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陸軍
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應用纖維樁修復前牙殘冠殘根30例的臨床觀察
王陸軍
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探討纖維樁修復前牙殘冠殘根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收治的60例125顆前牙殘冠殘根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共58顆行纖維樁修復方法,對照組共67顆行鑄造金屬樁修復方法,對比分析兩組的修復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中樁核松動脫落1例,成功率96.67%;對照組中牙齦變色2例,樁核折斷1例,樁核松動脫落2例,成功率83.33%,觀察組成功率顯著大于對照組 (P<0.05)。結論:纖維樁修復前牙殘冠殘根,療效顯著,同時纖維樁還具有色澤好及強度高等優(yōu)點,為前牙殘冠殘根修復的理想方法。
纖維樁;前牙殘冠殘根;修復
前牙殘冠殘根是口腔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對患者的咀嚼和美觀都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其它口腔疾病的發(fā)生,因此尋找一種正確的方法治療前牙殘冠殘根是很必要的。早期的樁核材料主要為金屬鑄造樁,但金屬樁彈性模量大,易產生毒性反應及容易造成根折,在臨床使用中有一定局限性[1]。臨床中樁冠修復是一種修復殘冠殘根較為有效的方法,玻璃纖維復合樹脂樁具有彎曲強度好,彈力強,高透明度,生物相容性好等優(yōu)點,因此越來越被關注[2]。本文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我科的共60例125顆前牙殘冠殘根患者,行纖維樁修復方法或鑄造金屬樁修復方法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共60例125顆前牙殘冠殘根患者,其中女35例,共69顆前牙殘冠殘根,男25例,共56顆前牙殘冠殘根,年齡在20~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歲。納入標準為:行2周以上完善的根管治療;上頜前牙殘冠殘根,牙齒松動Ⅰ度以內;牙周組織健康;X線片檢查根管充填完善。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共58顆行纖維樁修復方法,對照組共67顆行鑄造金屬樁修復方法。
1.2 方法 觀察組選擇對應的根管預備鉆頭,使用提插法沿根管口到一定的根管深度和直徑,同時保留根尖不少于3~5mm充填物,來確保尖封閉,樁徑為根徑的1/3,樁道預備過程中選用不間斷的流水沖洗,同時要求樁的長度與臨床冠長度一致,用規(guī)定的乙醇仔細消毒根管,將玻璃纖維樁放于根管內,選擇合適長度的玻璃纖維樁 (用渦輪鉆截取,注意最好不要使用金剛砂片,避免破壞纖維組織),采用32%的磷酸酸蝕根管半分鐘,利用清水沖洗,用棉捻吸干根管多余清水,涂抹調好的雙重固化樹脂黏結劑,再去除邊緣多余的部分的黏結劑,固化20s,在樁及牙本質表面涂抹黏結劑至核型,再次光照。對照組用制作的鑄造金屬樁核蠟型,然后鑄造,密合粘結。
1.3 療效評定 患者行修復后定期復查,隨訪6個月至2年。成功的表現為:患者無自覺癥狀,牙齦沒有發(fā)生變色,咀嚼功能良好,樁核沒有發(fā)生松動脫落或樁折現象,X線片提示根尖區(qū)無陰影;失敗的表現為:患者有自覺癥狀,牙齦變色,咀嚼無力,樁核松動脫落或樁折,X線片提示根尖區(qū)有陰影。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6.0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樁核松動脫落1例,成功率96.67%;對照組中牙齦變色2例,樁核折斷1例,樁核松動脫落2例,成功率8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口腔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根管治療技術及選用的牙科材料也在隨之改善,樁核修復已成為修復牙體缺損的有效方法,而樁核材料的選擇是決定樁冠修復能否成功的主要原因[3],因此選擇一種具有高強度、耐腐蝕及抗疲勞等優(yōu)點的樁核材料顯得更為重要。纖維樁不但具備以上的優(yōu)點,還具有高透明度,生物相容性好的優(yōu)點,其美學效果要也強于金屬樁。玻璃纖維復合樹脂樁是臨床的新型樁核材料,其彈性模量與金屬樁相比非常小,不會引起在牙本質區(qū)的應力集中現象,因此不易引起牙根折裂還能防止樁核折斷,此外也具有不影響核磁共振成像的優(yōu)點。
觀察組中有1例牙齒樁核松動脫落,很有可能是因為受環(huán)境或者自身因素的影響,使粘結劑拉伸或者受到剪切力,引發(fā)牙齒修復體的脫落。纖維樁修復前牙殘冠殘根,臨床使用簡單方便,療效顯著,為前牙殘冠殘根修復的理想方法,有較大的應用空間,但是對于它的臨床研究仍然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1]孫峻,張玉珠,魏翠芹.鑄造樁核與纖維樁核的療效比較 [J].當代醫(yī)學,20l0,16(3):90-91.
[2]陳曉峰,熊莉,段義峰.玻璃纖維樁在前牙殘冠殘根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26(4):240-241.
[3]蔡永海,盧長壽.三種形式樁核冠修復的臨床療效觀察 [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0,11(5):285-287.
R781
A
1007-8517(2013)14-0058-01
201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