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 藝 (許昌職業(yè)技術學院 河南 許昌 461000)
“光之不存,色將焉附?”早在印象主義誕生之前,浪漫主義畫派就主張用色彩去造型,而現(xiàn)實主義畫派也主張畫家走出畫室,描繪“真實”物象。二者都為印象主義對光與色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到了印象主義時期真正的做到了用色造型,以“真”求存。印象主義的先行者康斯泰布爾就曾說過:大自然中不可能在一棵樹上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印象主義畫家大膽地走出畫室到大自然中尋求光與色之間豐富的色彩變化,使單調的色彩系列逐漸增多。
印象主義畫家在外光中作畫的同時將光與色的表現(xiàn)放在了第一位,在長期的室外寫生中他們發(fā)現(xiàn),物體不僅僅受光部分有著豐富的色彩變化,同時物體的背光部分也有著豐富而微妙的色彩變化。這是室內繪畫環(huán)境下可望而不可及的。因為在室外,光是不斷的變化,同時也帶動著色的變化,才能描繪大自然的“本色”。例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從中我們并不能清楚得看到物象的形,也不太能看清光,整幅畫不拘小節(jié)。正是因為這種繪畫的表現(xiàn)方式,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霧蒙蒙的早晨,在淡紫色的霧氣中隱約感受太陽要沖出晨霧的那份激動。
印象主義畫家在戶外寫生的過程中對條件色尤為重視。所謂一幅畫的構成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在印象主義以前對藝術審美要求的完整性與整體性。印象主義畫家在構圖的完美上或許考慮的并不能說是盡善盡美,但是從色彩的統(tǒng)一和他們的作畫方式(即走出畫室,走向大自然并結合牛頓解析出來的科學結論進行作畫)以及作畫時求“真”務實的嚴謹態(tài)度,足以證明印象主義畫家對一幅畫整體要求的嚴格。
印象主義整體觀察事物色彩關系的方法,其實是運用條件色的觀察方法,去比較地、全面地觀察各物體之間的色彩關系,即光與色之間的關系。只有對物象進行整體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并掌握在特定條件下它的整體色彩關系,也只有用比較的眼光去觀察物象才能發(fā)現(xiàn)和掌握它在陽光下所產生的豐富的色彩變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條件色的變化。例如莫奈的《盧昂大教堂》系列:有晨光中的《盧昂大教堂》,沐浴在陽光中的《盧昂大教堂》和其它幾幅在不同時間,不同光照下的《盧昂大教堂》,正是在運用條件色的觀察方法對同一事物進行不同時間的色彩關系的描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每幅《盧昂大教堂》都有著不同的色調,這也正是在不同光照下光與色產生的不同色彩關系整體觀察的結果。
在印象主義后期,對色彩的追求已成為印象主義的主要審美情趣,對“客觀”的觀察上升為主觀感受,其作品中蕩漾著濃郁的對藝術主體的情感投入,寓情于景,借物寄思。因此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平凡的物象被貫注了畫家的主觀感受。這正是因為色彩具有情感的表現(xiàn)性,這種特定的屬性影響著人們的情緒。阿恩海姆曾在《色彩論》中說到一個例子也可以說明色彩對情感的影響力:“一位足球教練把球隊的更衣室油漆成藍色,使隊員在半場休息的時候,處于緩和放松的氣氛中。但是,外室都涂成紅色,這是為了給他們臨陣前打氣提供一個更為興奮的背景?!笨梢娚首鳛椤坝幸馕丁钡睦L畫語言作用著人的情感變化。因此在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里,我們看到的色彩不僅僅是繪畫語言的“符號”,它更揭示并傳達了畫家的情感,揭示了他們內心變化的豐富性,乃至說上升到他們的精神層面也未為不可。當然運用色彩進行思想情感的表達也是畫家與觀眾之間最方便、最容易溝通、交流、激起共鳴的方式之一。
印象主義在表現(xiàn)物體時,用顏色的冷暖性來塑造形體,而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用素描或單一的顏色去塑造物體的形體。其實早在印象主義誕生之前,19世紀的浪漫主義繪畫大師德拉克洛瓦對色彩就有過認真的觀察與研究,他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小胡同里觀察鮮紅的磚墻,墻面上被陽光照耀著的那部分是橘紅色的,暗影部分有許多紫色、棕紅色、卡塞土色、白色?!睆闹形覀兛梢钥闯龃髱熕f的意思:受光部分的顏色呈現(xiàn)以橘紅色為主的暖色調,而陰影部分則是以紫色為主的冷色調。我們不得不佩服大師敏銳的觀察力,只是在那一時期由于傳統(tǒng)繪畫的觀念根深蒂固,在人們思想中不易改變,直至印象主義的誕生,一場顏色的革命開始了,它將人們從禁錮單一的固有色的牢籠中解放出來。印象主義將色彩的特性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才使得人們看到了原本五彩繽紛而被壓抑的世界。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才有以上敘述的印象主義對光與色彩的卓越貢獻。這些貢獻讓當時的他們以及后人都享受到了一條嶄新的繪畫道路:它是一條讓畫家得以自由的描繪屬于自己理解感知事物的金色大道。使得一直未被發(fā)現(xiàn)的美麗世界展現(xiàn)在了人們的眼前,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現(xiàn)代藝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我們對印象主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印象主義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探索研究的未知領域,所以對印象主義色彩進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1][英]貢布里希.藝術故事[M].范景中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1999
[2][德]阿恩海姆.色彩論[M].常又明譯.云南:云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3][德]黑格爾.美學.朱光潛譯[M].北京:北京商務出版社,1980
[4][美]雷華德.印象派繪畫史[M].廣西:廣西大學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