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昌功
(陜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陜西 西安 710016)
陜西省2008年成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是農業(yè)部批準的全國18所中心之一,2009年3月正式開展測定工作,至今已有四年有余?;仡櫵哪陙淼臍v程,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績。
至2012年12月,參測單位由30家增加為67家,常測單位由13家增加為47家,參測牛數21604頭,月均測樣1.5萬。
涌現了一批7 000kg以上的高產優(yōu)質牛場。目前,長期堅持DHI測定的47家牛場中,305天平均產量6 000kg以上的牛場有31家,其中8 000kg以上的有6家,7 000kg的有7家,5 000kg的14家,只有兩家4 900kg。47家牛場平均單產6 611kg,平均乳脂率3.81%。乳蛋白率3.07%,脂蛋比1.24,平均體細胞數45.05萬/mL,現代農業(yè)開發(fā)總公司奶牛三場、五場和建興牛場平均單產都在8.5t以上。建興牛場最高達到9t多。基本實現了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寶雞得力康鳳翔千頭牛場從2010年開始堅持參加DHI測定改良牛群,305d平均產奶量從2010年的6 000kg增加到現在的7 000kg,體細胞連續(xù)三年分別為33.19萬/mL、35.16萬和37.28萬/mL;隱性乳房炎發(fā)病率降到10%以下,乳房炎發(fā)病率不到1%。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全部合格,三年瘤胃酸中毒的發(fā)病率不到0.5%。陜西建興奶牛場從2009年一開始就堅持參加DHI測定改良牛群,泌乳牛平均單產從2009年的7 359.64kg上升到2011年的9 004.38kg,乳脂率3.6%、乳蛋白率3.2%,脂蛋比1.12;體細胞三年分別為20.56萬/mL、31.92 萬/mL 和41.71 萬/mL;乳房炎和瘤胃酸中毒發(fā)病率分別小于2%和1%。
取得以上成績與以下措施分不開。
利用電臺、電視、報刊、科技下鄉(xiāng)科技之春等宣傳工具,多方位宣傳DHI工作對奶牛的改良作用和現實意義,取得了廣大奶牛養(yǎng)殖戶對DHI的認知和重視。
四年來我們總共進行了幾十次DHI有關培訓,聘請國內外有關專家對養(yǎng)殖場戶的場長和技術人員進行多次免費培訓,培訓人員上千人次。從奶牛檔案的記錄上報、奶樣的采集、報告的解讀以及與DHI有關的技術,包括疾病防治,測定儀器的校準、維護等方面都進行了培訓。同時DHI中心人員經常深入牛場指導和現場培訓牛場技術人員如何采樣和收集牛場數據資料,四年總共下場數十次,指導基層技術和管理人員數百人次。
我們在幫助牛場技術人員學習和掌握DHI技術的同時,積極推廣應用推廣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理念。我們在推廣DHI的同時,也向牛場介紹和推廣奶牛全日糧混合技術和牛場管理軟件,全省目前已有50多家規(guī)模牛場使用TMR 技術,11家牛場使用牛場管理軟件。凡積極使用這兩項技術的牛場,單產都獲得了顯著提高,都在7 000kg以上,瘤胃酸中毒明顯減少。我們通過舉辦相關技術培訓班,專門組織規(guī)模牛場技術人員和技術負責人參加學習,提高他們對兩項技術的理解和掌握,自愿接受兩項技術,應用兩項技術。
我們在推廣DHI技術時,先確定了建興、科元和草灘奶牛二場為第一批示范點,從技術上充分支持,以后擴大到10家牛場,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每新增一家牛場,我們都會主動進行人員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素質和操作能力,以配合DHI工作的需要。
主要表現在計量儀器不統(tǒng)一,如有用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計量儀,也有用非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簡易計量儀,有用計量瓶的,也有直接從牛肚子底下直接采樣的,取樣時混合不均勻,樣品的代表性就較差。有的場區(qū)送的樣乳脂率低時0.5 左右,高的6.0 以上。按規(guī)定采樣日早中晚采3 次樣,有的嫌麻煩只采1次樣作為3次樣使用。有些大型牛場不愿意買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計量儀,嫌貴,寧愿買既沒有經過正規(guī)計量部門驗證,也沒有經過成果鑒定"便宜"許多的簡易計量儀(300元/個),我們對這種計量儀收集的奶樣測定的結果,和大罐樣進行了比較,測定平均值一直和大罐樣均值相差甚大,乳脂率測定值比大罐樣值高1.7個百分點,并且所有的乳脂率值都在3.5%以上,大多數在4.7%左右;蛋白率高0.1個百分點。這樣的測定值乳脂率往往不是實際乳脂率,雖然我們給場方提出這種計量儀采樣不準的問題,但場方并沒有更換的打算。
由于技術、專業(yè)水平不同,對測定報告的分析理解不同,因而采取的改進措施不同,收到的效果不同。從面上看,上7 000kg以上的牛場,特別是8 000kg的牛場并不多,所有參測牛場的平均單產并不高,僅6 600kg。
從總體上分析,主要是各場技術人員對DHI報告的分析應用能力有限。有些場子只看乳成分不管體細胞,有些場子光注重體細胞不管乳成分,也不分析奶量變化曲線與當前日糧的營養(yǎng)水平的關系;體細胞變化曲線與擠奶衛(wèi)生及乳房炎防止計劃落實的情況好壞的關系,與奶損失的關系。大多數牛場都沒有根據奶產量和泌乳階段分群飼養(yǎng),在日糧的調整方面做得不夠細致,在選種選配方面沒有長遠而具體的計劃,牛群當前的生產水平如何,應該用什么樣的牛來改良,采用什么樣的飼養(yǎng)水平,心中沒數。結果改良效果自然就不那么明顯。
有些場子因為人員變動交接工作不到位,新人多數不懂奶樣的采集方法和報告的分析解讀原理,結果所采的奶樣缺乏代表性,測定報告沒人解讀、或解讀錯誤,造成牛場效益提高不明顯。有些牛場換了技術負責人,結果新人根本就不懂DHI,也不愿意參加測定,結果就停頓下來。同時人員變動也影響了原有人員對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鉆研和擴展,也就影響了牛場水平的繼續(xù)提高。
差不多平均利用2胎多一點,就淘汰掉了,十分不經濟,奶牛一般最高產量的胎次為第五胎,前三胎主要是回收成本,以后的胎次才算贏利,所以奶牛的經濟利用效益不高,損失浪費較大。目前培育的牛群不是高產長壽群而是“高產”短壽群。這與體型外貌鑒定工作以及DHI報告的合理運用跟不上有很大關系。
從整個測定群體的平均產量來看,和發(fā)達省份差距仍然很大,特別和北京上海相比,測定牛單產平均9 000kg以上,許多場子單產都過了萬公斤。
從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奶牛的發(fā)展來看,標準化規(guī)?;鰧⑹墙窈蟀l(fā)展的方向,我省規(guī)模牛場數量增加較快,目前200頭以上的牛場405家,其中千頭牛場15家,500頭牛場65家;200頭以上的牛場共存欄牛18.37萬頭。陜西DHI中心目前常測牛場40多家,參測奶牛有2萬多頭,月平均測定樣品1.5萬份,目前僅一臺綜合測定儀,而且已經運行了近4年,目前的故障率較高,有些部件急需更換,加之廠方維修工作不到位,所以停測頻繁,嚴重影響工作的正常運行,急需再配備一臺。同時中心技術人員數量有限,技術水平有限,現場指導次數有限,因而對牛場的指導效果不夠明顯。
因為苜蓿干草不光能作為優(yōu)質粗飼料,他還能作為部分精料的代用品,減少瘤胃酸中毒、牛瘤胃臌脹病發(fā)病率,同時苜蓿也是優(yōu)質蛋白飼料,蛋白質含量在18%以上。目前大部分牛場的產奶牛的干草僅平均3kg左右,而且多數以麥秸代替苜蓿飼喂。正常情況下苜蓿干草的需要量為每頭5kg 以上。在測定結果上反映的是乳脂率不穩(wěn)定、不高。
培訓內容包括正確采樣、正確及時記錄生產過程的各項數據,結合本場實際正確分析、解讀和運用DHI測定報告。把DHI和提高產量、改進質量、預防疾病結合起來推廣,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
把DHI和TMR 技術、牛場管理軟件使用、奶牛外貌鑒定技術,生鮮牛乳的無害化生產等技術結合起來推廣。把DHI和建立牛場核心群聯系起來,和選種選配結合起來,和分群飼養(yǎng)分群配料結合起來。這些技術都是奶牛場實現現代化管理的必備技術。爭取五年內使全省存欄200 頭以上的規(guī)模牛場,80%以上都加入DHI測定系統(tǒng)及使用TMR 技術、牛場管理軟件、外貌鑒定等項技術,100%牛場都有自己的選育核心群,同時90%以上加入陜西省奶牛數據平臺管理系統(tǒng),統(tǒng)一監(jiān)測和管理。
經常召開牛場交流會,邀請做得好的示范牛場技術負責人作報告,進行牛場交流,尋找差距提高水平,提高效益。
由省畜牧局統(tǒng)一部署,①是抓好我省每年的苜蓿干草生產基地建設和調劑工作,解決牛場粗飼料短缺問題;②是劃撥畜牧產業(yè)化財政支持資金,盡快解決一臺最新的測定儀器,以滿足不斷增長的DHI測定工作的需要。
結合DHI測定成績,體型外貌鑒定成績,繁殖配種成績,規(guī)定出高產核心群的具體指標和要求,并將長壽指標(及群體壽命)納入。將現有的高產牛群通過奶牛信息管理平臺統(tǒng)一匯編整理、匯總,創(chuàng)建我省高產奶牛核心群。凡入選高產牛群的母牛檔案、所在牛場、系譜,生產檔案、獸醫(yī)防疫檔案、外貌鑒定等都必須齊全,上網公布。核心群采取動態(tài)開放式,夠條件的牛只即可入群,淘汰的、死亡的即刻出群。
創(chuàng)建種公牛選育體系。核心群生產的小公牛經遴選后可作為后備小公牛使用,每年從中選出50~100頭好的個體參加全國后裔聯測,后測成績出來后,從中選出20頭作為種公牛使用,種公牛的管理也應是動態(tài)管理,建立末位淘汰制,成績好的入群,差的淘汰,通過人工授精技術,加快牛群遺傳進展,不斷提升陜西奶牛群的品質和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