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葳 孫立榮 徐燕梅 王東偉 黃國鋒
心源性水腫是指由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機體組織間隙液體積聚過多的現象。最常見病因是各種心臟病引起的右心衰竭,也可見于滲出性或縮窄性心包炎。選擇臨床2011年以后收治的40例心源性水腫患者臨床護理方法分析如下。
本組40例心源性水腫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54~76歲,平均66例。冠心病17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3例,擴張性心肌病10例。
2.1 體位 嚴重水腫尤其伴有大量胸腔、腹腔積液的患者因肺受壓及橫膈抬高,使呼吸運動受限而產生呼吸困難,原則上取坐位或半臥位,以便橫膈下降,增加肺活量,減輕呼吸困難[1];下肢水腫者應減少站立或坐位時間,盡量平臥,抬高下肢,以減輕水腫;陰囊水腫者可用托帶托起陰囊,以利于水腫消退,同時注意局部皮膚護理,防止破潰。
2.2 適當休息 向患者及家屬解釋休息的意義。運動不僅增加氧及能量的消耗,增加心臟負擔,也使蛋白分解增加,加重腎臟負擔;此外,運動使腎血流量減少,醛固酮分泌,腎遠曲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多,故運動可加重水腫。休息則可增加腎血流量,提高腎小球濾過率,使尿量增加,減輕心臟負荷[2]。因此,輕度水腫者應限制活動;重度水腫者,尤其心、肝、腎功能減退時,應臥床休息,有利水腫消退。
2.3 合理飲食 飲食原則應給予低鹽、低熱量、易消化飲食,少食多餐,以免加重消化道淤血。鈉鹽限制程度應根據水腫程度、心力衰竭程度及利尿劑治療情況而定,一般每日食鹽量應少于5 g(5 g鹽為料瓶蓋的半瓶蓋)。除鈉鹽外,限制其他含鈉多的食品和飲料,如發(fā)酵食品、腌制食品、香腸、味精、罐頭、碳酸飲料等。
2.4 維持體液平衡 定期測量體重和腹圍,每天在相同時間、相同服裝、相同體重計測量體重。定期測體重,時間宜安排在早餐前,囑患者排尿后。必要時記錄24 h液體出入量,以觀察水腫的情況。遵醫(yī)囑及時準確給予利尿劑,非緊急情況下,利尿劑的應用時間選擇早晨或日間為宜,避免夜間排尿過頻而影響患者的休息。觀察用藥后療效及副作用,注意觀察尿量、體重變化及水腫消退情況,監(jiān)測血電解質變化,隨時調整劑量,及時補充電解質,防止出現電解質紊亂。
2.5 用藥護理 用藥期間記錄每日尿量,觀察水腫有無消退,伴隨癥狀有否減輕或好轉,以判斷療效。利尿藥尤其是強排鈉利尿藥可導致低鈉、低鉀血癥等藥物不良反應,出現軟弱無力、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減弱或消失,心率早期增快并有心律失常,心電圖示T波低平、倒置,可出現u波提示發(fā)生低鉀血癥。低鈉血癥主要表現為肌無力、肌痙攣、口干、眩暈、胃腸功能紊亂等。代謝性堿中毒主要表現為易激動、神經肌肉過度興奮,嚴重者可有強直性痙攣。利尿藥不宜在晚間服用,避免夜間因排尿影響睡眠。
2.6 加強皮膚護理,防止皮膚破損與感染 嚴重水腫者,由于循環(huán)及營養(yǎng)不良,皮膚抵抗力低、彈性差,破損后易發(fā)生壓瘡。將下肢抬高,增加靜脈回流,減輕下肢部位水腫。避免腿部及踝部交叉重疊,可襯軟墊。鼓勵患者經常自己翻身、使用便盆時動作輕柔,勿強行推、拉,防止擦傷皮膚。故應保持床單干燥、柔軟、平整無皺,囑患者穿柔軟、寬松的衣服。給患者翻身或使用便器時勿強行推、拉,防止擦破皮膚。協(xié)助和指導患者經常更換體位,骨頭突出部位使用氣圈或氣墊床預防壓瘡發(fā)生。肌內注射時嚴格消毒,深部肌內注射,按壓針孔防藥液外滲,如有外滲,用無菌巾包裹。水腫局部皮膚每天擦洗,涂滑石粉或爽身粉。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3]。避免過冷或過熱的刺激,使用熱水袋保暖時水溫不宜太高,防止燙傷。定期觀察水腫部位和皮膚受壓部位的情況,注意有無發(fā)紅、破潰現象,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用熱水袋保暖時,水溫不宜太高,防止燙傷。肌內注射應進行嚴格皮膚消毒并作深部肌內注射,拔針后用無菌棉球按壓避免藥液外滲;如有外滲,局部用無菌巾包裹,防止繼發(fā)感染。
2.7 水腫的自我觀察與護理 告知患者測量體重、腹圍、下肢周徑,記錄每日出入液量,對判斷水腫的消長及藥物療效有重要意義,指導正確測量和記錄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當出現嚴重的全身水腫,體重增加過快、過多,或在夜間、勞累后出現呼吸困難加重時,可能為早期心力衰竭的表現,應及時就醫(yī),以防延誤治療。指導患者進行皮膚護理并了解其意義。
[1]第六次全國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2003年
[2]吳巖,葉珩.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BiPAP呼吸機的臨床應用.
[3]何國平 喻堅.實用護理學,上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68-75,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