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尚青
(大連計算機學校 遼寧 大連116034)
目前,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素質普遍下降,由于學習失敗,他們的情感世界是空虛的,自卑、自棄,對自己、他人沒有什么感情,從而導致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越來越難教,面對學生的學習困惑,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教師要讓學生樹立學習目標,要在學生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創(chuàng)建適應學生成長的學習環(huán)境。
針對學生的學習困惑構建學生的學習體系,任重而道遠。 教師如果習慣于從教材出發(fā)進行知識的傳授,可以想象,學生會反感和厭惡。 坐在教室里聽教師講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要改變教學的出發(fā)點,讓教學回歸原點,即以“做” 為主線開展教學, 讓課堂進“工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
“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看,完全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會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計算機語言教學對學生而言是枯燥無味的,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以講為主線,那么,學生的學就是被動的如何讓學生對計算機語言學習感興趣呢?
傳統(tǒng)封閉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黑板上寫“做”的過程,用嘴講“做”的過程,學生用耳朵聽是“學”的過程,學生再用手干事便是“做”的過程。 把“做學教”三者分開來。
而“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是以“做”為主線,不是以用嘴講為主導的教學,實際上“做學教”是一件事情,比如做成一件事,首先要“做”,在“做”中學生就學會了怎么做,在“做”中學生就學會了怎么學,教師在“做”中就知道了怎么教。
多年來,筆者一直在研究課堂教學,怎樣教才能適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計算機語言學習呢? 于是,每堂課都是筆者的實驗田,筆者探索了引導文教學法,精心設計了該教學方法的教案。 從學生的喜悅、學生的自信、學生的成功中,使我感到欣慰和驕傲。
引導文教學法是為了學生的需要而產生的。 不能就學習本身談論學習,學習的真正目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不厭其煩地練就基本技能和本領,培養(yǎng)學生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氣餒,樹立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不斷進步,天天向上。 引導文教學法對于學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品質培養(yǎng)是有益的,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并可為職業(yè)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以“做”為主線。 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之一就是“教學做”合一。 他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學,在做上教。 ”他以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 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 他說:“事怎樣做便怎樣學, 怎樣學便怎樣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 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 ”
引導文教學法為實施 “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指明了“做”的目標和方向, 引導文教學法根據(jù) “做” 的實際任務對知識進行“過濾”,學習實踐引導文的教學內容應以“適度、夠用”為標準,教學內容的取舍應以 “做” 的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過程性的知識為主,以陳述性知識為輔。
一句話,要以“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知識為主,以“是什么”和“為什么”的知識為輔。 所以,教學內容要在“精”上下工夫。
職業(yè)教育作為一種目的在于從事職業(yè)工作的準備教育,一種以學習將來的職業(yè)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為目的的教育,就要求學以致用,學以謀生。 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勞動者,其典型的職業(yè)活動具有在三大產業(yè)領域從事生產、 建設、管理和服務的第一線工作的特點,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過程必然要具有真實性。
學習實踐引導文的制作就要求教學能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因為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就容易懂,這實際上是教學內容的“還原”,職業(yè)教育的教學內容本身就來自于生活與生產實踐,“還原”就回歸到了職業(yè)教育的本質。
在教學中,教師所選取的教學場景、教學環(huán)境、設施設備、教學手段和方法,要以“真”為先,即以真實、仿真、虛擬、演示為序,應避免教師“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的紙上談兵的現(xiàn)象。
學習實踐引導文必須配合職業(yè)實踐, 以培養(yǎng)學生技能為目的。變繁為簡,變難為易,變低效為高效,是技能型人才的執(zhí)著追求和價值體現(xiàn)。 做到“簡”只是達到了“能”的目的, 在 “簡” 的基礎上做到“巧”,則是對“簡”的升華,才可謂“能工巧匠”。
“引導文教學法”的案例分析
“做中學,做中教”教學理念下的引導文教學法,能使教學具有有效性、職業(yè)性,使教與學共贏。
引導文教學法是借助一種專門的教學文件(即引導文)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和工作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實踐引導文,可以明確學習目標,清楚地了解應該完成什么工作、學會什么知識、掌握什么技能,所以,引導文教學法能實現(xiàn)“做中學,做中教”的實踐活動過程。 在“學習實踐引導文”的指導下,學生“做”在前,或是以“做”為主線;“學”在“做”之后,“教”在“做”、“學”中,又在“做”、“學”后。 即在時間上有一個要求,又不能完全以時間來分割。
以“做”為前提,只有通過實踐,親自“做”了,學生才能知道要學什么,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教。
但是,在“學”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再實踐,在“學習實踐引導文”的幫助下 “做”, 這樣才能真正學會。 如果在“學”和“做”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教師要及時點撥指導。
“學習實踐引導文” 的制作是引導文教學法成敗的關鍵。
下面以管理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項目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制作“學習實踐引導文”。
“學習實踐引導文” 源自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前一次課提出的問題,教師將問題有梯度地加以分解,讓學生操作,自己體會問題的解決方法,實踐操作的案例就成為引導文的主要內容;二是教師根據(jù)實際工作過程提出實踐內容作為引導文。
“學習實踐引導文” 不是一成不變的, 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同, 教師設計的解決方案也不同,所以, 要求教師幾乎天天要備課,不斷更新,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適應學生,與學生的學習心理吻合,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享受學習生活的快樂。
學習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管理是我校計算機應用專業(yè)學生的任務之一。 在學習應用Dreamweaver 軟件制作網(wǎng)頁的過程中遇到了后臺代碼, 這對學生而言困難是很大的,也是教師比較頭疼的事。 就《注冊界面管理》 子項目任務而言,網(wǎng)頁后臺制作中的代碼部分遇到了條件語句, 學生操作起來既有難度,又有跨度。 所以,在制作“學習實踐引導文”時,要以學生熟悉的網(wǎng)頁為案例,加強學生對if 語句的理解,并且讓學生學起來既輕松自在,又感興趣,在“學習實踐引導文”的幫助下,完全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學習實踐引導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不需要記住所有的英文單詞,也能知道if 語句的條件如何設置。 請看實踐操作技巧。
本次課設計的操作技巧,能讓學生一目了然,操作簡單、易懂,通過復制、粘貼,就可以順利地完成代碼操作。
“學習實踐引導文” 說白了就是操作指導說明書,要將問題分層次地以案例的形式呈現(xiàn),操作過程要詳細,同時在操作中要能引發(fā)學生思考。
“學習實踐引導文” 可讓學生懂得如何“做”才能實現(xiàn)電子商務網(wǎng)站注冊界面的交互功能。 “學習實踐引導文”的作用可以說就是導學,為“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做鋪墊。
“做”什么是教學的關鍵,怎么“做”是教學的核心。 “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模式是以“做”為主線的,所以,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職業(yè)情境。
1.導入——真“做”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必須在真實的職業(yè)情境下,才能進行真實有效的學習活動。 有了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有效引導,一系列教學活動才能最終形成真“做”、實“學”、巧“教”的有效結合。
還是以管理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項目教學為例。 情境的導入是這樣的:沒人逛街,不等于沒人購物,這意味著網(wǎng)購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買到想要買的商品,電子商務網(wǎng)站為網(wǎng)購搭建了平臺。
教育要三貼近, 即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所以,為了調動學生的最大潛力,就要讓學生感到知識就在自己身邊。
情境教學對職業(yè)學校的學生非常有效。 因為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形象思維要強于邏輯思維, 所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可以為學生的形象思維創(chuàng)造條件,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樂于融入學習活動中。
2.實踐——實“學”
在職業(yè)情境中,要讓學生自然進入角色。 以小組為單位,在“學習實踐引導文”的幫助下,學生開始面向未來崗位的職業(yè)實踐。 每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 做如下幾件事:(1)確定任務:今天要干什么?(2)任務分析:怎么干? (3)實踐操作:開始干。
事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 所以,要放心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生仔細地閱讀“學習實踐引導文” 中的每一個步驟,邊做邊學,如果有問題,教師個別輔導, 對于每個小組的共同問題,可讓學生暫時停一停,講講其中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項,學生不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
3.指導——巧“教”
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師從教學中的“主角”退位成“配角”,從教學的“主導者”變成教學的“引導者”,從教學中的“良師”轉變成學習中學生的“益友”,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通過 “學習實踐引導文”能做的,就讓他們自己去做,對于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教師再加以指導。 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生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
關于這種巧“教”,要遵循“三不原則”:學生會的不要重復教;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要盲目教;超越學生水平的空洞理論不要隨意教。要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職業(yè)實踐環(huán)節(jié),“做學教”是一體的,是分不開的,就是以“做”為中心,“教”與“學”循環(huán)往復。 也可以說,“教學做”不能看作是三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引導文教學法就其本身而言,是培養(yǎng)“準職業(yè)人”的教學過程,在“做”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 通過日積月累的職業(yè)訓練,才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1]劉建湘,周明星.職業(yè)院校雙師型教師教育研究[M].長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5.
[2]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 [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潭家德,熊毅.職業(yè)教育半工半讀的工學交替模式——基于多維視野的分析[M].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4]成元學,程明霞.拋錨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12(1).
[5]劉國銀. 基于任務的自主——合作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