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勇
(南京工程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7)
一次真正的學科穿越之旅
——評金林南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式的哲學沉思》
郭智勇
(南京工程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7)
思想政治教育學在哲學社會科學大家庭中是一名年輕的成員,自1980年代創(chuàng)立以來,發(fā)展迅速?,F(xiàn)在不但有從本科、到碩士、博士完整的培養(yǎng)體系,而且建立了從全國到地方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體系,發(fā)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由于該學科極具中國特色,甚至有的學者不認為其有科學性,僅把其當作黨的工作方式之一,又由于同教育學、政治學、法學關系復雜,其學科歸屬則一直處于流浪狀態(tài),究竟是屬于德育的范疇,還是歸屬政治學與法學,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最終2005年由黨中央紅頭文件一錘定音,歸屬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目錄。學術爭論以政治文件的方式結案說明該學科合法性的內(nèi)在學理支援不足。由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的金林南教授的新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式的哲學沉思》試圖以庫恩“范式”理論方法從哲學“歸根結底”意義上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合法性。這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合法性的建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該著作的顯著特色主要有:
1.體系完整、研究步步深入。作者以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為開篇,討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念、價值以及思維方式,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精神內(nèi)核,是該學科的“靈魂”。然后在此基礎上,追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問題,這是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大廈的基礎理論工程,只有科學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才能規(guī)范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基本理論,使該學科基本問題、基本范疇、研究邊界、基本發(fā)展規(guī)律有了邏輯上的起點,不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末。緊接著作者進入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認識論的分析。學科認識論是對學科進行自我反思的認知圖式,它主要的作用是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此時,作者已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本體論與方法論的建構,順理成章的要進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基本矛盾規(guī)律等學科基本理論的剖析。至此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大廈已初步竣工,但作者的分析并未停止,為了使讀者更深入的理解其理論建構,作者最后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為主題,建構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的范例,從而使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式體系更加完整。
2.獨立思考、充滿理論批判思維及其精神。理論的發(fā)展固然在“歸根結底”意義上來說源于實踐的發(fā)展、實踐的需要,但實踐不會自動推動理論的前進,理論的前進必需要經(jīng)過思想家艱苦的理論思維斗爭才能完成,所以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而在理論思維中最具冒險性、挑戰(zhàn)性無疑是批判性思維。這里的批判當然不是指文革式的大批判,而是指在寬容原則指導下,以問題意識為中心,對思維對象所存在的非科學化等種種現(xiàn)象的分析、推理的認知過程。而批判性思維及其精神貫穿全書,如著作開篇就客觀評價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現(xiàn)狀,以范式論的視角直指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從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論”的缺失,方法論中的教條主義現(xiàn)象到學術交流平臺和學術共同體的行政化、官僚化、附庸化,最終表現(xiàn)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在整體上依然處于他律狀態(tài)。
3.彰顯實踐品質(zhì)、積極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該著作并沒有停留在簡單批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xiàn)狀,而是在深入分析現(xiàn)狀形成的原因基礎上,結合人類政治發(fā)展的實踐,力圖穿越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局限,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本真的內(nèi)蘊及其理論體系。應當說,作者已經(jīng)初步建構了自己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其體系的實踐基礎在于人類政治斗爭方式在全球化時代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人類政治生活中物質(zhì)性力量的作用不斷在降低,與此相適應精神性力量的作用不斷在增加,這說明人類政治斗爭的方式越來越由暴力沖突轉向理論沖突,人類政治活動的精神自覺性越來越強,最終發(fā)展為現(xiàn)代政治本質(zhì)上是意識形態(tài)政治。這為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特點的各自闡釋,挖掘三者交匯之處,自然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是在思想領域展開的以教育為主要形式的政治實踐。然后通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三者之間的緊張關系,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涵的基本矛盾,進而闡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理論基礎、基本矛盾、內(nèi)在機制和規(guī)律。至此,一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誕生了。
4.理論指導實踐、應用價值突出。該著作在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的過程中,處處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現(xiàn)存的種種問題,提出的理論既有“元”理論的宏大敘事,也有具體的可操作的現(xiàn)實指導措施。如在討論公共理性如何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時,作者提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師應該通過把握時代思潮脈搏和深度分析公共事件成為學生心目該學科的知識領袖,另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嵌入校園公共生活,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了解學生們的真實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應擔當校園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其實這些都是作者的實踐經(jīng)驗所得,因為,作者在自己所屬校園多年來就擔當了這一角色,并且取得了較大的影響。這一點對于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樹立學科自信以及進行學科實踐應當是有借鑒意義的。
總之,該著作是作者多年實踐經(jīng)驗和研究成果的結晶,體系完整,論證嚴謹,創(chuàng)新突出,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反映了作者敏銳的學術觀察能力、深厚的理論功底以及較強的理論創(chuàng)新能力。全書以“范式”為基本邏輯,以哲學沉思的姿態(tài)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實踐文本和理論文本,建構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全新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試圖超越政治現(xiàn)實對其發(fā)展困擾,實現(xiàn)科學化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學科自身邏輯發(fā)展使然,對現(xiàn)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有著重大意義。此外,本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已經(jīng)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范疇,如現(xiàn)代政治轉型的主要特點是精神性政治逐步取代物質(zhì)性政治,這為現(xiàn)代政治學的研究開辟了新的思維形式,這足以引起我們每一位政治學研究者進行深入思考,也期待作者能在這方面有更多的學術創(chuàng)新。
2013-12-01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2ZZD0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郭智勇(1965-),男,南京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