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張松廷
1 昌邑市外國語學校 山東昌邑 261300
2 昌邑市卜莊鎮(zhèn)北張小學 山東昌邑 261313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數(shù)學教育的目標、內容以及教學的方式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就像一座架在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不可替代的橋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師遇到用傳統(tǒng)教學媒體難以表達的情境時,計算機可以顯示出它的優(yōu)勢。它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內容豐富的感性材料,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愉悅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增強能力,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多媒體以其信息傳遞的快捷性,知識更新的便利性,內容、形式的新穎性走進課堂,給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生機。
在此,筆者結合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些實踐,對多媒體的應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探討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教師只是干巴巴地講解,學生就沒有興趣,課堂也就不活躍,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學心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它以鮮艷的色彩、優(yōu)美的圖案、動聽的音樂和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客觀事物,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筆者讓學生觀察一個等腰三角形、一架飛機、人民大會堂,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經(jīng)學生分析討論后,筆者再用著重線顯現(xiàn)出對稱軸加以驗證,圖形優(yōu)美,形象直觀,形成對稱美,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將整節(jié)課推向高潮。
數(shù)學內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對數(shù)學中比較抽象的內容,不少學生感到難以理解。但是利用多媒體進行過程的再現(xiàn),便可以輕松解決問題,使教學內容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一般采用轉化的思想,需要把圓柱體通過切、拼的方法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如果平均分成8份、16份的話,學生還可以用橡皮泥動手去切一切、拼一拼;但要想拼得更接近于長方體,就得平均分的份數(shù)更多,比如平均分成64份、128份……這種情況,實際的動手操作是難以完成的。這時筆者就根據(jù)需要制成動畫課件,利用多媒體演示將圓柱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切拼的過程形象、直觀、清晰,既較好地解決了“化曲變直”的認識過程,又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圓柱和長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和轉化的辯證關系,幫助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這樣的教學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
在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有時需很長時間才能寫出一些題目,畫出圖形,而且有些圖形不好畫,也難畫標準。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不僅能畫出標準而美麗的圖形,還能展示學生的作品,更能節(jié)省時間,讓師生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更多的內容,從而增加教學密度。如在教學“扇形統(tǒng)計圖”時,如果在教學中都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圖,讓學生認識、學習的話,既費時又費力,圖形不標準還畫得不一定好看,一節(jié)課也就只能學兩三題而已。如能利用多媒體制作好與學習有關的圖表,呈現(xiàn)學習的內容,學生會學得又多又快又好,教師在課堂上也輕松自如,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當然,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還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制成填空、填圖、填表以及選擇、判斷、改錯等各種類型的習題,而且可以根據(jù)知識的針對性、對比性、綜合性進行知識的歸納、分類、比較、概括、總結等,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溝通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如在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由于面積公式較多,并且這些公式的推導,前后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自制一套知識網(wǎng)絡圖、填空、填表等多種形式的系統(tǒng)課件,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梳理這部分知識,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扎實有效。
忽視對教學的干擾,過分地追求聲像效果,容易喚起學生過多的無意注意。有的課件,背景五顏六色,學生無法看清字幕;有的課件,配著音樂,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實際上卻擾亂了學生的思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更沒有達預期的效果。一節(jié)好課必須實在,落到實處,不能只講究華麗的外表。
學生是小學數(shù)學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主要活動應該是圍繞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師應該是為“學”而教,而不能讓學生為“教”而學。而在多媒體教學課件中,一般都是以教師預想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思路為基礎,更多地關注了在多媒體課件中計算機的功能,而忽視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使教師處于傳授知識和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另外,看似加快了課堂節(jié)奏,增加了課堂密度,但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太少,無形之中使課堂由“人灌”變成“機灌”,讓多媒體輔助教學徒勞無功。
多媒體教學是有它優(yōu)越的地方,特別是在演示動畫素材方面是黑板無法媲美的。但是,它也不是萬能的,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學,只能作為傳統(tǒng)教學的補充!一堂好課,應該是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案例素材教學相互結合的課,并不是一堂課從頭到尾都是多媒體課件展示,還是應該有黑板板書。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板書對一些重點知識加以強調,并提示學生做筆記,這樣不至于課上學得快、課后忘得快。
目前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傾向,幾乎所有的各種級別的教研課、觀摩課、公開課都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有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一味追求課堂上教學過程的豐富,沒有考慮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學生的需要,導致分散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注意力,又沒把握住教學內容的重點。要正確處理教師與多媒體的關系,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誤區(qū)。教學要從實際效果出發(f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靈活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不能一味以多媒體代之,搞教學手段的“一刀切”。由于它的運用不當,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
總之,多媒體輔助數(shù)學教學有利也有弊,就當前筆者所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體驗來說,還是利大于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多媒體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不要讓多媒體代替自己的雙手,更不能受其所累,要學會正確、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如果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能時時注意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這一點,以人為本,揚長避短,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真正走入數(shù)學課堂,一定能夠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