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鵬
(山東省高青縣婦幼保健院兒科,山東 淄博 256300)
兒科支原體肺炎的病例分析
陳 鵬
(山東省高青縣婦幼保健院兒科,山東 淄博 256300)
目的 分析兒科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年齡、臨床表現及治療預后情況,提高臨床對兒科支原體肺炎的認識水平,總結治療經驗。方法將 158 例我院兒科確診為支原體肺炎的患者的臨床診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158 例患兒中發(fā)病年齡在 3 歲以內的 47 例(29.7%),3 歲以上 111 例(70.3%),年長患兒發(fā)病率較高;158 例患兒均出現咳嗽癥狀,有發(fā)熱癥狀患兒 109 例(69%),兩肺干濕啰音 131 例(82.9%),出現喘息癥狀患兒 39 例(24.7%);胸片 X 線檢查 125 例(79.1%)患兒一側出現大片絮狀陰影;出現肺外表現患兒 31 例(19.6%);所以患兒均予以阿奇霉素治療,療效顯著,預后較好;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 臨床醫(yī)師對于兒科支原體肺炎應做到盡早診斷治療,大環(huán)酯類阿奇霉素是首選治療藥物,患兒預后轉歸均取得滿意效果。
阿奇霉素;兒科支原體肺炎;預后轉歸;臨床表現
肺炎支原體(英文簡稱MP)是對小兒產生感染性肺炎或者其他呼吸系統(tǒng)感染影響最大的病原體之一,特別是下呼吸道最易受其侵犯[1]。一般可常年發(fā)病,但是以以冬春秋等寒冷季節(jié)為發(fā)病高峰,臨床表現以呼吸系統(tǒng)損害最為常見,如咳嗽,發(fā)熱,干濕啰音、喘息等,另外還可導致皮膚黏膜,泌尿消化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中樞神經等多系統(tǒng)受累而產生并發(fā)癥,少數病情較重、病程長的并發(fā)癥,如不進行及時積極地治療,會危及到患兒生命[2]。近年來,兒科支原體肺炎其發(fā)病人數逐年攀升,再加之其臨床表現與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感染癥狀不易鑒別,容易造成誤診,并且兒科支原體肺炎應用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因此,對于兒科MP肺炎的早診斷臨床治療意義重大。本文將158例我院兒科確診為支原體肺炎的患者的臨床診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158例支原體肺炎患者,均經臨床確診,其中男96例,女62例,年齡3個月~12歲,平均(5.6±1.7)歲,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所有患者均呈陽性。
1.2 方法
①對支原體肺炎患者的臨床診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②統(tǒng)計分析患兒的發(fā)病年齡、臨床表現及治療預后情況,觀察治療效果及預后。
2.1 發(fā)病年齡
158例患兒中發(fā)病年齡在3歲以內的47例(29.7%),3歲以上111例(70.3%),年長患兒發(fā)病率較高。
2.2 臨床表現
①158例患兒均出現咳嗽癥狀,以刺激性的干咳為主,且一般在夜間較重,患兒睡眠收到嚴重影響,有部分患兒伴有黃綠色或者是白色黏稠痰。②有發(fā)熱癥狀患兒109例(69%),以中等度發(fā)熱為主,而且熱型表現不規(guī)則,體溫最高者達到了40.2℃,熱程1星期左右。③兩肺干濕啰音131例(82.9%)。④出現喘息癥狀患兒39例(24.7%)。
2.3 胸片X線檢查
125例(79.1%)患兒一側出現大片絮狀陰影,以右側為主(102例),左側23例;雙側肺部均有大片陰影8例(5.1%);7例(4.4%)肺門周圍炎;4例(2.5%)支氣管肺炎;6例(3.8%)合并胸腔積液;8例(5.1%)合并肺不張。
2.4 出現肺外表現
患兒31例(19.6%),腹痛、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tǒng)表現15例;心肌炎4例,T波改變3例;皮膚損害3例;蛋白尿3例;血細胞減少3例。
2.5 治療及預后
所以患兒均予以阿奇霉素治療,劑量為10mg/(kg·d),連續(xù)治療4d再停3d,靜脈點滴。在患兒體溫恢復正常且臨床表現得到有效改善后,可更改使用阿奇霉素口服,用法同上,序貫治療3~4周,合并有細菌感染的患兒應予以頭孢類抗生素抗感染,如有病毒感染患兒則應予以α干擾素,對存在肺外表現的患兒,亦積極予以相應對癥治療。在經過3~5d的治療后咳嗽消失,體溫下降的患兒129例(81.6%);29例患兒經過6~8d的治療后咳嗽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療效顯著,預后較好。
MP肺炎是目前兒科臨床上的多發(fā)、常見病,主要靠呼吸道飛沫進行傳播感染,主要以學齡兒童為主要發(fā)病人群。本文結果顯示:158例患者發(fā)病年齡在3歲以內的47例(29.7%),3歲以上111例(70.3%),年長患兒發(fā)病率較高。
早期臨床表現主要以刺激性咳嗽為主,在夜間咳嗽加重,少數患兒咳黃膿痰。本文有發(fā)熱癥狀患兒109例(69%),以中等度發(fā)熱為主,而且熱型表現不一,患兒發(fā)熱的持續(xù)時間及程度亦各部相同,因此,體現出兒科支原體肺炎在臨床表現上缺乏特異的陽性體征。
兒科支原體肺炎常常引起肺外系統(tǒng)損害,受累系統(tǒng)可累計全身,其發(fā)病機制目前醫(yī)學上尚不能完全解釋清楚,但可能與心腦肺腎或者是平滑肌上皮自身抗體有關[3]。本文31例患兒出現肺外表現,比例高達(19.6%),患兒治療危險系數較高。
MP是一種非典型的微生物,它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只有細胞膜,沒有細胞壁,它的抗原物質在細胞膜上,由糖脂和蛋白質組成,所以對這些如頭孢、青霉素類抗生素(作用機理為影響細胞壁合成)的藥物不敏感,但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抗生素敏感[4]。故目前治療以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為首選藥物。本文經過積極的阿奇霉素治療,在經過3~5d的治療后咳嗽消失,體溫下降的患兒129例(81.6%);29例患兒經過6~8d的治療后咳嗽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療效顯著,預后較好。
綜上所述,臨床醫(yī)師對于兒科支原體肺炎應做到盡早診斷治療,大環(huán)酯類阿奇霉素是首選治療藥物,患兒預后轉歸均取得滿意效果。
[1]韓麗.180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臨床資料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4(21):60.
[2]Vervloet LA,Marguet C,Camargos PA.Infection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its importance as an etiological agent in childhoo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J].Braz J Infect Dis,2007, 11(5):507-514.
[3]辛德莉,韓旭,李靖,等.肺炎支原體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的耐藥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8):616-617.
[4]姚舜麗,張燕妮.嬰幼兒肺炎支原體肺炎254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6(22):65.
R725.6
:B
:1671-8194(2013)07-0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