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不容易集中上課注意力,并且自制能力比較差。低年級階段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初級階段,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備受關注。然而,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弊端,制約著課堂教學效率,影響著教學的效果。這些弊端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有些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死板,不知變通;二是個別教師學習能力不足,無法巧妙使用各種信息技術;三是部分教師照本宣科,導致學生獲取知識渠道過于單一;四是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缺少互動交流。種種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因此,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求新求變成了一種必然。
伴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國內外在教育方面的不斷交流、促進,中國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逐步顯露,特別是在語文教學方面,如果教師還一味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很難達到理想水平。近兩年,很多教師開始嘗試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掛鉤,通過巧妙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演繹了不一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講,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已經(jīng)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在多年的小學教學實踐中,筆者見證了很多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結合的案例,自身也進行了不斷探索。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主要在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情境的設置。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單純的讀寫已經(jīng)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更加熱衷于視覺和聽覺感官上刺激。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不斷變化的視覺情境、聽覺情境,或者既包括視覺又包括聽覺的情境。通過不斷變化的情境,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聽,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始終保持在比較興奮的狀態(tài),從而增強教學的效果?,F(xiàn)代信息技術功能強大,包含各種圖像處理技術、音頻播放技術等。因此,巧妙運用這類信息技術,對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非常有幫助。
比如在教學楊萬里的《小池》時,筆者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做了一些圖片:學生在用鼠標點擊第一張圖片時,就出來淙淙的流水聲;點擊第二張圖片的時候,是樹陰下的波光粼粼的水面;第三張圖片點擊后,是一個含苞待放的蓮花,有一只蜻蜓停在上面。通過這樣逼真的畫面,筆者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張圖片分別看到了什么?請用一百個字來描述。”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筆者讓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優(yōu)秀代表來進行復述,最終多媒體上出現(xiàn)了《小池》這首詩。基于先前的理解,學生很快理解了這首詩的內容。并且筆者讓學生通過前后自己的描述和詩歌進行對比,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此時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學生紛紛表達看法:“看來還是古人厲害啊,能夠用那么簡潔的字表達如此真切的內容!”“詩人的詩有詩意,而我們寫的語言缺乏了意境美”……通過學生的自行摸索、發(fā)掘,他們更深切地感悟了詩意,也就在潛移默化之中將詩意的語句靈活運用到作文中來。通過類似的師生互動,學生理解了詩意,得到了鍛煉,更促進了合作與交流。
學生的好奇心是無窮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雖然應該以課本教材為主,但是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課本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對于小學生,尤其是對于那些語文學習能力較強學生來講,他們對于課本外的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去探求課本之外的知識。當然,課外知識的引進需要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令很多教師感到為難。
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大膽鼓勵學生使用信息技術,不能因噎廢食。筆者就經(jīng)常引導學生自主使用網(wǎng)絡資源。比如對《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學生很感興趣。筆者教會學生使用網(wǎng)絡,引導他們課后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看到更多的寓言故事,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并且引導他們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利用課余時間一起制作好玩的故事集,里面加入了圖片、音樂、朗讀等元素。學生通過這樣的交流受益匪淺,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會了自主學習知識。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之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也能逐步推進。比如,筆者曾經(jīng)在班上與學生共同探討作文寫作,學生反映了情況,如在寫作時無話可說、題材老套等,這些一直是小學生語文作文過程中的“攔路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鼓勵學生擴散寫作的思維,鼓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提升寫作能力。比如有一次針對題目“懂得感恩”的寫作,不少學生摸不著頭腦。隨后筆者用多媒體呈現(xiàn)了一些畫面:
畫面一:畫面上出現(xiàn)一個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產(chǎn)房里的父母喜笑顏開,雖然母親經(jīng)歷巨大的產(chǎn)痛,但是看到可愛的嬰兒時,露出幸福的笑容。
畫面二:在敬老院里,有幾個小朋友正在做力所能及的義務勞動,此時敬老院的幾個老奶奶露出了非常慈祥感動的笑容。
通過多個畫面的刺激,學生的思維有所開拓,他們感受到“感恩”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感動,是別人不求回報的給予帶來的感動。而基于這份感動,自己應該做什么?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比如小組討論,自己列提綱、思路,很快將作文寫出來,而且富有新意。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多的是監(jiān)管對立的關系,教師想方設法管理學生,督促學生學習,學生則絞盡腦汁逃避教師的管理和懲罰。師生之間無法更好地溝通交流,師生關系無法達至和諧。特別是有些學習較差的學生,心理上對老師存在畏懼心理,即使心里有想法,當著老師的面什么也不敢說,結果成績越來越差,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因此,隨著小學語文新課標的推行,師生之間實現(xiàn)更好的溝通與交流成為一種要求和期望。
信息技術不僅可以處理各種圖片、聲音。其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夠實現(xiàn)更加方便的交流和溝通。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曾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班級學生搭建起了師生交流的平臺。利用該平臺,筆者會不定期分享課件、有趣的動畫等,既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又開拓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對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其他問題,筆者也會及時給予解答,幫助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而且,筆者還建立了家長交流平臺,閑暇時與家長朋友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幫助家長朋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進步,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求新求變。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工具,學會使用各類信息技術,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增強語文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是一個強大的推力,讓小學語文教學有了很大的改觀,也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推動之下開闊了思維、提高了能力。
[1]蘇榮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做法[J].華人時刊:中外教育,2011(1).
[2]杜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作用[J].都市家教,2012(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