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青 鄭建秋 周春江 鄭 翔 李云龍 胡 彬 車晉滇 孫 海
北京市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及應用
□ 王曉青 鄭建秋 周春江 鄭 翔 李云龍 胡 彬 車晉滇 孫 海
北京市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包括全園清潔、無病蟲育苗、產前棚室和土壤消毒、產中綜合防控和產后蔬菜殘體無害處理,依據防控不同蔬菜、不同病蟲,具體包括20多項核心技術,經基地應用,分別實現(xiàn)了有機、綠色、無公害生產。
王曉青,高級農藝師,北京市植物保護站,北京市北三環(huán)中路9號,100029,電話:010-82073255,E-mail:zbzsck@163.com
鄭建秋,周春江,李云龍,胡彬,車晉滇,孫海,北京市植物保護站
鄭翔,北京市大興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服務中心
據調查,我國蔬菜病蟲有2000多種,常發(fā)病蟲300多種,每年必須防治病蟲50~70種,疑難病蟲10余種,生產損失十分嚴重,隨著時間推移新病蟲和疑難病蟲還將不斷增加,無疑是對植保工作的巨大挑戰(zhàn)。有效防控復雜繁多的病蟲不能單打一,必須重視病蟲源頭,實行全程綠色防控,把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所有防控措施有機結合,在生產前盡量阻截病蟲源頭,切斷傳播途徑,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限制病蟲發(fā)生;生產期因時因地采用有效措施進行預防或控制;生產結束后徹底清除殘存病蟲,帶病蟲植株殘體及時進行除害處理等。
設施蔬菜病蟲的傳播來源主要是種子、菜苗、棚室表面、空氣、土壤、肥料和蔬菜殘體等,除空氣傳播不能有效阻截外,其余來源都可以實現(xiàn)最大限度阻截或消除。北京市植物保護站在十多年試驗研究和應用驗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以病蟲源頭控制為核心,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tài)調控、科學用藥等有機結合的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覆蓋蔬菜產前、產中和產后全過程。該技術體系包括全園清潔、無病蟲育苗、產前棚室和土壤消毒、產中綜合防控和產后蔬菜殘體無害處理,依據防控不同蔬菜、不同病蟲,具體包括20多項核心技術,經基地應用,分別實現(xiàn)了有機、綠色、無公害生產。
2013年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組織區(qū)、縣植物保護站在京郊建設了20個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基地,集中示范應用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技術,結合北京市農藥檢打聯(lián)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以點帶面,全面推進蔬菜病蟲綠色防控,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初步實現(xiàn)蔬菜高效生產、產品安全和農業(yè)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機結合。
1.1 全園清潔 做好園區(qū)環(huán)境的清潔是進行綠色防控的第一步,也是影響整套綠色防控技術效果的重要措施。通過及時清潔全園,徹底清除病殘體、雜草及生產廢棄物,減少病蟲初侵染來源,達到降低病蟲發(fā)生幾率和為害程度的目的。全園清潔具體內容包括:種植前對整個園區(qū)進行全面清潔,即清除雜草、植株殘體,集中回收廢棄物等;生產期隨時清除棚內摘除的病葉、病果,集中處理。
1.2 無病蟲育苗 種子、種苗帶病或帶蟲是蔬菜病蟲發(fā)生的最初來源。若生產中定植了帶病蟲的菜苗,蔬菜的整個生育期都會發(fā)生病蟲為害,很難實現(xiàn)綠色防控,致使農藥使用量增多。因此,做好綠色防控要從苗期抓起,培育無病蟲壯苗。包括選用耐、抗病品種、種子消毒、苗棚表面消毒、育苗基質消毒、采用防蟲網和色板防控害蟲、科學使用農藥等多項核心技術。
1.2.1 選用耐、抗病品種 根據病蟲發(fā)生特點,因地制宜選用耐、抗病優(yōu)良品種。如針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可選用浙粉701、浙粉702、紅貝貝、金曼等;針對番茄根結線蟲病,可選用仙客5號、仙客8號、秋展16等品種和抗性砧木如京欣砧3號、勇砧、茄砧1號、果砧1號等。
1.2.2 種子消毒
① 溫湯浸種。針對可能傳帶的真菌性病害推薦采用溫湯浸種。將種子放入55℃溫水中,即2份開水兌1份涼水,不斷攪拌15min(分),自然冷卻降溫后,浸泡4~6 h(小時);或直接采用55℃溫水浸泡種子,不斷攪拌,隨著溫度降低不斷加入熱水使水溫穩(wěn)定在53~56℃之間,維持15~30min(分)。55℃為病菌的致死溫度,浸燙種子后可基本殺死種子表面?zhèn)鲙У牟【?/p>
② 酸處理。預防傳帶的多種細菌性病害如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番茄潰瘍病、瓜類角斑病等,推薦采用1%鹽酸溶液,或1%檸檬酸溶液浸泡種子40~60min(分),用清水洗凈后再浸種催芽。
③ 藥劑處理。預防傳帶的病毒病,推薦采用10%磷酸三鈉溶液,或0.2%高錳酸鉀溶液,或2%氫氧化鈉溶液浸泡種子30min(分),撈出后用清水洗凈;對于瓜類蔬菜種子,也可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60min(分),可防治枯萎病等。
1.2.3 育苗基質消毒 采用移動式農業(yè)垃圾臭氧處理裝置,按操作說明將蔬菜育苗基質傳送到臭氧處理密閉容器中,高濃度臭氧持續(xù)處理20~30min(分),徹底殺滅基質中可能傳帶的各種病蟲。
1.2.4 苗棚表面消毒
① 生物熏蒸。選擇生物熏蒸劑,如每667m2用20%辣根素水乳劑1 L低量對空噴霧,或采用自控常溫煙霧施藥套機自控施藥,或20%辣根素水乳劑1~2 L借助滴灌系統(tǒng)隨水直接將辣根素均勻滴在土壤表面,施藥后密閉棚室3~5 h(小時),即可徹底殺滅各種害蟲和病菌(彩色圖版1)。
② 臭氧熏蒸。利用自控臭氧消毒常溫煙霧施藥套機自動釋放臭氧,在棚室內密閉熏蒸2~3 h(小時),臭氧濃度保持在15mg·kg-1以上。由于臭氧在高溫下易分解,臭氧棚室消毒應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處理前棚室內最好噴水增濕,提高臭氧消毒效果。
③ 藥劑熏蒸。每667m2使用硫磺粉500g,或80%敵敵畏乳油500g,分別拌適量鋸末擺放點煙后密閉熏蒸2~5 h(小時)。
1.2.5 防蟲網隔離防蟲 在育苗棚室的門口和通風口分別設置防蟲網,以阻隔害蟲傳入。除預防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防蟲網必須采用50目以上外,培育其他蔬菜幼苗可采用30~40目防蟲網(彩色圖版2)。
1.2.6 色板誘殺害蟲 根據培育蔬菜幼苗品種不同,防治煙粉虱、蚜蟲、斑潛蠅和部分薊馬在苗床上方5~20cm掛設黃板,每667m2掛25塊左右,薊馬發(fā)生嚴重地區(qū)同時再掛設藍板10~15塊(彩色圖版3)。
1.2.7 出棚前藥劑防治 為確保菜苗不帶病蟲,在菜苗定植出棚前選擇廣譜藥劑如辣根素、寡雄腐霉、礦物油等對病蟲進行一次細致預防。
1.3 定植前棚室表面和土壤消毒 據研究,棚室內部凡暴露在空氣中的地方,如棚膜、棚架、墻壁、地表面、立柱、架桿(吊繩)等表面都可能沾附來自蔬菜植株上的病菌和小型害蟲;隨著蔬菜種植年限增加,土壤中根結線蟲、枯萎病菌、黃萎病菌、立枯病菌、菌核病菌、軟腐病菌等多種土傳有害生物數(shù)量逐年增加。因此在種植下茬作物前,特別是連茬種植同一種或同一類蔬菜,定植前進行棚室表面和土壤消毒可以顯著降低氣傳病害、土傳病害和小型害蟲的為害程度,推遲發(fā)生時期,減少蔬菜生長期防治次數(shù),降低農藥用量。
1.3.1 棚室表面消毒 主要方法包括生物熏蒸、臭氧熏蒸和藥劑熏蒸(彩色圖版4、5),具體操作參見1.2.4。
1.3.2 土壤消毒 主要方法有太陽能高溫消毒、生物熏蒸、藥劑處理等。
① 太陽能高溫消毒。在7~8月設施蔬菜種植的空茬期,深翻土壤30~40cm,每667m2加入碎玉米秸稈1000kg、生雞糞或生牛糞4m3,與土壤翻耕均勻,澆透水,之后地表覆透明塑料膜,四周壓實,視天氣情況密閉悶棚15~45d(天)(彩色圖版6、7)。
② 生物熏蒸。定植前3~5d(天),在整好地的土壤表面鋪滴灌管,密閉覆蓋地膜,采用生物熏蒸劑如每667m2用20%辣根素水乳劑3~5 L,通過施肥灌水,隨水將辣根素溶液均勻滴入土壤深層,密閉熏蒸2d(天)后揭膜散氣1~2d(天),然后定植蔬菜(彩色圖版8、9)。
③ 藥劑處理。一般針對枯萎病、疫病、根結線蟲等單一土傳病害可每667m2選擇專用藥劑1.5~3.0kg拌適量細土撒施。密植型蔬菜,如葉菜類種植地土壤,可將藥土均勻撒施在土壤表層,也可將藥劑兌成藥液直接噴灑土表;稀植蔬菜如茄果類種植地土壤,采用穴施或溝施,將2/3藥土撒在定植穴底部,為避免藥土直接接觸幼根發(fā)生藥害,可適當回填一點細土后定植幼苗,待培好土后將1/3藥土覆蓋于表層,防止藥土接觸菜苗根系。如果選用土壤專用處理藥劑應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1.4 產中綜合防控 在做好全園清潔、無病蟲育苗、產前棚室表面和土壤消毒、無病蟲定植的前提下,蔬菜病蟲發(fā)生程度會顯著降低,但棚外的一些氣傳病菌和害蟲會通過棚室出入口和通風口等途徑傳入。產中綜合防控就是根據不同蔬菜、不同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和特點,因地制宜應用多項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預防或控制病蟲發(fā)生為害,主要包括遮陽網、防蟲網防控病蟲,色板誘殺害蟲,消毒池防病,投入品質量控制,節(jié)水灌溉防病,熊(蜜)蜂授粉,硫磺熏蒸防病,寡雄腐霉、礦物油、辣根素等生物農藥,自控常溫煙霧施藥和精準施藥技術等10多項核心技術。
1.4.1 遮陽網防病 遮陽網主要在夏季炎熱時期,高溫干旱條件下遮陽降溫,預防多種蔬菜病毒病。不同顏色的遮陽網透光率為30%~70%,其中黑色最低,為30%~50%。京郊使用的遮陽網主要用于夏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預防和蔬菜苗期病毒病的預防。
1.4.2 防蟲網阻隔防蟲 在棚室入口處和通風口覆蓋30目以上的防蟲網,可有效控制各類害蟲如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蚜蟲、美洲斑潛蠅、白粉虱等進入棚室內部。若防治煙粉虱,需要50目以上防蟲網才能起到阻隔作用。防蟲網應注意覆蓋緊實,最好在棚室消毒和育苗前或定植前設置,不能等害蟲進入后再設置。
1.4.3 色板誘殺害蟲 根據害蟲對不同顏色的色板具有趨性來誘捕殺滅害蟲。色板種類主要有黃板和藍板,黃板可以誘殺粉虱類成蟲、有翅蚜蟲、薊馬成蟲、蠅類等多種害蟲。田間使用時應在害蟲沒發(fā)生或剛開始發(fā)生時設置,適宜高度為高于蔬菜頂部葉片5~10cm,每667m2密度為15~30塊,色板上粘附害蟲較多時應及時更換,以保證誘殺效果(彩色圖版10)。
1.4.4 消毒池防病 推薦在棚室入口處放置浸有消毒液的托盤、海綿墊或地墊,對進出棚室的操作人員或參觀人員鞋底進行消毒處理,避免由于人為進出棚室傳播根結線蟲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等土傳病害。有條件的棚室操作間可配置工作服、工作鞋,進出棚室更換工作服,防止農事操作時人為攜帶病原菌、害蟲、蟲卵在不同棚室內傳播。
1.4.5 投入品質量控制 化肥、農藥等投入品應選擇正規(guī)廠家的合格產品,避免因投入品含有禁用農藥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機肥應攜帶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不應含有超標的農藥、重金屬殘留等,在使用前堆漚10~20d(天),殺滅其中攜帶的病菌和蟲卵。農藥不應含有除登記有效成分以外的其他非法添加成分,生物農藥不應含有其他化學農藥成分。
1.4.6 節(jié)水灌溉防病 推薦使用滴灌、膜下暗灌等節(jié)水灌溉措施,降低空氣濕度,減少植株表面結露,縮短病菌侵染時間,延緩病害發(fā)生時期,降低病害發(fā)生程度。
1.4.7 熊(蜜)蜂授粉 使用熊蜂或蜜蜂對設施果菜授粉,替代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其花瓣會自然脫落,除顯著降低灰霉病發(fā)生程度,減少爛果、爛瓜外,還可以降低畸形果率,提高果實口感和產品質量。應在作物25%以上的花開放后開始釋放熊(蜜)蜂,同時注意確保棚室溫度持續(xù)保持在12~30℃之間。
1.4.8 硫磺熏蒸防病 硫磺為有機生產允許使用的植保產品,主要用于草莓、辣椒、瓜類等作物白粉病的預防,推薦在定植前或生產過程中定期使用。一般配合電熱式硫磺熏蒸器使用,溫室內每667m2需6~8個熏蒸器。
1.4.9 常溫煙霧施藥 常溫煙霧施藥是應用常溫煙霧施藥機在常溫下將藥液分散成20~50μm的藥液顆粒,在棚室內長時間漂浮擴散,較常規(guī)施藥節(jié)省農藥20%~40%,每667m2施藥液2~4 L,具有施藥均勻、擴散性能好、藥劑附著沉積率高的優(yōu)點,施藥不受天氣限制,不增加空氣濕度,不受農藥劑型限制,水劑、油劑、乳劑、可濕性粉劑等常用劑型均可,施藥完全自動控制,效率高,省工、省力、對施藥者無污染,也可顯著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特別適合現(xiàn)代化蔬菜園區(qū)病蟲防控施藥。
1.4.10 精準施藥技術 為解決農民施藥憑經驗隨意配兌導致病蟲產生抗性、效果不好、農藥浪費、殘留或污染等問題,北京市植物保護站設計了精準施藥系列配套量具(已獲得國家專利)。配套量具包括5~10mL一次性注射器、不同規(guī)格量杯、10 L水(藥液)箱和0.1~10.0g固體量具,藥勺、清潔刷、膠皮手套、施藥服等。具有度量精準、方便、不易損壞和丟失的特點,帶有配兌各種濃度藥液所需藥、水量的速查卡和精準施藥順口溜等,便于農民掌握技術要點和基本常識(彩色圖版11)。
1.4.11 殺蟲燈誘殺害蟲 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將害蟲誘捕后集中殺滅,特別是對一些毀滅性較強、藥劑很難防治的害蟲,如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棉鈴蟲、草地螟、地老虎、金龜子等害蟲具有較好的誘殺效果。在設施園區(qū)內安放殺蟲燈可以降低園區(qū)內大型害蟲如鱗翅目、鞘翅目害蟲成蟲的數(shù)量,進而減少對棚內蔬菜的為害;在露地蔬菜田間,殺蟲燈對多數(shù)趨光性害蟲可以發(fā)揮很好的控制作用,常年可減少50%施藥量,害蟲發(fā)生重的年份可減少70%以上的田間施藥量。
1.4.12 性誘捕誘殺害蟲 性誘捕控制害蟲具有無污染、簡便省工、防治對象專一、不傷害天敵等優(yōu)點,目前重點推薦在露地蔬菜上應用,主要蔬菜害蟲性誘劑種類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棉鈴蟲等。使用時誘芯4~6周更換1次,未使用的誘芯應低溫保存。蟲量發(fā)生較大時,應與其他防治方法配合使用。
1.4.13 天敵昆蟲防治害蟲 應用天敵昆蟲,作為一種新型防治方法正逐步從試驗研究走向生產應用。如用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煙粉虱,異色瓢蟲防治蚜蟲,擬長毛鈍綏螨防治朱砂葉螨、二斑葉螨,胡瓜鈍綏螨用于防治薊馬、跗線螨等,上述天敵在京郊的個別有機蔬菜基地已經部分應用,但推廣應用面積有限,相關配套技術等基礎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4.14 化學農藥替代 科學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礦物源等非化學農藥可以有效防治主要病蟲,顯著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如寡雄腐霉可防治晚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等;多抗霉素可防治白粉病、霜霉??;礦物油可防治白粉病、煙粉虱、蚜蟲、紅蜘蛛等;辣根素可防治根結線蟲、枯萎病、黃萎病等多種土傳病蟲和雜草,噴霧施藥方式還可殺滅煙粉虱、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小型害蟲,防治多種真菌病害等。通常非化學農藥防治效果一般低于化學農藥,見效慢,使用技術要求高,但只要科學合理使用,完全可以有效防控病蟲。
1.5 產后殘體無害化處理 農業(y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植株殘體,如生產中摘除的帶病蟲葉片、枝條、果實;整枝打杈除去的枝杈和多余的花、莖、果;還有生產結束后需要拔除的植株。這些植株殘體中一般帶有大量的病菌、害蟲和蟲卵。如果隨意堆放,會造成病蟲大量繁殖,并借刮風、下雨、澆水或施肥等途徑在田間大面積傳播,為下茬作物提供大量病蟲來源,加重下茬作物病蟲害發(fā)生程度,間接加大農藥用量。產后殘體無害化處理是通過多種方式實現(xiàn)對蔬菜殘體的無害化處理,殺滅殘體中攜帶的各種病菌和害蟲,減少病蟲初始來源。
1.5.1 廢舊棚膜高溫密閉堆漚 在田間地頭選擇高于地面能夠直接照射陽光的平坦地塊,將植株殘體集中堆放后覆蓋透明塑料膜,四周用土壓實,塑料膜有破損的需用透明膠帶補好,保證陽光直接照射,進行高溫密閉堆漚,春夏秋季均可完全殺滅蔬菜殘體所帶病蟲。
1.5.2 臭氧農業(yè)垃圾處理裝置快速處理 利用移動式臭氧農業(yè)垃圾處理裝置對拉秧蔬菜等帶病蟲植株殘體進行就地快速無害化處理。利用該裝置在棚室附近將拉秧后帶病蟲的植株殘體直接粉碎,并立即進行高濃度臭氧處理,使所帶病蟲等有害生物快速殺滅,處理后的無病蟲有機廢棄物就地還田利用(彩色圖版12)。
從2013年1月開始,按照有一定面積規(guī)模、有較好基礎設施條件、有專職技術人員、有相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有較好帶動引領作用的“五有”選點原則,北京市共在11個區(qū)縣篩選出20個基地簽約成為第一批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借助示范基地的規(guī)模優(yōu)勢和集中管理優(yōu)勢,將各種單項綠色防控技術進行優(yōu)化集成和科學有效應用,集中展示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優(yōu)勢,切實貫徹預防為主、源頭控制,綜合防治的方針,讓綠色安全蔬菜生產看得見、摸得著;同時,以示范基地作為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的載體和窗口,充分發(fā)揮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以基地為核心,不斷向外輻射,以點帶面,連點成網,引導蔬菜種植者真正生產出符合標準的有機、綠色、無公害蔬菜產品。
在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過程中,北京市啟動了農藥檢打聯(lián)動行動,進一步加大了蔬菜農藥殘留抽檢和農產品質量抽檢力度,加大國家禁用、限用農藥違規(guī)使用以及假劣農藥案件、農藥殘留超標案件的查處力度,對于發(fā)現(xiàn)的各類違法、違規(guī)行為、質量不合格產品堅決依法打擊。對基地綠色防控技術的落實情況進行社會監(jiān)督、不定期檢查和年終考核,同時,針對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加大蔬菜產品農藥殘留抽檢力度,對出現(xiàn)不合格產品的基地,責令限期整改,同類問題連續(xù)出現(xiàn)3次以上的基地,立即退出綠色防控基地建設扶持范圍。通過疏堵結合的措施,加大蔬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的推進力度,積極推進京郊蔬菜安全生產的健康發(fā)展。
2013-10-14
北京市北運河流域減少農藥用量控制農業(yè)面源污染技術示范項目,北京市果類蔬菜產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北京市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