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食鹽”名義考

        2013-01-31 12:03:05王領(lǐng)妹曲阜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山東曲阜273165
        淄博師專論叢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戶口食鹽

        王領(lǐng)妹(曲阜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東 曲阜 273165)

        “食鹽”二字,似乎通曉易解,故《辭海》《辭源》《古代漢語詞典》中不列詞條,《中文大辭典》釋為“供食之鹽也”[1](P171),《漢語大詞典》中也僅指出“吃鹽”和“無機化合物”兩個義項[2](P491)。

        “食鹽”最初是作為兩個詞連用,意為吃鹽,如《漢語大詞典》“食鹽”條①例:

        吃鹽?!豆茏印さ財?shù)》:“凡食鹽之?dāng)?shù),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唐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百姓貧家食鹽至少,或有淡食動經(jīng)旬月?!?/p>

        又如《南齊書》卷五二:

        慰祖解褐奉朝請。父喪不食鹽,母曰:“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胤。毀不滅性,政當(dāng)不進(jìn)肴羞耳,如何絕鹽!吾今亦不食矣?!蔽孔娌坏靡褟闹?。[3](P901)

        “食鹽”較早作為一個名詞出現(xiàn),意義與今略同,指供食之鹽?!段簳肪砦迦?/p>

        世祖又遣賜義恭、駿等氊各一領(lǐng),鹽各九種,并胡豉。孝伯曰:“有后詔:‘凡此諸鹽,各有所宜。白鹽食鹽,主上自食;黑鹽治腹張氣滿,末之六銖,以酒而服;胡鹽治目痛;戎鹽治諸瘡;赤鹽,駁鹽,臭鹽、馬齒鹽四種,并非食鹽?!盵4](P1170)

        又,《魏書》卷一一零:

        及鼓吹主簿王后興等詞稱請供百官食鹽二萬斛之外,歲求輸馬千匹、牛五百頭。[4](P2862)

        其實,五代以降,“食鹽”的含義與鹽法密切相關(guān),因為鹽法代相承襲中又有變革,所以“食鹽”一詞也被賦予更多義項,至少不下六義。

        一、指“食鹽法”

        “食鹽”指食鹽法,用以稱官府計口配鹽收取鹽價的食鹽銷售辦法[5](P78-89):“初司鹽鐵者以青地多瀉鹵,鹽所易出,乃比屋計口配鹽,入其值,以防民私,謂之食鹽”[6](P55)。這種專賣制度下官府銷售食鹽的辦法,源出五代“配賒”[7](P436),茲后代相沿襲,以之保證食鹽國課。如:

        二年十月,中書右丞相脫脫、平章鐵木兒塔識等奏:“兩浙食鹽,害民為甚,江浙行省官、運司官屢以為言。擬合欽依世祖皇帝舊制,除近鹽地十里之內(nèi),令民認(rèn)買,革罷見設(shè)鹽倉綱運,聽從客商赴運司買引,就場支鹽,許于行鹽地方發(fā)賣,革去散派之弊。[8](P2499)

        兩浙產(chǎn)鹽之地,轄場司三十四處,于產(chǎn)鹽地方施行“食鹽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私鹽生發(fā)。但是“食鹽法”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諸多問題,“害民為甚”,故脫脫等人建言仍改為舊制,僅在鹽地十里之內(nèi)施行食鹽法,而外地方改行商運商銷。至順至朝,屢下令停罷“食鹽法”,改行其他銷售辦法,如:

        三曰住罷食鹽,并令客商通行。[8](P2500)

        是歲,詔立常平倉,罷民間食鹽。[8](P869)

        罷益都諸屬縣食鹽。[8](P684)

        以上所引“住罷食鹽”“罷民間食鹽”“罷益都諸屬縣食鹽”之“食鹽”即“食鹽法”。

        以“食鹽”謂“食鹽法”,在明代史料中仍頻見不鮮:

        七年二月,兩淮巡鹽御史童光裕條陳事宜,其一:“禁革食鹽。食鹽不禁,弊源終不可塞。議查收淮、揚二府食鹽,禁革照舊。分派行鹽,除迫近鹽場州縣,聽其以米易鹽,免派。[9](P720)

        言禁革“食鹽法”,除了迫近鹽場的州縣以外,“聽其以米易鹽,免派”,民自買食,官府不再派賣。緣明代“食鹽法”乃元制之延伸,而慣稱“戶口食鹽法”:

        都御史陳瑛言:“比歲鈔法不通,皆緣朝廷出鈔太多,收斂無法,以致物重鈔輕。莫若暫行戶口食鹽法。天下人民不下千萬戶,官軍不下二百萬家,誠令計口納鈔食鹽,可收五千余萬錠?!钡哿顟舨繒撼甲h。大口月食鹽一斤,納鈔一貫,小口半之。從其議。[10](P1963)

        《谷山筆麈》卷十二曰:“長慶二年,度支張平叔畫糶鹽之策,清檢責(zé)所在實戶據(jù)口團保,給一年鹽,使其四季輸價,為韓愈所駁而止,即今戶口食鹽法也”[11](P139)。《明史食貨志校注》注“戶口食鹽”條:“按官民戶口,定量配售食鹽,官民以錢鈔銀米納鹽價”[12](P186)?!皯艨谑雏}”與“食鹽”法名稱雖異,要義大同。

        二、指施行食鹽法的區(qū)域,即“食鹽地方”

        在元代,與官運官銷的“食鹽法”相對的,是商運商銷的“行鹽法”。食鹽行鹽各有定所,曰“地方”“地分”,施行“行鹽法”的區(qū)域為“行鹽地方”,施行“食鹽法”的區(qū)域為“食鹽地方”。如:

        三年二月,又據(jù)山東運司備臨朐、沂水等縣申:“本縣十山九水,居民稀少,元系食鹽地方,后因改為行鹽,民間遂食貴鹽,公私不便。如蒙仍舊改為食鹽,令居民驗戶口多寡,以輸納課鈔,則官民俱便,抑且可革私鹽之弊?!盵8](P2490)

        所言臨朐、沂水等縣“十山九水”,交通不便,商賈難通,故施行“食鹽法”,為食鹽地方。后來改為行鹽地方,百姓食鹽須就買于商,而鹽價轉(zhuǎn)高,故申請“仍舊改為食鹽”,即仍舊改為食鹽地方。

        又:

        至元二年,御史臺據(jù)山東肅政廉訪司申:“準(zhǔn)濟南路備章丘縣申‘見奉山東運司為本司額辦鹽課二十八萬引,除客商承辦之外,見存十三萬引,絕無買者,將及年終,歲課不能如數(shù)。所據(jù)新城、章丘、長山、鄒平、濟南俱近鹽場,與大、小清河相接,客旅興販,宜依商河、滕、嶧等處,改為食鹽,權(quán)派八千引,責(zé)付本處有司自備席索腳力,赴已擬固堤等場,于元統(tǒng)三年依例支出,均散于民’等事……”[8](P2491)

        這里“改為食鹽”意即“改為食鹽地方”。緣章丘縣“除客商承辦”,即商銷之外,歲課仍然不能如期如數(shù)完成,于是藉新城等地挨近鹽場、相接清河,為完歲課、杜私鹽計,請求依照商河等處,將新城、章丘等五處改為食鹽地方,以便抑配鹽課。于此一申請,御史臺駁道:

        “行鹽食鹽地分已有定例,毋得樁配于民?!睉舨孔h呈亦曰:“行鹽食鹽已有定所,宜從改正。”(此二條出處同上)均以行鹽地方、食鹽地方均各有法定區(qū)域,不許妄改新城等原行鹽地方為食鹽地方。

        三、指官方規(guī)定的銷鹽課額

        食鹽專賣制度特點之一,是國家根據(jù)戶口數(shù)量預(yù)先制定食鹽銷售數(shù)額,自上而下,層層分派,各地方都有規(guī)定的銷鹽課額,如前文所引元至元二年章丘縣“見奉山東運司為本司額辦鹽課二十八萬引”,即指該地年銷鹽課額為二十八萬引。“國之所資,其利最廣莫如鹽”[8](P2387),為利之所在,故朝廷所規(guī)定的各級地方銷鹽課額,往往超出當(dāng)?shù)鼐用竦膶嶋H需求量。如元成宗時“口歲至五十斤”[6](P164),成為百姓重負(fù),故《元史》載王克敬減紹興食鹽事:

        紹興路總管王克敬,以計口食鹽不便,嘗言于行省,未報,而克敬為轉(zhuǎn)運使,集議欲稍損其額,以紓民力。沮之者以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實寡而強賦多民之錢,今死、徙已眾矣,顧重改成籍而輕棄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賈輻輳,未嘗以口計也。移其所賦,散于商旅之所聚,實為良法?!庇谑亲h歲減紹興食鹽五千六百引。[8](P4370-4371)

        此事《新元史》記為:

        紹興路總管王克敬以民苦計口食鹽,言于行省,未報,克敬遷轉(zhuǎn)運使,議減額以紓民力。沮之者皆謂: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實寡,而多賦之,今逃亡已眾,猶據(jù)成籍而輕棄民命乎?且均其賦于商旅,何不可之有?”于是歲減鹽額五千六百余引……[13](P3097)

        《元史》言“歲減紹興食鹽五千六百引”,與《新元史》言“歲減鹽額五千六百余引”,意思相同。可見,“歲減紹興食鹽”之“食鹽”即紹興地方要完成的食鹽銷售課額。紹興民苦于計口食鹽之法,可知該地方的食鹽銷售課額也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而成為重負(fù),故王克敬力爭損減紹興地方食鹽銷售課額以紓民力,此一事亦被褒揚并載入史冊。初時,申報行省,未果;后來,又以轉(zhuǎn)運使的身份建言,終獲歲減紹興食鹽銷售課額五千六百引。

        四、鹽價,猶指官府配賣食鹽之價值

        官府收取的所配賣食鹽的鹽價,或稱為“食鹽”,如:

        僧道,月份則納食鹽。[7](P453)

        緣海南、福建某些州縣規(guī)定“寺觀買月食鹽、買季鹽”[7](P453),然后按月、季交納鹽價,這里所納“食鹽”即官府規(guī)定的僧道所買月食鹽的價錢。又如:

        明年,徙滁州,復(fù)集英殿修撰。時賦鹽虧額,滁亦苦抑配。執(zhí)禮曰:“郡不能當(dāng)蘇、杭一邑,而食鹽乃倍粟數(shù),民何以堪?”請于朝,詔損二十萬,滁人德之。[14](P11233)

        既云“滁亦苦抑配”,則此處“食鹽”應(yīng)即指滁州百姓須繳納的抑配食鹽之價值。《元史》于福建鹽課有言:“本道山多田少,土瘠民貧,民不加多,鹽額增重。八路秋糧,每歲止二十七萬八千九百余石,夏稅不過一萬一千五百余錠,而鹽課十三萬引,該鈔三十九萬錠。民力日弊,每遇催征,貧者質(zhì)妻鬻子以輸課,至無可規(guī)措,往往逃移他方”[8](P2500)。相互參詳,所謂“食鹽乃倍粟數(shù)”,與福建地方將鹽課鈔和兩稅課額相較以突出鹽課之重差似。

        明代史料中“戶口食鹽”有時也即官府配賣的食鹽的鹽價。如:

        定擬成化九年戶口食鹽實征事例。在京文武官吏隨人口納鈔關(guān)鹽,南京官吏亦折半納支如例。[9](P811)

        “在京文武官吏隨人口納鈔關(guān)鹽,南京官吏亦折半納支如例”,此即戶口食鹽鹽價的征收辦法。另一條關(guān)于征收戶口食鹽鹽價的記載:

        戶部奏:“明年各處戶口食鹽價直,宜如減例征收……”[9](P810)

        此處則直言“戶口食鹽價直”,益可知“戶口食鹽實征事例”即“戶口食鹽價值實征事例”,“食鹽”亦即“食鹽價直”,即官府配賣的食鹽之價值。

        五、雜稅稅項

        后晉天福年間,官府不再直接賣食鹽,允許百姓自買食鹽,但是將原官賣食鹽收入按戶等向食鹽人戶配征,作為開鹽禁的交換,這份錢被稱為“食鹽”。如:

        晉天福元年十一月,赦節(jié)文:“洛京管內(nèi)逐年所配人戶食鹽,起來年每斗減放十文。[15](P1951)

        按《資治通鑒》對此事的記載:

        先是,河南、北諸州官自賣海鹽,歲收緡錢十七萬;又散蠶鹽斂民錢。言事者稱民坐私販鹽抵罪者眾,不若聽民自販,而歲以官所賣錢直斂于民,謂之食鹽錢;高祖從之。[16](P9241)

        又《舊五代史》的記載:

        先是,諸州府除蠶鹽外,每年海鹽界分約收鹽價錢一千七萬貫,高祖以所在法禁,抵犯者眾,遂開鹽禁,許通商,令州郡配征人戶食鹽錢,上戶千文,下戶二百,分為五等,時亦便之。[15](P1073)

        “洛京管內(nèi)逐年所配人戶食鹽”之“食鹽”,與后二例中的“食鹽錢”“人戶食鹽錢”所指相同, 即這種按戶等分?jǐn)偱湔鳌肮偎u錢”的稅項,是“開鹽禁,許通商”的交換條件。允許通商,百姓可以就商買鹽,但是必須交這份食鹽錢。朝廷這么做是為了保證國家收入。

        后來復(fù)嚴(yán)鹽禁,繼續(xù)食鹽官賣,而 “食鹽錢”照收,百姓于就官買鹽的鹽價花費之外,仍需負(fù)擔(dān)原來開鹽禁時交納的食鹽錢,于是“食鹽”成為沿納雜稅之一種。如:

        先是三司并合田賦沿納諸名品為一物,琳謂:“借使牛皮、食鹽、地錢合為一,谷、麥、黍、豆合為一,易于鉤校可也。然后世有興利之臣,復(fù)用舊名增之,是重困民無已時也。”[17](P910)

        據(jù)《續(xù)資治通鑒》載明道二年并合沿納事:

        自唐以來,民計田輸賦外,增取它物,復(fù)折為賦,謂之雜變,亦謂之沿納,名品煩細(xì)。官司歲附帳籍,并緣侵?jǐn)_,民以為患。帝詔三司,沿納物以類并合。于是三司請悉除諸名品,并為一物,夏秋歲入,第分粗細(xì)二色。[17](P900)

        既云“增取它物,復(fù)折為賦”,可知“食鹽”與牛皮錢、地錢等,同為雜稅——引文中所謂“雜變”“沿納”者——之一品目。代有興替,而各項雜稅,多有沿襲前朝,沿納諸品目自唐歷五代,而宋朝因承之。據(jù)《資治通鑒》,后晉既配征食鹽錢,而后食鹽又“官復(fù)自賣”,其食鹽錢,至今斂之如故”[16](P942)。程琳所謂“食鹽”,蓋即此也。

        六、帶有不同鹽業(yè)制度印記的食鹽

        雖然很多時候“食鹽”即是日常食用之鹽,但是帶有各朝鹽業(yè)經(jīng)濟制度的印記,在解讀相關(guān)資料時,于此一點也應(yīng)該稍作留意。茲舉三例:

        (一)官府抑配的食鹽

        在按簿憑歷計口配鹽的食鹽銷售辦法之下,百姓購買食鹽的數(shù)量和價格,都是由官府規(guī)定的。在有些地方上,甚至消費這些食鹽的時間都有強制性,如前文所引“口歲至五十斤,鹽月而食弗盡,誣之以私煮”,這種“食鹽”失卻了作為商品的部分意義,而更多帶有食鹽專賣制度的色彩。如:

        (中統(tǒng))四年,令益都山東民戶,月買食鹽一斤。[8](P2388)

        這每月一斤食鹽即官府抑配之鹽。

        又如:

        (延祐元年)運司又從權(quán)改法,建、延、汀、邵仍舊客商興販,而福、興、漳、泉四路椿配民食,流害迄今三十余年。……如蒙欽依詔書事意,罷余鹽三萬引,革去散賣食鹽之弊,聽從客商八路通行發(fā)賣,誠為官民兩便。[8](P2500-2501)

        “散派食鹽”與“椿配民食”相應(yīng),與“聽從客商八路通行發(fā)賣”相對,正如張國旺先生所指出的,此處“散派食鹽”,“當(dāng)指按民戶戶口強行攤售海鹽”[6](P242)中,這種食鹽于官府是職?;洲k的歲課,于百姓是必須購買的官鹽。

        又如:

        自后百司停支食鹽,惟戶部及十三道御史歲支如故。[10](P1944)

        明制,兩京供鹽按官吏、軍人、民人分等配給納鈔,“官吏食鹽,每人十二斤,納鈔一貫;鄉(xiāng)民人二斤二兩五錢,每斤納米五升三合二勺二秒五撮”[18](P319),此處停支之“食鹽”即原來配給的食鹽。

        按人戶配賣的食鹽,明代史料中“戶口食鹽”有時亦指此。例:

        巡按直隸監(jiān)察御史練綱奏:“各處該關(guān)戶口食鹽過期三月不赴場領(lǐng)者,住支?!盵9](P810)

        (二)專供食用的鹽

        特指供食用的鹽,與其他用途的鹽,特別是蠶鹽相區(qū)別。雖然同是鹽,但是一專供食用,一用于蠶事,而且食鹽、蠶鹽的配給和鹽價征收制度亦各自獨立。如:

        按《五代會要》:同光三年二月,敕:“魏府每年所征隨絲鹽錢,每兩與減放五文;逐年表賣蠶鹽、食鹽、大鹽、甜次冷鹽,每斗與減五十;欒鹽與減三十?!盵15](P1950)

        故“食鹽”與“蠶鹽”并舉,實反映了鹽業(yè)制度之一斑。郭正忠先生《宋代鹽業(yè)經(jīng)濟史》于此考證頗詳確,不贅述。

        (三)俸祿鹽、賞賜鹽

        食鹽又往往作為賞賜和俸祿給予近侍官吏和皇室人員,“洪武九年定諸王公主歲供之?dāng)?shù)。親王……鹽二百引,……子已受封郡王……鹽五十引”[12](P285-286)。又如:

        汝安王祐梈,憲宗第十一子。弘治十四年之藩衛(wèi)輝。正德十五年靖預(yù)支食鹽十年為婚費。詔別給長蘆鹽二千引,食鹽如故。[10](P3642)

        按,《明史食貨校注》注“王府支鹽”條據(jù)《萬歷會典》(卷41《戶部》28“經(jīng)費”條——書中原注)云:“成化十六年(1480)令,各王府每年給與食鹽300引”,所謂“預(yù)支食鹽十年”[12](P186),即預(yù)支其十年俸祿鹽,作為婚費。詔雖未許,但另給汝安王長蘆鹽2000引,其俸祿鹽如故。

        侍諸王勛戚甚而直接向皇帝奏討食鹽,如:

        (潞簡王)翊镠居藩,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yīng)者。[10](P3648)

        順帶提及,無論俸祿鹽、賞賜鹽,皆非實物鹽貨,而是鹽引,需持引到指定鹽場支取方能獲得鹽貨?;蜣D(zhuǎn)賣鹽引,或發(fā)賣鹽貨,方能獲得錢鈔。《明史·食貨志》載:“初,諸王府則就近地支鹽”[12](P185),《明實錄》所載可證:

        ……近年來,王府遂食鹽之請,織造開賣鹽之端。此等一得關(guān)支,輒假欽賞、欽賜名色,附帶私鹽,漫無紀(jì)極。橫行江湖,侵奪貨賣。[9](P685)

        戶部左侍郎潘榮奏:“近太監(jiān)趙陽奏乞兩淮官鹽三萬引,黃沉、劉關(guān)各二萬引,李昶一萬引,俱未關(guān)支……”上曰:“……劉關(guān)、李昶鹽,皆不許支?!盵9](P683)

        要言之,“食鹽”作為一個名詞,“供食之鹽”這一含義自古及今常用且相對固定,但是與我國古代鹽法相關(guān),“食鹽”又有食鹽法、食鹽地方、官方規(guī)定的銷鹽課額、鹽價、雜稅稅項以及有不同鹽業(yè)制度印記的食鹽等多種含義。史料而外,亦偶見不同于上述義項的“食鹽”的用法,如《聊齋志異·王十》篇中有一處:“各邑肆商,舊例以若干石鹽貲,歲奉本縣,名曰:‘食鹽’?!盵19](P510)在這里,“食鹽”是鹽商依“舊例”送給縣令的賄賂。雖小說家言,亦可管窺其時其地官府與鹽商關(guān)系之一斑?!笆雏}”含義既與鹽法相關(guān),研習(xí)鹽法時有必要加以留意區(qū)分,而鹽法又往往代有沿革,因此這些含義也往往具有歷史性、地域性色彩。明乎于此,無疑有益于明確鹽法演變的歷史。

        參考文獻(xiàn):

        [1]林尹,高明.中文大辭典(第三十七冊)[M].臺北:中國文化學(xué)院出版部,1968.

        [2]羅竹風(fēng).漢語大詞典(卷十二)[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3]蕭子顯.南齊書(卷五十二)[M].上海:中華書局,1974.

        [4]魏收.魏書(卷五十三)[M].上海:中華書局,1974.

        [5]陳高華.元史研究論稿[M].上海:中華書局,1991.

        [6]張國旺.元代榷鹽與社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7]郭正忠.宋代鹽業(yè)經(jīng)濟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宋濂.元史(卷九十七)[M].上海:中華書局,1976.

        [9]郭厚安.明實錄經(jīng)濟資料選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9.

        [10]張廷玉.明史(卷八一)[M].上海:中華書局,1974.

        [11]于慎行.谷山筆麈[M].上海:中華書局,1984.

        [12]李洵.明史食貨志校注[M].上海:中華書局,1982.

        [13]柯紹忞.新元史(卷二零三)[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14]脫脫.宋史(卷三五七)[M].上海:中華書局,1977.

        [15]薛居正.舊五代史(卷一四六)[M].上海:中華書局,1976.

        [16]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八三)[M].上海:中華書局,1956.

        [17] 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三九)[M].上海:中華書局,1957.

        [18]謝國楨.明代社會經(jīng)濟史料選編(下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19]蒲松齡.聊齋志異[M].上海:中華書局,2009.

        猜你喜歡
        戶口食鹽
        我國的食鹽資源知多少
        食鹽掀翻了大唐
        給失管無名道路上“戶口”
        巧稱食鹽
        新修訂的《食鹽專營辦法》相關(guān)表述之探討
        食鹽PK風(fēng)疹塊
        戶口
        八類『黑戶』 可登記戶口
        愚人食鹽
        八類無戶籍人員可登記戶口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国产精品高清免费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大屁股|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 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亚洲一本二区偷拍精品| 肥老熟妇伦子伦456视频|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九色|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一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kTV | 国产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av一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成人久久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超级乱淫片国语对白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免费| 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中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日本精品极品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 人人爽久久涩噜噜噜av| 国产a级精精彩大片免费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播放 | 风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人妻经典|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777|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成人爱|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爆乳|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久久精品有码中文字幕1| 免费亚洲老熟熟女熟女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