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虎門鎮(zhèn)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廣東虎門 523900)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我國推行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國策,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在這一時期顯得至關重要。
群眾文化首先應入人們腦海的可能就是現(xiàn)在十分流行的廣場舞,中老年人隨著音樂進行歡快舞蹈,既豐富了業(yè)余生活,又鍛煉了身體。還有就是社區(qū)舉辦的一些活動,比賽或者文藝晚會,這些都是群眾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實群眾文化是一個涵蓋非常廣泛的概念。
廣義上的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職業(yè)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fā)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xiàn)象。群眾文化的主體為群眾,群眾文化內容非常之廣泛,群眾文化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yè)、群眾文化隊伍等組成部分。
群眾文化各項活多近年來在我國發(fā)展迅速。除了廣場舞等大家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外,我國從各方面開著了豐富民眾娛樂生活的活動,拿社區(qū)來說,有定期舉辦的社區(qū)各項技能的比賽,在節(jié)日到來的時候,社區(qū)也會舉行一些文藝匯演,讓社區(qū)居民都可參與其中,展示自己的風采,為豐富社區(qū)文化生活做出自己的貢獻。各市、鎮(zhèn)區(qū)也開辦了適應的活動中心和各種會所,為人們提供各式各樣的參與活動的平臺和機會。
當然,我國的社區(qū)文化建設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全面,不多樣,不公平。我國的群眾文化活動較為單一,而且多是面子工程,而不是真正的為民眾而著想。民眾無法參與其中,更別說得到精神需求上的滿足。再有一點就是,群眾文化活動普及率并不高,很多經濟并不發(fā)達的地區(qū)少有群眾活動,群眾文化不能落到實處,不能落到千家萬戶。
除了一些外因的影響之外,群眾文化的主體本身群眾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很多群眾沒有意識到群眾文化的重要性,不能積極參與社區(qū)或者別的單位組織的一些群眾參與性的文化活動,被動的拒絕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面對諸多問題,我們應該意識到群眾文化的重要性,并找到能夠真正普及群眾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一些方法。
發(fā)展廣泛的群眾文化活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在群眾文化之中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些理念能更加深入人心,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民眾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增長知識,放松心情,娛樂身心,人與人之間多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有助于協(xié)調鄰里關系,構建和諧社區(qū),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人們逐步形成了以和為真、以和為善、以和為美、以和為貴的共識和理念。這正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
古語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由于我國的利益分配嚴重不均衡,與此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系類的問題,群眾文化具有精神調劑作用,即調控參與者的意識、思維活動和心理方面產生的效能,如娛樂效能、宣泄效能、審美效能等。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廣泛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為人們在緊張的勞動之余在娛樂中得到積極的休息,可以為社會情緒的調節(jié)提供宣泄的手段和渠道,可以架起溝通心理的橋梁,粘和各種心理裂痕,調和各種矛盾,使人們消除隔閡,增進了解,營造融洽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在和諧社會的視角下,發(fā)展群眾文化實質是豐富廣大民眾的精神生活,讓群眾都能參與到各項文化活動之中。這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物質條件的保障,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良好的公共服務文化體系的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也只能是空談。我國各個地區(qū)開展群眾文化是存在著結構不合理、發(fā)展不平衡、文化資源分配不公、網(wǎng)絡不健全、覆蓋面不廣的種種不足。我國已有的群眾文化服務設施和群眾文化服務機構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并不高。這一現(xiàn)狀嚴重制約了群眾文化功能的發(fā)揮,影響了群眾的文化權益。
所以,為了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必須加大力度完善群眾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大政府的監(jiān)督檢查力度,對未能良好發(fā)揮作用的群眾文化服務結構或者個人給予應有的懲處,獎勵對發(fā)展群眾文化做出貢獻的個人或者集體。對于偏遠貧困的地區(qū)要建立和逐步完善村級文化俱樂部(文化室),在城市要以社區(qū)文化重點,讓農民和市民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各級政府要切實采取措施,保障社會特殊群體、弱勢群體的文化權益。還要充分調動社會辦文化的積極性,整合群眾文化資源,積極探索發(fā)展群眾文化的新路。
積極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開展一系列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如社區(qū)居民舞蹈大賽,社區(qū)居民聯(lián)歡晚會,廣場舞大賽等,創(chuàng)意豐富,形式各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有關服務部門可以在舉辦活動之前走到群眾的身邊進行充分的調研,聽取群眾的意見和想法,讓群眾有活動主人翁的意識,積極參與活動的組織和策劃,讓民眾們有主人翁的意識。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將開展群眾文化的重要性普及到群眾中去,宣傳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只有這樣,群眾才會積極的投身到群眾文化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中來。
發(fā)展良好的群眾文化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很強大的推進作用。在和諧社會視角下,我們應當加大力度進行群眾文化建設,以上是筆者多年實踐經驗和科學調研得出的一些結論,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借鑒。
[1]劉慶光.試論群眾文化建設在構建社會主義中的重要性[J].黑江科技信息,2011,(06).
[2]盧曉星.論和諧社會下的群眾文化建設[J].群文天地,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