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領
嬰幼兒病毒性腦炎20例診斷分析
張懷領
目的 探討嬰幼兒病毒性腦炎特點, 總結經驗, 減少誤診。方法 對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嬰幼兒病毒性腦炎臨床資料及診斷過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發(fā)熱20例, 精神改變(包括嗜睡、煩躁、易激惹)20例, 嘔吐8例, 咳嗽2例, 腦膜刺激征陽性1例, 病理反射均陰性。17例在本科做腰椎穿刺診斷為病毒性腦炎, 3例轉上級醫(yī)院腰穿診斷為病毒性腦炎, 經治療20例患兒均痊愈出院。20例中夏秋季起病14例。結論 在夏秋季節(jié), 對不明原因發(fā)熱, 精神改變的嬰幼兒, 要考慮到病毒性腦炎的可能, 積極做腰椎穿刺化驗腦脊液明確診斷。
嬰幼兒;病毒性腦炎;診斷
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 河南省郟縣人民醫(yī)院共收治嬰幼兒病毒性腦炎31例, 其中20例一度出現誤診誤治,為吸取教訓, 減少誤診, 現對20例誤診嬰幼兒病毒性腦炎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1.1 一般資料 20例嬰幼兒病毒性腦炎為我院兒科住院患兒, 男14例, 女6例。年齡:8個月~1歲2例, ~2歲4例,~3歲14例。夏秋季發(fā)病14例, 其它季節(jié)發(fā)病6例。
1.2 臨床表現 發(fā)熱20例, 精神改變(包括嗜睡、煩躁、易激惹)20例, 嘔吐8例, 咳嗽2例, 前囟張力增高2例(本組前囟未閉共5例), 頸項強直1例, 病理反射均陰性。血常規(guī)WBC(4~10)×109/L16例, ~15×109/L 4例。
1.3 誤診情況 誤診為急性胃炎、水電解質紊亂8例, 支氣管炎2例, 上呼吸道感染10例。誤診時間1~2天。
本組患兒分別按上述誤診疾病治療1~2天無效, 17例在本科腰穿化驗腦脊液診斷為病毒性腦炎, 另3例轉上級醫(yī)院腰穿診斷為病毒性腦炎。經治療20例均痊愈出院。
本組20例患兒均有發(fā)熱及精神癥狀, 腰穿化驗腦脊液符合病毒性腦炎改變, 診療過程中排除了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真菌性腦膜炎等, 給予抗病毒及對癥治療均痊愈出院, 病毒性腦炎診斷可以成立。
病毒性腦炎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腦實質炎癥, 累及腦膜時又稱病毒性腦膜腦炎, 由于腦炎病變部位及輕重程度差別很大, 因此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病情輕重差異很大, 輕者可完全恢復, 重者可致死或致殘[1]。在我國腸道病毒腦炎最常見, 與乙型腦炎發(fā)病季節(jié)一致, 也主要發(fā)生在夏秋季[1], 隨著國家計劃免疫工作的加強, 近年來, 乙型腦炎發(fā)病率已顯著下降[2]。本組患兒臨床表現相對單一, 病情較輕, 均未出現抽搐、昏迷及局限性神經癥狀及體征, 所有患兒均未出現皮疹、腮腺腫大、口周皰疹等, 故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腦炎可以排除。推測腸道病毒所致病毒性腦炎可能性較大, 因本院條件所限, 未能對患兒進行病毒學檢查。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 本組嬰幼兒病毒性腦炎主要表現為發(fā)熱及精神改變, 顱高壓表現不明顯, 腦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幾乎全為陰性, 這與年長兒及成人病毒性腦炎相比, 極不典型, 這應是誤診的主要原因。其次, 嬰幼兒尚無語言表達或語言表達能力很差, 不能訴說頭痛等不適, 頭痛時可能表現為煩躁、哭鬧, 醫(yī)生對其進行神經系統(tǒng)檢查時難以配合。另一誤診原因是醫(yī)生對嬰幼兒病毒性腦炎認識不足, 本組20例誤診患 兒首診醫(yī)生當時沒有考慮到病毒性腦炎, 按誤診疾病治療1~2天無效, 用原診斷無法解釋病情, 才想到腦炎的可能, 做腰穿很快明確診斷。本組嬰幼兒病毒性腦炎誤診率達64.5%(20/31), 應引起臨床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 為減少嬰幼兒病毒性腦炎誤診, 筆者建議:在夏秋季, 凡遇不明原因發(fā)熱及精神改變嬰幼兒, 應想到病毒性腦炎的可能, 可積極動員家長做腰椎穿刺化驗腦脊液, 以明確診斷, 同時應做好鑒別診斷, 需與該病鑒別的疾病有結核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真菌性腦膜炎等。風疹病毒、麻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相關腦炎, 各有其臨床特征, 較易識別, 有條件可做病毒學檢查確診。
[1] 薛辛東.兒科學.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5:429.
[2] 胡亞美, 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第7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763.
467100 河南省郟縣人民醫(y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