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在湖南某大學今年舉行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和學生聊天時,建議女同學要少看些韓劇,不要沉迷于網(wǎng)絡(luò),可以談戀愛。印象中,這似乎是高校校長首次在話語中正面支持學生戀愛。在該校長之前,北京某大學校長曾親自為畢業(yè)生證婚,更以實際行動支持在校學生談戀愛。
無論是校長的語言鼓勵,還是行動支持,似乎都在傳遞一種信號:大學生談戀愛不應棒喝。對于大學生談戀愛,我們一直秉持“不禁止也不鼓勵”的態(tài)度。兩位校長以他們的言行捅破了這一底線。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一言一行皆是師生處事的風向標,如此極具“誘惑”的表態(tài),更會迎合絕大部分學生的心理渴求。一方面,校長發(fā)話了,大學生們談情說愛有了底氣,用不著遮遮掩掩;另一方面,大部分人都戀愛了,你卻獨守孤身,誰會如此OUT?兩所大學的這般優(yōu)待,難免會引來其他學校學生眼紅。
事實上,大學生談戀愛并非那么美好,綜合來看還是弊大于利。首先,大學生一般在17?23歲,此時談情說愛有悖國家晚婚晚育政策;其次,大學生事業(yè)沒有定型、經(jīng)濟沒有保障,根基不牢的戀情往往沒有好結(jié)局。大學生戀愛時轟轟烈烈,終成眷屬者卻少之又少。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背負著民族振興的重任,應以學業(yè)為重,“學海無涯”,有人還要攻讀碩士、博士,耗費的時間精力可想而知。然而,談情說愛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沒有情感閱歷的學生來說,一旦陷入情網(wǎng)很難自拔,勢必會影響到他的學業(yè)、事業(yè),甚至他的一生。無論對于個人,還是國家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大學生談情說愛屬于個人私事,學校應該保持“中立”。真的關(guān)心學生,就應守牢“不禁止也不鼓勵”的底線,教育學生以學業(yè)為重、理性對待情感、長遠規(guī)劃婚姻、科學安排人生,這才是最負責、最理性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