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夢龍“三主四式”導讀法的實踐價值"/>
高 燕
[作者通聯(lián):湖北大學文學院]
關照語文導讀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
——錢夢龍“三主四式”導讀法的實踐價值
高 燕
“三主四式”導讀法是錢夢龍于1982年針對在語文教學中長期存在的 “講讀”教學模式提出并不斷發(fā)展、完善的一種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它有著明確的科學內涵:“‘導’,指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引導、輔導、因勢利導;‘讀’,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實踐?!睂ёx教學改變了語文“講讀”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接收知識的格局,促就了學生成為主動的求知者,促就了語文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的互動,促就了語文教學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移。
錢夢龍于19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三主”理論為語文“三主四式”導讀法搭建了基本的理論構架,“三主”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如果說“三主”是錢夢龍所創(chuàng)導讀法的靈魂,那么“四式”便是其軀體?!八氖健本唧w為:“自讀式、教讀式、練習式、復讀式”,是四種不同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三主四式”導讀法的具體內容可參見錢夢龍 《語文導讀法的理論設計和結構模式》一文)?!叭魉氖健睂ёx法擁有科學的理論構架以及實踐構架,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需要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發(fā)揮其價值。這種教學模式雖創(chuàng)立于新課程改革之前,但至今還具有極高的實踐價值。
語文有效教學就是發(fā)揮語文教學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作用的同時,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融入教學環(huán)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達成預設教學目標,完成對知識的理解。新課標所倡導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便是“知識與技能”,學生只有掌握了閱讀的基本知識才能進一步體會不同的閱讀過程與方法帶給他們的不同的情感體驗,并進行不同的價值評價。
美國教育學家加涅認為:凡是符合教學規(guī)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活動就是有效教學。“三主四式”導讀法以“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為生發(fā),在維護了語文教學的民主性與人文性的同時,通過教師在“四式”教學模式中對學生學習過程、思維發(fā)展的“導”,創(chuàng)造性地成就了語文的有效教學。以“三主四式”導讀法為指導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認知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存在于教學的每一階段,克服了學生自主學習時的盲目性、隨意性,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有利于把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白宰x”模式的設計,打破了以往語文課堂中將所有學生歸于同一教學起點的弊端,不僅照顧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個別差異,還能由此通過不同學習能力階段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教讀”的解決過程中對全體同學進行能力的共同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更不用說在“練習式”與“復讀式”中基于學生學情對學生習得知識有選擇的鞏固與提高。
以錢夢龍老師 《論雷峰塔的倒掉》的教學片段為例。
師:……同學們在自讀中提出了不少問題,我看了大家做的問題卡片,發(fā)現(xiàn)你們很會提問,有不少問題很有思考的價值。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大家提的問題。由于時間有限,我只能挑選一部分,給卡片編了號,請拿到編號的問題卡的同學,按序號提出問題,現(xiàn)在開始。
生:(讀1號卡)魯迅在雷峰塔倒掉以后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表示對白蛇娘娘的同情嗎?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讀文章必須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大家想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聯(lián)系什么來考慮。(生齊:時代背景)不錯,時代背景,尤其是讀魯迅的文章。因為他的文章大多針砭時弊(板書并稍作解釋),如果不了解當時社會上發(fā)生了什么事,就不知道他寫作的意圖?!〞r代背景介紹)一座古塔倒掉,當然有些可惜。但從整個社會生活的角度看,是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生齊:不是)但魯迅卻為此事寫了兩篇文章:《論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論雷峰塔的倒掉》,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原來當時有一些滿腦袋封建思想的文人,也就是魯迅文章里說的什么樣的人?(生齊:腦髓里有點貴恙的)借雷峰塔的倒掉,大唱哀歌,散布很多維護封建禮教、封建統(tǒng)治的言論,總之,他們希望恢復人壓迫人的封建舊秩序。這種借一件事做題目,來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的手法,叫什么?有個成語,知道嗎?
生:借題發(fā)揮。
師:對。這就使魯迅不能沉默了。于是,他針鋒相對,也來一個借題發(fā)揮,寫下了這篇文章。請大家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魯迅借的什么題?發(fā)揮了什么意思?
生:他也是借雷峰塔倒掉這個題,抨擊了那些希望恢復封建社會的文人。
師:說得好極了!他還用了一個很高級的動詞,(笑)聽出了沒有?(生齊:抨擊)你會寫嗎?
生:提手旁一個“平”。
師:這個字很容易讀成“píng”,他不僅會寫而且沒讀錯,真不容易。不錯,魯迅的這篇文章抨擊了那些妄圖恢復人壓迫人的封建統(tǒng)治的人?!饨▌萘Φ目迮_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課文里有一個句子非常深刻地表達了這個思想,看誰能把它找出來。這可是個“高級難題”,讀書傻乎乎的人肯定是找不到的。(笑)
(學生看書后不少人舉手)
師:啊,看來大家都不傻。(笑)好,你說。
生:莫非他造塔的時候,竟沒有想到塔是終究要倒的么?
師:好極了!完全正確。但是你能不能再說一說為什么找了這一句。
生:“塔是終究要倒的”說明封建勢力是終究要垮臺的。
師:這句話里有一個關鍵詞,如果你能找出來,我算佩服你了。
生:“終究”。(師插:為什么是關鍵?)說明塔的倒掉是“必然”的。
師:啊,佩服,佩服?。ㄐΓ┧页龅倪@個句子是文章的中心句,我們叫它“文眼”。讀這樣含意深刻的文章,只要找到了文眼,就是抓到了中心思想,也就基本上讀懂了文章。同學們很會讀文章。同你們討論問題,我感到很愉快?,F(xiàn)在討論2號卡片。
生:(讀2號卡片)從本文的標題看,是議論文,但跟過去學過的議論文不同,寫得有些雜亂,究竟是什么文體?
師:他說魯迅的文章有些雜亂,你們說呢?
生:雜亂。不雜亂。(議論紛紛)
師:請起來說。(請意見不同的同學分別發(fā)表看法)
……
師:兩位同學的意見都正確。這篇文章看起來是有些“雜”,但是“雜”而不“亂”。這種文體就叫“雜文”(板書)。雜文里常常要發(fā)表議論,但是跟議論文不同。關于這種文體的特點,到我們讀完了文章以后,再一起討論。剛才有位同學雖然話(指“我……我想魯迅寫文章是不會亂來的”)說得不太漂亮,但道理是對的。文章看起來似乎“東拉西扯”,可是都跟雷峰塔的倒掉有關。本文的標題是“論雷峰塔的倒掉”,這就提示我們,塔的“倒掉”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現(xiàn)在我們就來理一理這條線索。這件事并不難做,只要把文章里有關“倒掉”的詞語找出來就行了。例如第一段主要寫什么?
生:聽說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師插:能不能簡化到最少的字數(shù)?)聽說……倒掉。
師:好,就用“聽說倒掉”。大家就以此為例,一路找下去,最后就可以把線索理出來。
……
錢老師從學生“自讀”時遇到的問題出發(fā),有選擇的選取于教學目標有關的一部分與同學討論、解決,利用第一與第二張卡片上的問題引導學生分別探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文章的基本思路,并穿插了字詞知識(針砭時弊、借題發(fā)揮、抨擊);文體知識(雜文)、寫作手法知識(借題發(fā)揮)等,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認知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思維結果做出了及時評價、點撥,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沒有忽視對教學目標的達成。
錢夢龍所提倡的“導讀”教學不同于多數(shù)閱讀教學中教師進行的“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五大板塊”的刻板教學,而是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創(chuàng)造性地將語文知識教學于無形中融入學生思維能力訓練中:①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同時,教師在學生的思考方向偏離課堂主題時,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回到課堂主線上來。例如錢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文體的探討來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但又適時地說道“關于這種文體的特點,到我們讀完了文章以后,再一起討論”,使教學具有計劃性,抓住了教學的重心。②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遵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原則,在學生思路阻塞,處于瓶頸狀態(tài)時,推動學生思維向前行進。例如錢老師在與同學們討論第二個卡片上的問題時,在引導學生總結了“雜文”文體的特點后,才告訴同學們這種文體被稱作“雜文”。歸納雜文特點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必然比直接將雜文的概念灌輸給學生更利于理解、記憶。
興趣是每個人前進的最強勁的動力,積極的語文學習方式是指學生養(yǎng)成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形成對語文學習的自主意識。在“導讀”教學中,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喚醒學生在課堂上對語文的求知欲望。運用“三主四式”導讀法,教師可以基于對教學內容的熟悉,通過多種方式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從不同方面進入文本,利用學生的興趣點設置可供討論、學習的問題,在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前提下,趁熱打鐵,進入新知識的領域。
以錢夢龍老師《死海不死》的教學起始片段為例。
師:今天要和同學們一起閱讀的是一篇說明文。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一下目錄的第一頁,這一頁共列出兩個說明文單元,我們要閱讀的說明文就在這兩個單元里,同學們還不知道是哪一篇,現(xiàn)在給你們一個條件:這篇文章的標題很能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你們猜是哪一篇,看誰猜得快猜得準。
(學生看書后紛紛舉手)
師:看來同學們都知道是哪一篇了,你們真聰明!好,你來說。
生:《死海不死》。
師:完全正確!但你能說明一下為什么你猜是這一篇呢?
生:這個題目叫“死海不死”,既然是“死?!?,可又為什么說它“不死”,這就在讀者心里造成懸念,引起了閱讀的興趣。
師:剛才好多同學都舉手了,你們猜的也是這一篇嗎?有猜別的課文的嗎?
生(眾):也是這一篇。
師(指一學生):那你同意剛才那位同學的意見嗎?
生:同意。我認為這個標題本身包含著一對矛盾:“死海”和“不死”,使讀者產(chǎn)生疑問,急于想去讀文章,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這個題目對讀者有吸引力。
錢老師從教學伊始就運用獨特的“導”的方向抓住了學生的眼球,觸動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與表達欲望,學生在他的帶動下迅速地開動大腦,進入教學情境。
正如錢老師展現(xiàn)給我們的一樣,“導讀”教學追求對學生自主意識的觸發(fā),而不是強制學生“認真聽講”。教師不是提出問題,而是提供話題,促進課堂中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
“導讀”教學中教師的“導”對學生還具有一定的激勵性,當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不足或錯誤時,教師的適時引導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改進學習的途徑和方向。這樣最大程度地保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也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取長補短形成獨特個性并由此獲得成功的樂趣,最終反作用于語文學習,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正如上文提到的錢老師《論雷峰塔的倒掉》中的教學實錄中,錢老師指出一位同學“話說的不太漂亮”后又緊接著說“但道理是對的”。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給予學生以鼓舞,通過教師對自己的肯定這名學生必然會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進而獲得學習的樂趣。
“自讀”中引導學生提出質疑,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讀”“練習”“復讀”中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可以促使其獲得學習的樂趣。這是 “三主四式”導讀法帶給學生的不可忽視的正面影響,創(chuàng)造性地培養(yǎng)了學生形成積極的語文學習方式。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皩Ф俊钡摹叭魉氖健睂ёx法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的平等對話,教師的主導作用直接表現(xiàn)為引發(fā)學生進行的自主表達。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必然也是對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主四式”導讀教學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在這一師生共同作用的活動中,學生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過程的指導,但最終的答案是依靠自己的辨別、思考所獲得?!皩ёx”法對學生思維能力訓練的作用不可小覷。
在錢夢龍老師的教學實錄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總是會提出一些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回答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與鑒賞能力。例如《驛路梨花》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下面,我們怎么來學習這篇課文呢?我想先請幾位同學來朗讀一下課文,然后請你們回答我,你喜歡這篇課文嗎?無論喜不喜歡,都要講出道理來。
(學生朗讀課文)
師:(在學生朗讀課文以后)現(xiàn)在請大家回答我的問題:你喜歡這篇課文嗎?為什么?大家可以隨便談,我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生:我喜歡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能引人入勝。
師:“引人入勝”——好!大家聽,他的語言挺豐富的(指生)。你能不能具體說一說,為什么這篇文章引人入勝呢?
生:這篇文章……
在省略的教學實錄中,錢夢龍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做了及時的點撥與點評,并引導其他同學說出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看法。對于錢夢龍老師拋出的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水平,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進行回答。通過學生的回答,錢老師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基礎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可以適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方式。老師在學生思考、回答的過程中的及時點撥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承載語文學習內容的文本所展現(xiàn)給學生的畫面并不全是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直接相關,教師的引導有利于觸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達成對文本展示內容的想象。
“自讀”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形成實質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表現(xiàn);“教讀”中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及時點撥發(fā)展了其邏輯性思維能力;“練習”中引導學生對習得內容的鞏固與實踐訓練了其總結、歸納的思維能力;“復讀”中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對比,鍛煉了學生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教師“導讀”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極大地體現(xiàn)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以“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理念的直接體現(xiàn)。
個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這個特質表現(xiàn)于外就是他的言語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每個人都是一種個性化的存在。只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達成有效教學。
我們不可否認,集中教學很容易忽略個體的發(fā)展差異,在語文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教師將學生置于同一起跑線進行教學,造成基礎差的同學跟不上教學進度,基礎好的同學不屑于重復勞動,以至教學效率低下。在導讀教學中,不論是“自讀”中教師引導每一位同學發(fā)出質疑的聲音,還是“教讀”“練習”“復讀”中教師設置開放性問題引導大家各抒己見,及時點撥鼓舞學生獲取期待價值,適時激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都是教師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努力,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養(yǎng)成獨特的個性提供了有利條件。
錢夢龍曾明確提出“三主四式”導讀法是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模式,但并不是一個定式,并非確定不變?!叭魉氖健睂ёx法是指導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基礎模式,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情以及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其擴展、應變?!俺V杏凶儯冎惺爻?,常式體現(xiàn)規(guī)律,變式則是對規(guī)律的靈活運用。”這是錢夢龍對其提出的導讀法的基本認識。語文課堂上導讀法的運用應以學生為核心,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有效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閱讀教學活動。
“三主四式”導讀法創(chuàng)造性的將“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理念與“自讀式、教讀式、練習式、復讀式”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20世紀80年代語文教學“少、差、慢、費”的問題,且對今日語文教學仍具有實踐價值,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了更好的將“三主四式”導讀法運用于語文教學,語文教育界對“導讀”教學相關問題的爭論一直都未停止:以訓練為主是工具說的代替,忽視語文的人文內涵;師生在教學中應是平等的,以教師為主導是對學生的漠視……。那些批判聲很大一部分是對“三主四式”導讀法的片面理解,將其倡導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肢解分析:提高母語運用水平的最佳途徑就是進行范文學習,學生可以在對文本的誦讀、品味、鑒賞中體會不同語境下不同語言的運用,增強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導讀”中受到文本所蘊含的精神特質、價值觀念的熏陶,更不消說所謂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本就是統(tǒng)一于語文中的;而“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更是于“學生為主體”的基礎與限制下才能發(fā)揮其作用,并不存在對學生的漠視。因此應全面、客觀地對待“三主四式”導讀法于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價值,聚焦學生的發(fā)展,發(fā)揮“導讀”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
[作者通聯(lián):湖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