移動性緩慢, 牙移動的阻力增大, 因而在正畸的過程中用力咬適當, 同時在正畸完成后還應保持相當一段長的時間, 以防止其復發(fā)[2]。且臨床醫(yī)生還應注意的是對成人進行修復正畸前應對患者的口腔內病變情況, 包括顳下頜關節(jié)、牙周情況、齲齒等條件進行綜合分析, 以確定更加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方案[3]。在本組的資料中對應用正畸后修復治療的觀察組和應用直絲矯正技術治療的對照組比較, 兩組患者的有效率分別達100%和96.7%, 顯效率分別為90.0%和76.7%, 兩組總有效率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顯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 且兩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提示成人修復口腔正畸矯正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 且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 成人修復正畸矯正治療可恢復患者的口腔功能, 滿足美觀要求, 值得臨床推廣,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在正畸矯正治療前還應對患者各方面的條件進行綜合考量, 以到達美觀、舒適、經濟的治療目的。
[1]唐弘夫.成人修復口腔正畸矯正78例臨床分析.當代醫(yī)學, 2010,16(20):98-99.
[2]韓秀芳.成人修復正畸矯正45例臨床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6):26-27.
[3]丁阿營.52例成年人錯牙合畸形正畸治療的效果分析.醫(yī)學信息, 2009,10(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