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君
臨床護理干預及自我管理教育對2型糖尿病的影響
楊麗君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是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征,是內分泌代謝疾病。治療目的是控制血糖、糾正代謝紊亂、防止并發(fā)癥,延長患者生命。我們對糖尿病患者根據病情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及自我管理教育,達到了比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組為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本科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2例,女76例,年齡34~76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67例,高中及同等學歷36例,初中及以下25例。職業(yè):干部56例,個體32例,離退休人員4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病程1~28年不等,空腹血糖波動在8.0~13.2 mmol/L之間,餐后血糖波動在9.8~22.3 mmol/L之間,患者表現為多尿、煩渴、多食、體重下降;消瘦、疲乏,皮膚瘙癢;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減退、陽痿不育、月經失調。
2.1 采取臨床護理干預,包括飲食、運動、血糖監(jiān)測、用藥及注射胰島素治療與相關檢測等方法。
2.2 采用2型糖尿病控制狀況評價量表和林娟等設計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價共10個方面,輕者包括糖尿病基礎知識、飲食治療知識、運動治療知識、藥物治療知識及血糖監(jiān)測知識,后者包括飲食控制、每天堅持運動、主動監(jiān)測血糖、按時用藥、隨身攜帶援助卡及自我足部檢查等方面執(zhí)行情況。
3.1 心理護理 糖尿病并發(fā)癥多,患者因而產生憂慮、抑郁心理,易產生消極情緒,有時拒絕服藥不配合治療。護理人員應充分說明控制血糖對防止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重要性,使患者認識到糖尿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以及長生并發(fā)癥的不良后果等。耐心向患者說明糖尿病只要堅持治療,合理控制飲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2 飲食護理 多數患者肉、魚、蛋、油的攝入量普遍過多,導致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疾病發(fā)生率大大增加,故應控制脂肪、膽固醇的攝入量,注意補充維生素、鈣和鐵,增加磷的攝入,防止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總熱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點;飲食以低鹽低脂為宜,少食動物內臟、少食松花蛋黃、少食含飽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多食含粗纖維含量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以有利于控制血糖。記錄每天出入量,定期復查血糖、尿糖、24 h尿糖定量,觀察病情轉歸,定期測量體重,發(fā)現病情變化,應遵醫(yī)囑適當改變進食量。
3.3 運動指導 糖尿病患者如無心臟禁忌證或嚴重合并癥,每天進行適量的散步、慢跑、太極拳、體操、蹬車等運動是有益的,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進行運動鍛煉。運動宜在飯后一小時進行,每次半小時至四十分鐘為宜,以不感覺疲累為主。運動時手邊要備有糖塊或餅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覺有出汗、心慌、饑餓感等情況時及時服用,以避免低血糖癥狀的發(fā)生。
3.4 藥物指導 口服藥物時:護理人員應準確掌握各類藥物的藥理及其適應證和禁忌證、劑量數據、毒副作用及過敏反應,必要時采取相應措施。
胰島素:注射劑量須準確。注射時選擇皮膚松弛處,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組織皮下脂肪增生或者萎縮而影響其吸收。在飯前30 min注射,注射后要密切觀察有無胰島素過量所致的低血糖反應。要隨時觀察病情變化,發(fā)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3.5 皮膚護理 糖尿病易出現皮膚瘙癢與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復。注意指導患者勤洗澡、勤更換衣物,用溫和的洗浴用品,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每天用溫水洗腳,以柔軟淺色毛巾擦干,同時檢查足部是否有破損,避免穿用窄小擠腳的鞋子。如有皮膚瘙癢應避免撓抓,保存皮膚黏膜清潔,如有破損應及時治療,注意檢查和保護皮膚的完整性。
4.1 自我管理教育的形式 ①集中教育:主要由主任醫(yī)師、副主任護師及責任護士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并且有一定疾病治療經驗的患者介紹成功經驗,每周一次。②個別指導:面對面、電話指導及隨診指導。③健康知識宣教:包括制作圖冊、動畫等方式宣傳糖尿病基礎、飲食、運動等知識及注意事項。
4.2 自我教育的內容 包括疾病知識及應對方法兩大部分。幾位糖尿病相關知識、飲食、運動、藥物知識等,監(jiān)測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方法,胰島素劑量及筆的相應調整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項,糖尿病足的防治;低血糖應對、如何有效運用醫(yī)療資源(電話、網絡)及與醫(yī)務人員有效溝通的方法等。
臨床護理干預是糖尿病的有效治療手段,但是糖尿病是一個病程漫長的終身性疾病,如果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不能進行長期有效的自我管理,那么,極易造成病情反復,進而加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5.1 自我管理是用于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只有醫(yī)務人員的治療者與護理者角色不斷地減弱,而作為教育者與管理者角色不斷加強,患者的血糖才能不斷得到控制。
5.2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與用藥的依從性。只有這樣,患者才能更主動地參與到疾病的治療和決策中來,面對疾病更有信心。
5.3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樣更有利于患者血糖的自我控制,有利于保持血糖的穩(wěn)定,避免疾病的發(fā)展。
臨床護理干預是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而自我管理教育更是能使患者主動控制疾病的發(fā)生。糖尿病治療就如同一個人的兩條腿走路:沒有臨床護理干預就不能迅速臨床康復,而沒有自我管理教育就不能在出院后的生活中達到穩(wěn)定的血糖狀態(tài),從而再次入院治療而惡性循環(huán),進而最終導致并發(fā)癥及早而迅速發(fā)生,而致殘甚至致死。只有兩者合一,才能使患者生活習慣改善,血糖穩(wěn)定,生活質量提高。
114000遼寧省鞍山市中心醫(yī)院預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