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緒國 姚波
一、經(jīng)典人物自傳欣賞
1老舍自傳
“舒舍予,字老舍,現(xiàn)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于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xué)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日忘也。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xué)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yè),甚難發(fā)財,每購獎券,以得來獎為榮,不甘于寒賤也。二十七歲發(fā)憤著書,科學(xué)哲學(xué)無所懂,故寫小說,博什么一笑沒什么了不得。三十四歲結(jié)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閑時喜養(yǎng)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并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有點出息?!?/p>
2奧巴馬自傳
從我開始參加政界競選,至今已近十年。那時,我才35歲,從哈佛法學(xué)院剛畢業(yè)四年就結(jié)了婚,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新的生活。正好伊利諾伊州立法委員會有個空位,一些朋友就建議我去競選。他們覺得我作為一名民權(quán)事務(wù)律師,又是社區(qū)負責(zé)人,社交廣泛,候選人的位子唾手可得。和妻子商量后,我參加了競選。像所有第一次參加競選的人一樣,我不放棄任何一次談話的機會。我去過街區(qū)俱樂部的集會,參加教會活動,還去過美容院和理發(fā)店。如果見到街頭拐角有兩位交談的人,我便會走過馬路,遞給他們競選宣傳冊。無論我到哪里,我常常會遇到類似的兩個提問。
“你這滑稽的名字哪兒來的?”
接著又是:“看起來你挺不錯嘛,為什么要趟政治這攤渾水?”
對這個問題我絲毫不感到陌生。早在幾年前我剛到芝加哥,在一個低收入的社區(qū)工作時就遇到過類似問題。這不僅是對政界的嘲諷,還是對公眾生活的挖苦。助長這種憤世嫉俗心態(tài)的是那些屢見不鮮的廉價承諾和空頭支票——至少在我想代表的南部地區(qū)是這樣。我常笑著點頭回答,我能理解這種懷疑的態(tài)度,但不能否認,曾經(jīng)并且一直以來都存在另外一種政治傳承,它貫穿了從建國到民權(quán)運動的輝煌時期;它基于一個單純的信念——我們彼此之間息息相關(guān);它令我們彼此之間團結(jié)壓倒分裂。如果有足夠多的人民信仰這個傳統(tǒng)并付之行動,即使我們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也終歸會有所作為。
我想,我的演說是很有說服力的。盡管我不清楚那些聽眾是否也這么想,但還是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很欣賞我的誠摯和青年壯志,所以我成功地進入了伊利諾伊州議會。
3愛新覺羅·溥儀自傳(選自《我的前半生》)
公元1906年,即清朝光緒三十二年的舊歷正月十四,我出生于北京的醇王府。我的祖父奕赧,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初封郡王,后晉親王,死后謚法“賢”,所以后來稱作醇賢親王。我的父親載灃,是祖父的第五子,因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殤,第二子載湉被姨母慈禧太后接進宮里,當(dāng)了皇帝(即光緒皇帝),所以祖父死后,由父親襲了王爵。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長子。在我三歲那年的舊歷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病篤,慈禧突然決定立我為嗣皇帝,承繼同治(載淳,是慈禧親生子,載湉的堂兄弟),兼祧光緒。在我入宮后的兩天內(nèi),光緒與慈禧相繼去世。十一月初九日,我便登極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號宣統(tǒng)。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我退了位。
我的記憶是從退位時開始的。但是敘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從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說起,事情就會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據(jù)過三處地方。咸豐十年,十九歲的醇郡王奕譞奉旨與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宮,他受賜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門內(nèi)的太平湖東岸,即現(xiàn)在中央音樂學(xué)院所在地。這就是第一座醇王府。后來,載湉做了皇帝,根據(jù)雍正朝的成例,“皇帝發(fā)祥地”(又稱為“潛龍邸”)須升為宮殿,或者空閑出來,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升為雍和宮的辦法,改成廟宇,供奉菩薩。為了騰出這座“潛龍邸”,慈禧太后把什剎后海的一座貝子府賞給了祖父,撥出了十六萬兩銀子重加修繕。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些人慣稱為“北府”的那個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親做了監(jiān)國攝政王,這比以前又加了一層搬家的理由,因此隆裕太后(光緒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決定給我父親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這第三座府邸地址選定在西苑三海集靈囿紫光閣一帶。正在大興土木之際,武昌起義掀起了革命風(fēng)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兩度“潛龍”、一朝攝政的家世,就隨著清朝的歷史一起告終了。
4“北大醉俠”孔慶東的“自我畫像”
姓孔,行慶,名東。筆名孔醉、醉嬰、周三、從劍、孤島獨一郎等,外號不詳。男性胎生單胞哺乳動物,但主要吃牛乳及米湯長大。直立行走,不習(xí)慣下跪及叩首等高雅文明儀式。純漢族血統(tǒng),血型B,曾奮勇獻血一塑料袋,并未因此感染上“愛”滋病及敗血癥等貴恙。祖籍魯國沂蒙山區(qū),系孔丘孔仲尼先生第73代非嫡系傳人。故既革命,又保守。1964年9月22日雄雞一唱天下白之時,生于哈爾濱。屬木龍,處女座。1歲左右能作人言并使用簡單工具。7歲入“五·七”小學(xué),旋入紅小兵,后轉(zhuǎn)為少先隊。13歲成為全國最后一批毛澤東思想紅衛(wèi)兵,14歲加入共青團。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修煉。1985年加盟執(zhí)政黨,任中文系學(xué)生會主席。1996年獲博士學(xué)位。其間1990年至1993年在北京二中和北京師院附中任一級語文教師。1991年就任王偉華女士之丈夫,1995年任孔繁閏先生之父親。現(xiàn)在北大中文系教授20世紀中國文學(xué)。近年在多家電臺、電視臺和多所大專院校設(shè)壇講授金庸小說,受到施主廣泛歡迎。江湖人稱“北大醉俠”。
孔慶東還曾寫過這樣一段亦莊亦諧的調(diào)侃式的自我介紹——
孔慶東,男的;大好人,裝的;北大教授,副的;文學(xué)博士,真的;圍棋二段,業(yè)余的;排球裁判,專業(yè)的。
5著名相聲藝術(shù)大師馬三立的“自我畫像”
我叫馬三立。三立,立起來,被人打倒;立起來,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起來(但愿不要再被打倒)。我這個名字叫得不對;禍也因它,福也因它。
我今年85歲,體重86斤。明年我86歲,體重85斤。
我很瘦,但沒有病。從小到大,從大到老,體重沒有超過100斤。
現(xiàn)在,我腳往后踢,可以踢到自己的屁股蛋兒,還能做幾個“下蹲”。向前彎腰,還可以夠著自己的腳。頭發(fā)黑白各一半。牙好,還能吃黃瓜、生胡蘿卜,別的老頭兒、老太太很羨慕我。我們終于趕上了好年頭。托共產(chǎn)黨的福,托三中全會的福。我不說了,事情在那兒明擺著,會說的不如會看的。沒有三中全會,我肯定還在北閘口農(nóng)村勞動。
其實,種田并非壞事,只是我肩不能擔(dān),手不能提。生產(chǎn)隊長說:馬三立,拉車不行,割麥也不行,挖溝更不行。要不,你到場上去,幫幫婦女們干點兒什么,轟轟雞什么的……慘啦,連個婦女也不如。
也別說,有時候也有點兒用。生產(chǎn)隊開個大會,人總到不齊。隊長在喇叭上宣布:今晚開大會,會前,由馬三立說一段單口相聲。立馬,人就齊了。
6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的“自我畫像”
1955年出生于河北石家莊一個下級軍官家庭。讀過小學(xué)四年級,曾被學(xué)校開除。服過5年兵役。在工廠看過5年水泵。最高學(xué)歷證書為汽車駕駛執(zhí)照(大貨)。無黨派。1977年選擇母語寫作作為謀生手段。1985年創(chuàng)刊至今的《童話大王》半月刊是全部刊載鄭淵潔一個人作品的雜志,創(chuàng)刊24年總印數(shù)逾億冊。皮皮魯、魯西西、羅克、舒克和貝塔是他筆下的人物。不輕視名利。性格自閉。心胸不開闊。易怒。愛聽鼓勵話。聞過不喜。寵辱都驚。喜走獨木橋。患有強迫癥,臨床表現(xiàn)為像對待父母和領(lǐng)導(dǎo)那樣對待孩子。成功秘訣:只聽鼓勵話,遠離其他話。近期做法:刪除博客上一切不喜歡聽的話,只保留鼓勵話。他頑固地認為鼓勵能將白癡變成天才。生活禁忌:吸二手煙時過敏。
7著名作家賈平凹的“自我畫像”
姓賈,名平凹,無字無號。娘號“平娃”,理想一生順利;我寫“平凹”,正視于崎嶇。一字之改,音同形異,兩代人心境可見也。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未見夢星入懷,生產(chǎn)時亦沒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從不講甚神話,少年更不得家庭藝術(shù)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輩哪能顯貴發(fā)達?原籍陜西丹鳳,實為深谷野洼;五谷都長而不豐,山高水長卻清秀。離家十年季季歸里,因無衣錦還鄉(xiāng)之欲,便沒“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愧。先讀書,后務(wù)農(nóng);又讀書,再弄文學(xué);苦于心實,不能仕途;拙于言辭,難會經(jīng)濟;捉筆涂墨,純屬濫竽充數(shù)。若問出版那幾本小書,皆速朽玩意兒,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
8臺灣著名女作家瓊瑤的“自我畫像”
籍貫湖南,體重49公斤,1938年4月6日出生,屬虎,O型血。不抽煙,不喝酒。不愛運動。最愛紫色,最愛冬天,最愛深夜,最愛吃柳丁。怪癖是不愛被陌生人拍照。基本個性好勝,不服輸,別人認為我做不到的事,我一定要試試。
二、京劇里的“自報家門”
自報家門:京劇中主要人物出場,往往采用自報家門的表現(xiàn)手法,例如梅派名劇《霸王別姬》中的主要人物虞姬和霸王項羽、馬派名劇《甘露寺》中的主要人物喬玄等,剛一出場,即向觀眾直接做一番自我介紹。他(她)們先念或者唱兩句“引子”,接著念四句“定場詩”,然后向觀眾直接介紹自己:“吾乃西楚霸王帳下虞姬”,“老夫喬玄”或者直呼自己的名諱“霸王項羽”。這種自報家門的形式可以將人物直接介紹給觀眾,并將人物直接導(dǎo)入戲中。
1(定場詩)每日奉姑娘,描龍繡鴛鴦,小姐遭不幸,叫我也心傷。
(道白)我,梅英,是禮部尚書黃府的丫環(huán),我家小姐桂英,自幼許配兵部尚書二公子李延貴為妻,誰知李家老爺被誣告通敵,被判罪入獄,幸好,李老婦人和二公子逃出京來,到我府投親,我家老爺是個勢利小人,要把這門親事打退,想我家小姐久聞李家忠良家風(fēng),豈肯答應(yīng)退親?也曾和老爺爭吵了幾句,為此小姐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也不想,這日子長了可怎么得了呢?有道是,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我梅英還就見不得這個,我得想個法子成全他們的婚事。昨天我到花園門外去買針線,看見一個賣水的人,正是那李二相公,今天我不免把小姐請出來到花園觀景,一來給她消愁解悶,二來等李二相公到來,我設(shè)法把他領(lǐng)進花園,使他們夫妻相會,面商終身大事,豈不是好?對,就是這個主意。
(劇情簡介:丫環(huán)梅英替小姐約未婚夫在花園私會)
——《賣水》
2(唱)奴本是閨中女紅顏綠鬢,被賊害母女們江湖飄零,辛安驛開客店扶危濟困,殺貪官劫污吏剪除強人。
(道白)奴家周鳳英,乃淮陽人氏,爹爹周朔,曾在京城為官,不幸被嚴嵩誣陷,爹娘帶領(lǐng)奴家逃出京城,來在這辛安驛,可嘆爹爹憂憤而死,撇下母女二人無以為靠,開了一座招商客店,打劫不義之財扶危濟困。剪除嚴家賊黨,以為爹爹報仇雪恨。母親李氏只生奴家一人。是我自幼跟隨爹爹習(xí)就全身武藝,只是奴家年隨日長,母親又從不提起女兒終身大事,難道說叫我這做女兒的就一輩子死守閨中不成,思想起來好不愁煞人也。
(劇情簡介:民女周鳳英和母親在辛安驛開客店,兩人相依為命,周鳳英待嫁閨中,后遇逃難的忠臣,引出一串誤會,最后與他成婚。)
——《辛安驛》
3(定場詩)玉為肌骨鐵為腸,閨閣少女一紅妝,武藝雖然無半點,雄心壓倒聶隱娘。
(道白)我,韓玉姐,哥哥韓臣,乃是本城的一個秀才,我哥哥前兩年娶了一個媳婦,他們兩個人性情不和,馬馬虎虎的就離開了,我哥哥這兩天好像有什么心事,老是有點兒不高興,他手上戴著一個玉釧,也不是我們家的東西,我要了好幾次,他老是不給我。今兒個一早他又出門去了,我不免去到門口,盼望于他,正是要聽心腹事,單聽口中言。
(劇情簡介:兩對年輕人由一對玉釧引起的一連串的誤會,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
——《勘玉釧》
三、五花八門的墓志銘
墓志銘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更是人類歷史悠久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墓志銘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
16世紀德國數(shù)學(xué)家魯?shù)婪蚧水吷木?,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shù)后35位,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shù)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著“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37,22,35,R.I.P”是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的墓志銘,許多人鬧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最終這個謎由夢露研究會揭開,這三個數(shù)字是夢露的胸圍、腰圍和臀圍的英寸數(shù),縮寫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長眠。死者生前最大的嗜好是愛美,她用數(shù)字將自己十分鐘愛的形體永久記錄了下來。
英國詩人雪萊的墓志銘是莎士比亞《暴風(fēng)雪》中的詩句:“他并沒有消失什么,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p>
聶耳是我國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托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著大海的濤聲。”
愛爾蘭詩人葉慈的墓志銘是他去世前夕寫的一首詩的最后十七個字:“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銘:“恕我不起來了!”
對任何一位畫家的贊美,又有什么樣的語言,能勝過出現(xiàn)在意大利畫家拉斐爾的墓碑上的:“活著,大自然害怕他會勝過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會死亡。”
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銘出自哲學(xué)家柏拉圖之手:“美樂女神要尋找一所不朽的宮殿,終于在阿里斯托芬的靈府發(fā)現(xiàn)。”
古希臘大數(shù)學(xué)家刁藩都的墓志銘:“過路人,這里埋葬著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數(shù)字可以告訴你,他的一生有多長。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頰上長了細細的胡須。如此,又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結(jié)了婚。婚后五年,他獲得了第一個孩子,感到很幸福??墒敲\給這個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輝燦爛的生命,只有他父親的一半。自從兒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結(jié)束了塵世的生涯?!?/p>
杰弗遜是和華盛頓、林肯齊名的美國三大偉人之一,美國的第三任總統(tǒng)。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寫的:“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亞大學(xué)之父?!?/p>
盧梭:“睡在這里的是一個熱愛自然和真理的人?!?/p>
馬克·吐溫:“他觀察著世態(tài)的變化,但講述的卻是人間的真理?!?/p>
貝多芬:“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人類的善心對待所有的人?!?/p>
馮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講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舊志不懈,守誠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guān),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美國空軍頒發(fā)紫心勛章給麥洛維奇,表揚他在越戰(zhàn)中的英勇表現(xiàn)。后來他被發(fā)現(xiàn)是同性戀者,于是被解除軍職。其墓志銘為:“當(dāng)我在軍隊時,他們因我殺害兩個人給我一枚勛章,卻因我愛一個人解除我的職務(wù)。”
普希金:“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么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日本醫(yī)學(xué)家野口英世,曾長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國。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黃熱病病源,聲譽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眾議,毅然決定親自深入疫區(qū),終于殉職。在紐約烏茲德倫墓地上的他的銅板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豬苗代,死于非洲哥爾多克斯,獻身科學(xué),為科學(xué)而生,為科學(xué)而死?!?/p>
英國大詩人莎士比亞對自己遺骸、“陰宅”的珍愛,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庫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語:“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冀將在他頭上降臨?!倍勘葋喌哪怪俱懀瑩?jù)說是他自己撰寫的:“看在耶穌的分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將得到上帝祝福,遷我尸骨者將受亡靈詛咒?!?/p>
曾經(jīng)“捕捉”天上雷電的美國科學(xué)家富蘭克林的墓碑上刻的卻是:“印刷工富蘭克林”。他至死不忘,并引以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時代擔(dān)任的印刷工。
有一個人,生前并不算名人,但死后,卻因墓志銘而成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卑賤者”,美國人約翰·特里奧的墓碑,被他的相同國籍的作家納撤尼爾·霍桑在“陰暗潮濕的一隅”發(fā)現(xiàn)。作家在看了刻在碑上的“凄涼的詩句”后,哀痛地說:“要想用更精練或者更感人的語言,來描述這個使人寒心的不幸的生死與埋葬的故事,不是容易的事”:可憐地生活,可憐地死去,可憐地掩埋,沒有人哭泣。
四、推薦幾本人物傳記
1《墨跡》
從北京市優(yōu)秀學(xué)生到留學(xué)美國名校、從美國華爾街到鳳凰衛(wèi)視的經(jīng)歷,《墨跡》讓人清楚地感受到一個女孩腳踏實地與自己的理想接軌的奮斗軌跡。該書為鳳凰衛(wèi)視著名主持人曾子墨的自傳。
書中清晰地回溯了她在華爾街從事投資銀行的巨大成功,進入全球頂級企業(yè)并被認定:“不惜代價,一定要雇用”、“因為子墨,我們樂于接受中國女孩”。書中不無幽默地展現(xiàn)著一個中國女孩的智慧和努力,參與完成了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并購交易,操盤新浪上市。然而在金融事業(yè)的巔峰時,曾子墨毅然決定放棄令無數(shù)人羨慕的高薪工作,加入了自己一無所知的電視媒體行業(yè),幾年后,曾子墨在鳳凰衛(wèi)視獨樹一幟,她的感悟深刻而令人震撼。
另外,書中還收錄了自己以及同事的趣事、新浪上市的幕后故事以及新浪高管的生活趣聞等。
2《從推銷員到香港特首——曾蔭權(quán)傳》
沒有本科學(xué)歷,卻能在精英薈萃的香港政壇平步青云;沒有顯赫的背景,全憑個人努力實現(xiàn)從推銷員到香港特首的成就。這就是曾蔭權(quán)的傳奇。
與出身海運世家的董建華不同,曾蔭權(quán)沒有顯貴的背景。他是警察的兒子,中學(xué)一畢業(yè)就進入政府機關(guān)做文職工作。因為勤奮和忠誠,被送進哈佛大學(xué)學(xué)習(xí)公共行政,他是什么樣的人?曾蔭權(quán)有風(fēng)度,社交廣,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受過教會學(xué)校教育,每周做禮拜,還喜歡打五顏六色的領(lǐng)結(jié)。
誰在支持他?香港18萬公務(wù)員是他的堅強后盾,公眾喜歡他。香港大學(xué)3月的民意調(diào)查顯示,民眾對他的支持率超過百分之六十。
他將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最大的挑戰(zhàn)是香港人日益增長的民主要求,公眾會仔細觀察他在西九龍文娛藝術(shù)區(qū)發(fā)展計劃中的表現(xiàn)。還有香港空氣污染、交通問題、貧富差距加大等這些問題,他會怎樣解決……
3《富蘭克林自傳》
本杰明·富蘭克林,他作為一名政治家,是美國建國的創(chuàng)始者、美國獨立運動的領(lǐng)導(dǎo)者、民主精神締造者、《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同時,他還是最杰出的科學(xué)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yè)家,他像是“從天上偷竊火種的第二個普羅米修斯”(唐德語),成為舉世公認的現(xiàn)代文明之父、美國人的象征。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jīng)兩百余年經(jīng)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斗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與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shù)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閱讀本書,與一個偉大心靈對話,收獲一份人生修養(yǎng)的智慧。
富蘭克林1706年出生于北美新英格蘭的波士頓,他在家中的17個孩子中排行15,父親是從事蠟燭和肥皂制造的小商人。富蘭克林少年時進過兩年學(xué)校,后因家境困頓,被迫輟學(xué),12歲時,父親讓他到哥哥的印刷鋪里當(dāng)學(xué)徒。學(xué)徒的日子是艱難的,然而,他卻利用學(xué)徒的閑暇時間刻苦自學(xué),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在政治、科學(xué)、歷史、文學(xué)等方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他還通過自學(xué)熟練地運用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
4《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
在一定意義上,《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可以稱作一個終有一死的人的心靈自傳。一個人預(yù)先置身于墓中,從死出發(fā)來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就會具備一種根本的誠實,因為這時他面對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對他人時才需要掩飾或撒謊,自欺者所面對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在寫這本《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時,作者始終設(shè)想自己是站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對于他的所作所為乃至最隱秘的心思,上帝全都知道,也全都能夠理解,所以隱瞞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周國平對人性的了解已經(jīng)足以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小我來看自己,坦然面對自己的全部經(jīng)歷,甚至不羞于說出一般人眼中的隱私。
一個終有一死的人的心靈自傳,不羞于道出一般人眼中的隱私,唯求給心中的上帝一個坦誠的交代。
周國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先后獲碩士、博士學(xué)位,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哲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代表作有學(xué)術(shù)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自傳《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