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成綱
(上虞市城南中學(xué) 浙江 紹興 312300)
何海明
(紹興市第一中學(xué) 浙江 紹興 312000)
相遇問題一般涉及兩個甚至多個對象,利用圖像分析容易找到各運動量間的關(guān)系.我們知道速度-時間圖線的交點并非是運動質(zhì)點相遇,但在同一坐標(biāo)系下質(zhì)點位移-時間圖線交點意義為質(zhì)點相遇時刻.位移圖線的這一直觀性給解決相遇問題提供了其獨特的優(yōu)勢.下面介紹幾種利用位移圖線解繁難相遇問題的幾種方法.
【例1】某人劃船逆流而上.經(jīng)過橋洞時,船上竹制漁竿不慎掉到河里,小船一直逆行到上游某處才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后便立即掉頭追趕,當(dāng)他返航t=10 min追上竹竿,此時漁竿距橋洞x=1×103m,若此人劃行速率始終不變,不計小船調(diào)頭時間,試求河水的流速.
圖1
解析:取小船逆流而上劃行方向為正方向,以橋為參照并作為位移原點,畫出流水的位移圖線b.以流水為參照,畫出小船的位移圖線a.因為小船在流水中往返取物相對流水速率不變,位移圖線對稱,如圖1所示.追及漁桿時,漁桿在流水中已漂流了20 min時間.所以,流水速度為
【例2】甲、乙兩球從同一地點做豎直上拋運動,甲的初速度為2v0,乙的初速度為v0,試求乙比甲推遲多久拋出,兩球才能在空中相遇.
解析:拋體運動的位移-時間圖線是拋物線,如果我們設(shè)法消去重力加速度引起的影響,位移圖線由曲線變?yōu)橹本€.以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做參照物就可實現(xiàn)曲直轉(zhuǎn)換.因為拋體運動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相等,將返回階段的位移圖線折回到時間軸t,更能反映出拋體運動的對稱特點,使問題變得更加直觀.畫出甲、乙兩球相遇的兩種臨界情況(圖2).由圖2可直觀看出,要使兩球空中相遇,乙球比甲球推遲拋出時間范圍
圖2
【例3】一個小孩仰躺在地上,手持玩具手槍豎直向上,朝天連續(xù)開槍,子彈射出槍口的速度為30 m/s,每隔1 s發(fā)射一顆子彈,假設(shè)發(fā)射的子彈在空中不發(fā)生碰撞.試問:對于第一顆子彈,在空中可遇到多少顆子彈從它旁邊擦過(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
解析:因為重力加速度對每一顆子彈都一樣,不考慮自由落體運動的影響,子彈做勻速上升運動.現(xiàn)仍用例題2的策略,將下降過程的圖線折回到時間軸一邊,每顆子彈的位移圖線變成依次錯位1 s的等腰三角形(圖3),圖線的交點表示兩子彈相遇,共有5顆子彈在空中與第一顆子彈相遇.進一步考查圖線可以看出,第6顆及其后發(fā)射的子彈,在空中10顆子彈都能遇到.
圖3
【例4】在一條筆直的公路上,依次設(shè)置3盞交通信號燈L1,L2和L3,L2和L1相距80 m,L3和L1相距120 m.每盞信號燈顯示綠色的時間都是20 s,顯示紅色的時間都是40 s.L1與L3同時顯示綠色.L2則在L1顯示紅色經(jīng)歷了10 s時開始顯示綠色(信號燈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4所示),規(guī)定車輛到達信號燈時,信號燈顯示綠色才能通過,通過3盞信號燈經(jīng)歷的時間不得超過150 s.若一輛勻速向前行駛的自行車通過L1的時刻時L1已顯示綠色10 s的時刻,則此自行車能不停頓地通過3盞信號燈的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分別是多少?
圖4
解析:如果把紅綠燈當(dāng)作路口定時開啟、關(guān)閉的柵欄,車輛過路口變?yōu)榱藢崒嵲谠诘南嘤鰡栴}.畫坐標(biāo),縱軸為位移,橫軸為時間.以信號燈L1綠燈剛亮?xí)r刻為零時刻,把三個信號燈的信號圖轉(zhuǎn)化為位移圖像.在x1=0,x2=80 m,x3=120 m,處分別作三燈L1,L2,L3位移線,實線為綠燈狀態(tài),虛線為紅燈狀態(tài)(圖5).根據(jù)題意,從10 s起作自行車的位移圖線,要同時交兩信號燈的實線段,經(jīng)歷時間又不得超過150 s,得到符合題意的兩條圖線,如圖5所示.
由圖得
【例5】圖6(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器發(fā)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jù)發(fā)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測出被測物體的速度.圖6(b)中P1,P2是測速儀器發(fā)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分別是P1,P2由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設(shè)測速儀勻速掃描,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Δt=1.0 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v聲=340 m/s,若汽車是勻速行駛的,則根據(jù)圖6(b)可知汽車的速度是多大.
圖6
解析:把超聲波視為彈性波包,碰撞汽車后原速率反彈.可視為是波與汽車的相遇問題.以測速儀為參照,畫出汽車和超聲波的位移圖線,如圖6(c)所示.由圖(c)可以看出,汽車在收到兩個超聲波的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位移為
代入數(shù)據(jù)得
Δx=510 m
相應(yīng)的時間間隔為
代入數(shù)據(jù)得
車速
v≈17.9 m/s
【例6】有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平直滑槽AB內(nèi)運動,滑槽的兩端有固定的壁.兩球之間及球與壁之間的碰撞是完全彈性的,且碰撞時間忽略不計.開始時,兩球分別位于將滑槽三等分的兩個分點處,兩球運動方向相同,速度不等.求:
(1)若兩球之間的第二次碰撞是在滑槽中點迎面相碰,求兩球的初速度之比.
(2)若兩球之間的第6次碰撞是在滑槽中點迎面相碰,求兩球初速度之比,滿足要求的解有幾種.
解析:兩球等質(zhì)量進行彈性碰撞,每次碰撞速度交換.故可等效為速度不等,在AB間來回運動互不干擾的隱形小球.畫出兩球來回運動的位移鋸齒線圖像,交點即為碰撞點,如圖7所示.
圖7
設(shè)A,B相距為3l,靠近A壁小球1速度為v1,靠近B壁小球2速度為v2.
(1)從位移圖線可以看出,兩個小球第二次在中點迎面相碰一定滿足
v1t=2l+1.5l
v2t=l+3l+1.5l
所以,速度比
(2)兩球最后一次在兩壁中間相碰,位移須滿足條件
v1t=2l+3nl+1.5l
v2t=l+3ml+1.5l
速度比
式中n,m分別為兩小球在A,B壁間來回碰撞次數(shù).
根據(jù)小球初速度分兩種情況討論:
1)若v2>v1,球2碰壁頻率高,m>n.球2第一次碰壁反彈后才會與球1相遇,以后每從一壁到另一壁與球1碰撞一次,當(dāng)?shù)?次兩球在中點迎面相碰時,對球2來說前面已碰撞了5次,故m=5.要迎面碰撞,位移圖線斜率必須相反,也就n,m奇偶相異,故n只能取0,2,4.代入速度比公式得
2)若v1>v2,球1碰壁頻率高,n>m.球1第一次碰壁前已經(jīng)和球2發(fā)生過一次碰撞,第6次中點處迎面碰撞時,已在兩壁間來回了4次,所以n=4.因為第6 次小球要迎面相碰,圖線交點處斜率符號須相反,所以,m只能取奇數(shù),取m=1或3.代入速度比公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