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慶娜 頓耿
我們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采用308 nm單頻準分子光治療白癜風并與窄譜紫外線進行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白癜風患者共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齡10~74歲;病程1周至4年。根據(jù)文獻[1]標準分型,局限型19例,散發(fā)型36例,肢端型28例,泛發(fā)型11例,節(jié)段型26例。69例為穩(wěn)定期患者,51例為進展期患者。除19例患者外,其他患者均接受過其他治療,療效均不滿意。排除光敏感、放療、免疫抑制劑治療、皮膚腫瘤等患者及孕婦、哺乳期婦女。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對照組60例。兩組的年齡、病程等經(jīng)t檢驗,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單頻準分子光治療儀(意大利DEKA激光技術有限公司)進行照射治療,初始劑量為0.60~0.75 J/cm2,每周2次,每次劑量增加15% ~25%,至最大安全劑量時維持治療(頭面頸部、軀干為3J/cm2,四肢、手足為4.5 J/cm2)。對照組采用SS-05型紫外線光療儀(上海希格瑪高技術有限公司,發(fā)射光譜為NUVB 31l nm)進行照射治療,初始劑量0.25 J/cm2,每次劑量遞增10% ~30%,最大劑量0.8J/cm2。兩組治療過程中如如出現(xiàn)灼痛、瘙癢、明顯紅斑或水皰則停止照射1~2次,待紅斑消退后恢復至前次劑量繼續(xù)治療,視病情緩慢增加劑量。治療時間3個月。
1.3 療效評估 療效按照色素恢復百分比分5級:0級為0,1級為1% ~25%,2級為26% ~50%,3級為51% ~75%,4級為76% ~100%。無效為0級,好轉為1級,有效為2級、3級,顯效為4級。顯效率=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治療前后及治療過程中拍照記錄,3個月后進行療效總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
2.1 治療組 60例患者共243處皮損,有210處皮損有不同程度色素恢復,占86.4%,其中71處達到1級色素恢復,32處達到2級,35處達到3級,72處達到4級??傆行蕿?7.2%,顯效率為29.6%。起效時間為照射3-10次后,平均起效次數(shù)為6.1次,即3周左右。
2.2 對照組 60例患者共217處皮損,有168處皮損有不同程度色素恢復,占77.4%,70處達到1級色素恢復,42處達到2級,25處達到3級,31處達到4級??傆行蕿?0.6%,顯效率為14.3%。起效時間為照射4~14次后,平均起效次數(shù)為8.6次,即4.3周左右。
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χ2=10.38,P <0.01;兩組顯效率比較,χ2=6.34,P <0.05。
308 nm單頻準分子光于1997年首次應用于臨床,其波長與UVB相似,為氙氯準分子光,但它更能選擇性作用于皮損局部,能量是NUVB的5~10倍,因此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引起光老化和表皮惡性腫瘤的危險性,同時能產(chǎn)生高能量的UVB達到治療目的[2]。近年來諸多國內學者研究[3-5]也表明308 nm單頻準分子光可用于白癜風的治療,具有起效快,療效高、副作用少的特點,適用于臨床推廣。
[1]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7):440.
[2] 唐春蕾,史月君.308 nm單頻準分子光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療效觀察.中國麻風皮膚病學雜志,2011,27(2):143-144.
[3] 郭靜,項蕾紅,鄭志忠,等.單頻準分子光治療白癜風的臨床研究.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39(1):32-34.
[4] 楊超,劉剛,劉卓宏.308 nm準分子光治療白癜風療效與安全性觀察.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1,8(1):68-70.
[5] 郭慶,曾凡欽,陳建浩,等.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的療效.中華皮膚科雜志,2007,40(4):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