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楠
吻合器技術在中低位直腸癌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
王茂楠
目的 增強中低位直腸癌術后生存的狀態(tài), 避免狹窄、吻合口漏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預防永久性結腸造口的發(fā)生。方法 使用吻合器技術行直腸癌切除術對80例距肛緣6~10 cm的直腸癌進行試驗。結果 隨機回訪80例, 局部復發(fā)15例, 死亡8例, 36例術后排便功能不夠完全, 沒有吻合口漏及狹窄,半年內一點點的恢復正常。結論 保證胃腸手術后有效、簡便安全的手段是腸內營養(yǎng)的支持, 為了協(xié)助腸功能以最大速度恢復, 可立即改變并完善營養(yǎng)狀況。在胃腸手術早期應用腸內營養(yǎng)支持吻合器技術具有安全、簡單、吻合可靠等特征, 在中低位直腸癌手術成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臨床推廣應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中低位直腸癌;吻合器;直腸癌切除術
吻合口滲漏的發(fā)生以及直腸殘端崩裂可能與直腸瓣的分布的方式有關, 吻合器械自身設計對直腸瓣的最大擠壓厚度有某種程度的影響。運用吻合器行直腸癌切除術, 特別是低位癌切除術時, 偶爾會發(fā)生直腸殘端崩裂從而導致術后吻合口滲漏等極其嚴重的并發(fā)癥, 不能順利吻合。往往認為其原因為由于殘端張力過大, 撕破腸壁等。吻合器技術的使用,可減小中低位直腸癌操作的難易程度, 增大保肛成功率, 釘合不緊, 腸壁肥厚, 不小心將周圍組織一并夾入吻合口, 周圍組織牽開不夠。對本科距肛緣6~10 cm的直腸癌運用吻合器技術進行手術, 效果很好令人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平均54.8歲, 年齡28~94歲, 女性29例, 男性51例。Ducks分期:A1期11例, A2期23例, B期25例, C期12例, D期9例。病理分類:低分化腺癌12例, 高中分化腺癌52例, 黏液腺癌8例, 絨毛狀腺瘤惡變8例。25例患者腫瘤下緣距肛緣6~7 cm、9~10 cm13例, 8~9 cm17例, 25例7~8 cm。
1.2 方法 按直腸癌切除方法, 直接到達肛提肌水平, 切除直腸全系膜, 在直腸最低位, 也就是大約在齒狀線上2 cm以下、齒狀線下0.6 cm, 與腫瘤下緣相距2.0~3.0 cm處經(jīng)腹橫斷直腸, 遠斷端直腸行荷包縫合。可經(jīng)腹行遠斷端直腸荷包縫合者, 遠端直腸在橫斷前于預定點行荷包縫合。經(jīng)肛門置入吻合器器身, 近中央部旋出以及中心桿經(jīng)荷包縫合中央部,腫瘤近端結腸橫斷, 收緊荷包并打結十橙色結扎區(qū), 遠端行荷包縫合后自肛門放入管型吻合器, 調節(jié)旋鈕, 將近端抵釘座與遠端釘倉合攏完成對合, 打開保險彈簧, 為了能夠完成吻合, 握緊手柄擊發(fā), 退出吻合器, 檢查上下兩切除圈有無殘缺, 完成切斷吻合的標志是聽到一響聲后, 輕輕移除吻合器, 旋松尾端螺絲, 退出后要檢查上下兩圈腸壁是否完整,用手指經(jīng)肛門輕柔地檢查吻合口, 不但平坦而且還非常柔軟,一般呈線狀, 經(jīng)肛門通過吻合口置一粗引流管引流, 盆腔內放置一引流管經(jīng)肛旁引出, 關腹。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時所有數(shù)據(jù)全部使用SPSS16.0軟件,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進行統(tǒng)計,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表面復發(fā)15例, 死亡8例, 導致死亡原因為腫瘤晚期衰竭或臟器轉移所致并發(fā)癥。80例隨機采訪, 36例排便功能不良。本組保肛手術均一期吻合成功, 所有切除標本病理說明遠切端無腫瘤細胞浸潤, 無吻合狹窄、吻合口漏, 無手術死亡, 平均手術時間3 h。
根據(jù)本組病例, 可以知道, 吻合器技術較人工縫合有其非常特別的優(yōu)勢。①吻合后其血供良好, 光滑, 吻合口牢靠,很容易愈合。本組術后無吻合口漏以及吻合口狹窄, 無1例手術失敗, 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中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②減小手術時間。對高齡患者特別的關鍵, 為避免因手術時間過長而導致的并發(fā)癥有極其特別的意義。③操作相對簡單方便。特別對于過度肥胖的患者, 骨盆狹小而深, 即使腫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上手法縫合依舊不簡單, 甚至造成保肛不成功。對術后局部復發(fā)者只要條件可以, 應力爭切除, 否則宜行放療。手術操作繁瑣、困難等是手法縫合經(jīng)常遇到的缺陷,而且在術后還可能導致吻合口狹窄以及吻合口漏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了降低以及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可以利用吻合器技術來實現(xiàn)[1]。本組無1例吻合口漏。為確保不出現(xiàn)吻合口漏的現(xiàn)象, 不僅做到清除游離遠近端2~3 cm腸管系膜、脂肪垂, 而且還要確保兩殘端對合無張力, 有很好的血供,使其吻合時腸壁厚度致黏膜對齊。避免腸內容物外溢, 套入吻合器時腸管清潔度要高, 吻合后應檢查遠近端切下的腸管。由于吻合器技術在中低位直腸癌中的使用, 現(xiàn)今有爭議的焦點在其手術的根本性的問題。依照許多實踐, 現(xiàn)己證明以下觀點:①中下段直腸癌中保肛手術與miles術的總療效無明顯差別, 而生活質量前者顯著提高。②通過最近幾年的研究證明, 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腸淋巴引流并無向兩側和向下, 僅僅向上, 可以導致向下的逆行擴散發(fā)生, 其范圍都是有局限的, 只有當向上的淋巴管被癌細胞栓塞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腸淋巴才會引流。因此這些都給保肛術式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腫瘤要是沒有浸及盆壁, 患者又不能接受腹壁造口, 全身情況很好, 為降低癌的負擔, 增強其生存質量, 防止癌性梗阻,可適當放寬手術指征。倘若有肝轉移的病例的發(fā)生, 如多個病灶宜切除原發(fā)病灶后輔以介入治療, 如單個孤立病灶則手術切除。
[1] 王榮寅.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切除術的短期臨床療效比較. 淮海醫(yī)藥, 2013(2):1-3.
130021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