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貴祥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用藥分析
莊貴祥
目的 探討對于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用藥方法。方法對我院從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共收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將其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采用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法,對照組60例采用單一藥物治療法,7 d為一個療程,兩個療程過后,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用藥效果。結果觀察組痊愈的患者42例(70%),好轉(zhuǎn)的患者17例(28.3%),無效的患者1例(1.7%),總有效率98.3%;對照組痊愈的患者31例(51.7%),好轉(zhuǎn)的患者11例(18.3%),無效的患者18例(30%),總有效率70%。觀察組和實驗組的總有效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P<0.01)。結論對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要比單一藥物治療法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急性呼吸道感染;單一用藥;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
在呼吸內(nèi)科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高發(fā)的疾病,誘發(fā)本病的原因有很多,有病毒感染,也有不繼發(fā)性細菌感染,比如缺乏維生素D、營養(yǎng)不良、護理不周、先天性心臟病、環(huán)境因素等,均可以導致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療此種疾病的臨床用藥也比較廣泛[1]?,F(xiàn)對我院從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用藥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7~74歲,平均年齡39.8歲;其中肺炎患者1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9例,急性支氣管炎患者1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例。對照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38.7歲;其中肺炎患者1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3例,急性支氣管炎患者1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用藥方法 對照組的60例患者,將病毒唑10 mg/kg與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融為一體,靜脈注射2次/d;觀察組的60例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另外注射200 mg的雙黃連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每天靜脈注射1次,再聯(lián)合應用20 ml的清開靈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每天靜脈注射一次。[1]
1.3 療效標準 痊愈:雙肺沒有啰音,呼吸音可以清楚聽見,喘息、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X線檢查沒有異常現(xiàn)象。好轉(zhuǎn):雙肺啰音減少,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無效:雙肺仍然有啰音,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變,X線檢查與治療前沒有變化。[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于全部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的軟件對其分析,應用χ2檢驗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兩個療程治療后,觀察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42例(70%),好轉(zhuǎn)的患者17例(28.3%),無效的患者1例(1.7%),總有效率98.3%;對照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31例(51.7%),好轉(zhuǎn)的患者11例(18.3%),無效的患者18例(30%),總有效率70%。觀察組和對照組具體的用藥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具體用藥結果對照表(n,%)
由此可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是98.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是70%,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有著明顯的差異(P<0.01)。這說明對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要比單一用藥的治療效果明顯。
急性呼吸道感染大多數(shù)都是病毒性感染,所以在臨床用藥的時候要更多側(cè)重于抗病毒治療。對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較輕的患者,采用單一的藥物治療還是有效果的,但是對于發(fā)展迅速、癥狀較重的患者必須及時采取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方法[2,3]。并且在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科學合理搭配以及用藥的劑量等問題。正確的搭配多種藥物治療,可以縮短治療的時間,提高治療的成功率,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根據(jù)用藥結果對照表顯示,采用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8.3%,這足以證明了這種方法對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療的重大意義,是值得臨床推廣的。
[1] 郁萬曉.急性呼吸道感染119例臨床用藥分析.中國傷殘醫(yī)學,2007,15(4):46.
[2] 盧敏利,韓秋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療中抗生素處方策略的應用分析.中國藥房,2008,19(5):327-328.
[3] 張榮輝.我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臨床用藥情況分析.中外醫(yī)療,2008,27(33):98-99.
476600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