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華
吉林省大安市中醫(yī)院,吉林 大安 131300
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之管見
遲 華
吉林省大安市中醫(yī)院,吉林 大安 131300
糖尿?。恢嗅t(yī)中藥
糖尿病是一組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代謝性疾病,常因胰島素分泌缺乏和 (或)其生物作用障礙導致糖代謝紊亂,同時伴有脂肪、蛋白質、水、電解質等的代謝障礙,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典型的癥狀為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 (三多一少)。慢性高血糖常導致眼、腎、神經(jīng)和心血管等多臟器的長期損害、功能不全或衰竭。
糖尿病相當于祖國醫(yī)學之消渴,又名消癉、膈消等。宋元以后稱三消。如 《證治準繩》云:“渴而多飲為上消,消谷善饑為中消,渴而便數(shù)有膏為下消?!睂嶋H上這三種主要癥狀多合并出現(xiàn),很難截然分開。
本病的發(fā)病原因: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主要與遺傳、自身免疫及環(huán)境因素有關。祖國醫(yī)學認為與素體腎虧陰虛有關,有因飲食不節(jié),或食辛辣肥膩煎炸之物,即所謂膏梁炮炙、酒酪潼乳,以致釀生內(nèi)熱,蘊結化燥,耗傷陰液,不能滋養(yǎng)肺腎而發(fā)為消渴者;有因精神因素,喜怒耗神過度、氣郁化火、消煉津液以致陰虧陽亢而成消渴者。
本病的病理變化多責之于陰虛和燥熱兩個方面,并且互為因素。前人謂人身有君火和相火, “得其平則烹爍飲食,糟粕去焉?!庇捎跓嶙品谓蚨囡?,熱郁脾胃而多食,虛火在腎而多尿,如病延日久,往往由陰虛而發(fā)展至氣虛,表現(xiàn)為氣陰兩傷;病后期還可出現(xiàn)腎陽虛證,亦有在病的初期就同時兼有氣虛者;久病未愈陰虛燥熱內(nèi)結更甚者,可以并發(fā)癰疽、目盲 (視網(wǎng)膜病變)以及動脈硬化等癥。
在治療方法上以養(yǎng)陰生津、潤燥清熱為主。久病氣陰兩傷,則宜益氣滋陰,如補腎陰,瀉心火,潤肺燥,甚至還可瀉腸胃之實熱,以濟津液之衰。心移熱于肺,傳為膈消,舌赤燥裂,大渴引飲,少食,大便正常,小便清長,為燥熱在上焦,宜用清熱潤燥的白虎加人參湯治之,石膏之用量每劑藥均以二兩以上為宜,少則效果不顯,本方用后對口渴引飲等癥,療效顯著,但消除尿糖及降低血糖的療效則不及其它西藥理想,適用于陽明熱熾傷津之消渴;燥熱傷于脾胃為中消,亦稱 “消中”,“胃消”,癥見多食善饑,形體消瘦,小便頻多,大便堅硬,治宜清胃瀉火為主,兼以滋陰潤燥,方用黃連豬肚丸,調胃承氣湯等;下消為口渴飲水不絕,下肢消瘦,而尿有脂液,所謂 “飲一溲一”,為陰損及陽,陰陽兩虛,宜八味腎氣丸補腎中之陰陽。
筆者在臨床中觀察有不少病人,有的已經(jīng)用過中西藥物治療,已不具備 “三多 “癥狀,一是屬于輕型糖尿病,二是經(jīng)過治療 “三消”癥狀已消除,但血糖尿糖不減,甚至血糖更高,尿糖3+。這些無臨床體征者,只是在體檢中發(fā)現(xiàn)血糖、尿糖之異常,但通過中醫(yī)診察,還可發(fā)現(xiàn)疲倦乏力、口干、腰脊下肢酸軟、舌紅苔燥、脈弦滑等屬于氣陰兩傷,或肺腎陰虛證侯者,宜用益氣滋陰、補腎潤肺之劑治療,多能取效。自擬一方益氣滋陰湯,臨床用之頗有效果。
處方:黃芪50g,人參15g,玉竹20g,生地25g,葛根15g,山藥25g,枸杞20g,麥冬20g,莬絲子15g,女貞子15g,玄參20 g,水煎服。每日一劑,日三次口服。
本方用人參、黃芪以益氣,玉竹、生地、枸杞、莬絲子、女貞子、玄參以補氣滋陰。人參:《本草》謂益氣,補五臟,生津止渴;黃芪:《名醫(yī)別錄》謂補臟腑虛損,五勞羸瘦,止渴,益氣利陰氣。二藥合用有益氣、補五勞虛損、生津止渴之功。玉竹又名葳蕤,性味甘平,補中益氣,止渴潤心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久服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生地涼血生血、補腎水。山藥、枸杞、女貞子、菟絲子,補肝腎,生精益氣。玄參滋陰清熱,葛根生津止渴,諸藥合用具有補肝腎、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作用。與人參、黃芪共組一方,治療糖尿病之氣陰不足者,頗為適宜。通過大量病例的觀察,用藥后病人體力增強,疲勞逐漸消除,多飲多尿之癥隨之消失,確為治療本病之良方。伴隨著癥狀之消退,病人之血糖、尿糖亦逐漸下降。
本方人參,黃芪為不可缺少之藥,其他補腎滋陰之藥亦可擴大范圍,如熟地、覆盆子、天花粉、丹皮等。另外蒼術與石膏,黃精與天冬亦常選用,多尿不愈者常于本方中加入附子,肉桂等以溫助腎中陽氣,以便陽生陰長,陰平陽秘,則諸癥自愈。
病案舉隅:張某,男,58歲,教師,2012年6月10日初診。平素未發(fā)現(xiàn)有任何病,近2月來感疲乏倦怠,口干渴,飲水多。舌尖赤苔薄干,脈弦。查空腹血糖13.4mmol/l,尿糖3+。辨證:氣陰兩虧。治法:益氣滋陰。處方:黃芪30g,黨參30g,玉竹20g,生山藥20g,花粉15g,枸杞15g,菟絲子15g,知母15g,玄參20g,天冬20g,葛根15g,水煎服,每日一劑,日兩次,口服。
6月17日二診:服藥12劑,癥狀明顯減輕,全身較以前有力,口不甚渴,小便不多。尿糖 2+,空腹血糖12.0mmol/l,舌脈同前,繼用前方。
6月30日三診:服藥12劑,癥狀進一步好轉,空腹血糖10.5mmol/l,尿糖+,脈弦,舌苔轉潤,繼用前方。
7月15日四診:服前方14劑,空腹血糖8.1mmol/l,尿糖+。舌潤口和。自述夜間時有尿頻,上方加覆盆子15g,余藥不變。
8月10日五診:服前方20劑,血糖6.9mmol/l,尿糖-,脈略弦舌潤。自覺神清有力,諸癥消除,囑其控制飲食,加強鍛煉,定期檢查。
中藥對改善消渴癥狀,增強體力及減輕并發(fā)癥等方面皆有較好療效,對降低血糖尿糖亦有一定的作用。但降糖效果不如胰島素及其他降糖藥迅速。中藥對于初患糖尿病輕型患者,預防及治療糖尿病并發(fā)癥等方面頗有優(yōu)勢。在臨床中對于頑固難治及重型糖尿病可采用中西結合的治法,療效頗佳。
R587.1
A
1007-8517(2013)11-0046-01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