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繼平 薛文星 馮玉榮 段愛旭
護理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主要是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作為研究基礎(chǔ),探究如何有效地提高人類身心健康的一門綜合性教學。護理實驗教學也是從基礎(chǔ)性的知識和操作等進行實施,重點提高護生對知識的了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其專業(yè)素質(zhì)。其中,體驗式教學是近年來教學中的一種新方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讓其真正地參與其中,從而增強其親身感受和操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具有較好的效果[1]。筆者對本校2010級本科護理學生60名在護理實驗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教學法,并與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進行比較,具體的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校2010級本科護理學生,共120名學生,將其隨機的分為兩組。對照組60名,男6名,女54名,年齡19~26歲,平均(23.3±2.1)歲;觀察組60名,男4名,女56名,年齡19~21歲,平均(23.4±2.0)歲。兩組的學生均采取護理試驗教學中的相同操作項目,兩組的學生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模擬體驗 模擬體驗是實踐體驗的一個重要基礎(chǔ),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實踐體驗,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模擬體驗的一般過程為:情景設(shè)計,教師進行真人演示,學生模擬操作,學生感受交流,教師總結(jié),學生自行設(shè)計情景,學生模擬體驗,體驗交流心得[2]。
1.2.2 實踐體驗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實施實踐體驗。首先,將本組的學生進行分組,每組2名學生進行循環(huán)扮演,而其余的學生進行觀摩,并對其效果進行點評,并且在每次體驗之后進行信息的反饋,從而加強小組的印象。一般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說明自己的感受。而且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全局掌控,時刻的對學生的操作問題和言行舉止進行全面的觀察,并進行點評[3]。具體的體驗過程主要為:情景的設(shè)計,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教師對學生體驗中的不正確操作方法進行糾正,學生交流感受與心得,教師對學生整個實踐的過程進行點評和總結(jié)。教師在整個教學中應(yīng)一視同仁,絕不對學生產(chǎn)生偏見和偏愛[4]。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觀察兩組學生在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后的基本情況,觀察的指標主要有學生對患者角色認識度,學生對護士角色認識度,團隊合作意識,動手操作能力[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PEMS 3.1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患者角色認識 對照組的多數(shù)學生對患者的認識不清,不能體會到患者的痛苦,而且對患者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情況認識不足。而觀察組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明白作為患者的痛苦,從心理和身體上以及治療過程中深入地了解其痛苦,而且明白在患者救治的過程中應(yīng)做到“快、準、穩(wěn)”的原則,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其中,對照組有41名學生能夠深入認識患者,而觀察組有54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對護士角色認識 觀察組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夠有效地認識做護士的重要性,以及在整個護理中準確的操作將極大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從而使其明白過硬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水平在整個護理的重要性。而對照組對這一認識明顯的不及觀察組,觀察組有59名學生能夠充分的理解護士的角色,而對照組有46名學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團隊合作意識 觀察組的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加強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明白有些操作是需要團隊的力量,只有積極的配合和交流,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進一步的明白在團隊的合作中相互信任是很重要的。而對照組學生在教學中對團隊合作的意識不是很強烈,只有49名學生能夠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觀察組有60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動手操作能力 通過兩組的對比分析,觀察組的學生認識到實際操作能力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對照組的學生對這一認識不及觀察組。觀察組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有58名,而對照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有38名,觀察組的動手能力明顯的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通過本次的研究分析,在護理試驗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教學法能有效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6],提高學生對患者和護士角色的認識,使其能夠有效的明白作為護理人員在整個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對操作機能和理論知識的認識,通過角色換演,明白患者的痛苦,進一步的反應(yīng)出現(xiàn)作為護理人員在護理中注意的事項,減少患者的痛苦[7-9]。另外,通過在護理試驗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教學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進一步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使得能夠更好的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進行實際操作[10]。這種教學方法實踐性強,教學效果好,值得護理教學中應(yīng)用。
[1]鄭舟軍,龔戩芳,張麗平,等.體驗式教學法在舒適護理教學中的應(yīng)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31(6):711-712.
[2]劉明霞,劉少蓉.將體驗式教學法運用于《內(nèi)科護理學》教學中的體會[J].成功(教育),2010,32(12):733-734.
[3]鐘志暉.體驗式教學在《基礎(chǔ)護理學》中的運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21(28):846-847.
[4]Zuo Z X.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in basic nursing teaching with the effect analysis[J]. Journal of Health Nutrition,2012,12(1):675-676.
[5]穆國霞,白彩鋒,李玉香,等.體驗式教學在《護理學基礎(chǔ)》實驗教學中的應(yīng)用[J].全科護理,2011,17(3):812-814.
[6]姚桂英,李樹雯,薛松梅,等.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中的應(yīng)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23(14):673-674.
[7]高靜,楊翔宇,胡忠華,等.體驗式教學法在《老年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2,23(29):776-777.
[8]張永春,江智霞,袁曉麗,等.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在《基礎(chǔ)護理學》實驗課中的應(yīng)用[J].護理研究,2011,34(11):341-343.
[9]Ceng H, Jiang Z X, Luo Y G, et al.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to cultivate specialized nurs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nursing research[J]. J, 2011,23(14):704-705.
[10]梁園園,江智霞,張永春,等.體驗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yīng)用現(xiàn)狀與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1,34(10):73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