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沖 (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系 北京 100044)
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理論與美學理論的核心范疇。“得其環(huán)中,超以象外”,宗白華的意境論,不僅僅把“意境”局于純詩藝的創(chuàng)造和鑒賞的領域,而是涵蓋著一切美的藝術和人生,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從書籍裝幀到書籍設計,僅僅兩個字的改變,體現(xiàn)了中國書籍藝術的發(fā)展。之前,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目中,書籍裝幀只是對書籍的封面進行美化設計,這種理解使得書籍裝幀變成了封面設計的代名詞。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書籍設計的認識也發(fā)生著巨大變化,人們開始意識到書籍藝術本身的含義。書籍是書的內容的載體,在作者與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
潘天壽先生曾說過 “藝術以境界美為極致”“中國畫以意境、氣韻格調為最高境地”。國畫與中國書籍可謂是同宗同源,他們都有很悠久的歷史,都是跟隨古老中國的足跡一點點走到現(xiàn)在的。在做書籍設計的時候,也可以吸取一些國畫的意境法則,提升書籍設計的水平,發(fā)展中國的書籍設計。
呂敬人為大家所熟知的書籍設計大師,提到“呂氏風格”,人們會自然的聯(lián)想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他的書往往會傳達出一種意境,渾厚又感染人。正是呂敬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與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提高水平,才設計出精美而又意義深遠的書籍作品。因此,做設計,我們要尋根、尋源,否則,我們的設計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008年度“世界最美的書”——《中國記憶》,正是書籍意境的代表。捧著這本書籍,就像捧著中國的五千年文化一樣,厚重但不張揚,令人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很想細細品味中國的千年文化。此書設計中,圖片、文字、空白大小得當,整個內頁安靜自然,沒有任何的花哨感。雖然有比較大面積的空白,但給人的感覺卻是飽滿、充實。就像中國水墨畫一樣,帶給人以想象的余地。內頁的內容,展現(xiàn)給我們要感知的事物,而空白的地方,則任由我們去想象:煙氣、云霧、湖水……這空白是要靠讀者的想象去填滿的。就像看齊白石的蝦,我們不會懷疑水的存在,我們甚至不會問那些蝦到底在哪里,這就是國畫中“留白”的奇妙作用。
中國水墨畫的虛、靈空之意境,就像書籍應該達到的整體感覺一樣。書籍設計是為更好的展現(xiàn)書籍的內容服務的,讓讀者從讀書這個過程中品味一些東西,得到一些東西,并且升華一些東西。我們愛國畫,因為它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更因為它是那樣的有魅力,那樣的富有意境。書籍設計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設計一本書,在開始之前,先定好整體書籍的感覺,就像國畫家的“意在筆先”,這樣才能融會貫通,最終完成有著某種意境,帶著魅力的作品來。
中國的水墨畫集大成者很多,但也存在很多默默無聞的畫者。他們的失敗,也許可以理解為他們的畫的意境只簡單地完成情景融合。這就像我們做書籍設計,只是單純的將書中的文字內容放上去,將每一頁連接起來,加一個封面封底。這樣的書籍包裝設計只能是差強人意,很多書從印好就一直待在出版社的倉庫里。這樣的書可以讀,只是缺少了一些情感在其中,讀者面對這樣的書,往往興趣很低,再美的文字內容也被掩蓋了。當然,這里不是說簡裝的書籍設計不好,而指的是沒有設計的書籍,沒有經(jīng)過精心編排的書籍。
對于設計者來說,一般來說其作品具有設計者自我認同是沒有問題的,但未必會讓觀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書籍設計中的情感有可能僅對設計者自己有效而對觀者無效。顯然,那些僅僅讓設計者感動的“情景融合”還不能算成是成功的書籍設計,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意境。因此,對意境的一個更重要的、更深入的規(guī)定就是應該對讀者具有情感共鳴,能夠打動讀者。以日常情感為基礎的情景融合只能讓設計者自己感動,但要讓他人感動是有困難的。由于意境最終形成是在欣賞者一方,因此,設計者情景融合中的情一定要上升為自由的審美情感。
現(xiàn)在,設計者和出版者越來越多的重視書籍的發(fā)展,在完成基本裝幀的同時,不忘進行細致的設計,使書籍呈現(xiàn)給讀者特有的感覺。讀者拿到這樣的書籍,閱讀它,體會它,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中感受到書內容的用意,并且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得到知識與心靈雙收獲。
中國古人思想的天、地、人的思維模式,使中國人習慣與從一個終極性存在上去尋找人世間各種行為的依據(jù),尋找藝術美的“道”“氣”根源。這樣的意境層次,引入到書籍設計當中可以理解為“世界最美的書”的意境。對于書裝設計,呂敬人先生有自己的追求:有趣和有益。首先做的是一本好書,而且把它做得別開生面,讓讀者覺得有意思。他并不排斥迎合市場的設計家,但也強調設計的引導功能,不能讓讀者永遠停留在較低的審美層次里。作為書籍這類精神產(chǎn)品,更注重人文精神和對人關愛的價值體現(xiàn),一本好書,必須讓讀者讀起來閱讀起來方便、易讀、有趣、有益、物超所值。好書可以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好書也可以成為代代相傳的珍藏品。
中國設計正處在一個大發(fā)展階段,我們要發(fā)展自己的設計,而不是照搬照抄別人的設計。要想有長遠的發(fā)展,我們就要立足本土,吸收我們自己的精華,尋找我們自己的本源,并且不斷的開拓創(chuàng)新,結合時代新特征,去發(fā)展我們自己的設計。國畫的意境之美,完全可以吸收應用到書籍設計當中去。我們從中吸取精華,再與書籍這種形式相結合,將我們的書籍設計成富有深遠意境的書,給讀者帶來有趣有益的書籍。這樣,我們才能將書,這個人類的知識靈魂更好地傳遞下去。
[1]呂敬人.《書藝問道》.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2]張黔.《藝術美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宗白華.《意境》.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宗白華.《美學與意境?.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