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 峰,孫 威,毛德偉
(1.齊魯工業(yè)大學(xué),山東 濟南 250100;2.山東省體育科學(xué)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2)
身體成分是指體內(nèi)各種成分的含量(如水分、肌肉、脂肪、蛋白質(zhì)、骨骼和無機鹽等),是反映人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比例特征的指標[1]。研究身體成分可以了解人體的體質(zhì)、健康、營養(yǎng)及衰老狀況。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成分發(fā)生變化進而導(dǎo)致身體各項機能發(fā)生退化,影響身體健康。目前研究已發(fā)現(xiàn),運動是對人身體成分的構(gòu)成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之一[2]。前人對運動與身體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多數(shù)都集中在有氧健身舞類[3-5],研究人群多為青年女性[4-6],而對老年人身體成分的研究甚少。當(dāng)下老年人中流行的體育鍛煉項目有跑步、快走/慢走、跳舞和太極拳等,其中以太極拳和快走鍛煉為主。本研究擬應(yīng)用Inbody-3.0 身體成分分析儀,選擇體重、WHR、BMI、脂肪質(zhì)量、體脂百分比、肌肉重量、瘦體重7 個指標進行分析,對太極拳和快走鍛煉對老年女性身體成分的影響進行研究,為老年人健身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選取40 名55 ~65 歲的山東濟南紫金山社區(qū)居民為受試者。受試者沒有心臟疾病、視覺損傷、下肢關(guān)節(jié)疼痛、骨折等疾病,能夠獨立生活,最近6 個月沒有發(fā)生摔倒,過去2 年沒有任何規(guī)律的運動史,由社區(qū)醫(yī)師確認其可接受測試。正式實驗前,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太極組和快走組,兩組受試者年齡、身高、體重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均簽署《本研究解釋》、《運動人口身體素質(zhì)調(diào)查問卷表》、《受試者同意書》、《鍛煉者知情書》,以保障受試者自身權(quán)益。實驗結(jié)束時,按照實驗要求全部完成16 周訓(xùn)練、測試及8 周跟蹤測試的受試者共28 人,其中太極組15 人,快走組13 人。未完成者因身體不適、家中繁忙、有事外出、無法完成訓(xùn)練而取消資格。
表1 受試者的基本情況
本實驗共持續(xù)14 周的時間,兩組受試者分別由專業(yè)教練帶領(lǐng)進行有規(guī)律的運動,每日訓(xùn)練后即刻測量并記錄受試者脈搏,監(jiān)測訓(xùn)練強度。訓(xùn)練強度控制在95 ~98 次/分,即最大心率(MHR=220-年齡)的55%~65%。具體鍛煉安排如下:
1)鍛煉地點:濟南紫金山小區(qū)廣場;
2)鍛煉周期:16 周;
3)鍛煉頻率:5 次/周,1 小時/次,鍛煉時間為6:30—7:30;
4)時間安排:熱身運動—10 分鐘,運動項目鍛煉—45 分鐘,放松運動—5 分鐘;
5)鍛煉內(nèi)容:簡化24 式太極拳或標準姿勢快走;
6)強度界定:在運動中測心率,要求靶心率達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齡)的55%~65%。ACSM(美國運動醫(yī)學(xué)會)認為:對于老年人健身,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最為適合。太極拳組主要通過控制重心的移動來控制強度,快走組主要通過控制步速來控制強度。
使用Inbody-3.0 韓國Biospace 身體成分分析儀對受試者在鍛煉16 周前、后進行各指標的測試。兩次測試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由同一個測試者對儀器進行調(diào)校并測試。測試時受試者穿貼身衣服并且空腹,按照儀器要求進行測試。
結(jié)果表明(見表2):經(jīng)過16 周的實驗,太極拳組在體重(66.76±8.02vs64.77±7.58,P=0.04)、BMI(24.82±2.74vs23.29±2.58,P=0.03)、脂肪質(zhì)量(22.74±4.38vs20.61±3.88,P=0.04)、體脂百分比(33.86±3.53vs20.61±3.88,P=0.02)、肌肉重量(41.52±4.44vs43.64±4.23,P=0.04)和瘦體重(44.01±4.66vs46.13±4.41,P=0.05)指標鍛煉后減小,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WHR(0.88±0.04 vs0.86±0.04,P=0.003)鍛煉后減小,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
表2 太極拳組鍛煉前后身體成分變化比較表
結(jié)果表明(見表3):經(jīng)過16 周的實驗,快走組的體重(65.37±10.34vs64.59±10.29,P=0.03)、WHR(0.89±0.05vs0.88±0.05,P=0.04)、BMI(25.87±3.50vs24.90±3.35,P=0.04)、脂肪質(zhì)量(20.70±5.94vs20.11±5.64,P=0.03)4 項指標鍛煉后減小,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體制百分比(31.13±5.18vs30.71±4.82,P=0.09)鍛煉后略有下降,但差別不具有顯著性(P〉0.05);肌肉重量(42.16±5.12vs43.00±5.33,P=0.18)和瘦體重(44.68±5.33vs45.50±5.58,P=0.10)鍛煉后略有增加,但都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3 快走組鍛煉前后身體成分變化比較表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太極拳和快走鍛煉均可以減輕受試者的體重,降低BMI 和腰臀比,差異具有顯著性,說明兩種運動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體重的作用;同時受試者都增加了瘦體重和肌肉的重量,太極拳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快走組雖然不具有顯著性但有增加的趨勢,本研究結(jié)果與前人研究相似。賴金鑫和藍青[12]研究表明太極拳訓(xùn)練可以顯著減少中年男女性的肩背部及肱三頭肌的皮脂厚度;可以降低脂肪比率,其中女性從25.1%下降為24%,男性從19.9%下降到18.1%;體重、腰臀比、腰圍和臀圍指標也有顯著性的下降。魏景杰[13]研究表明,8 周的太極拳鍛煉,受試者的體重和BMI 也均出現(xiàn)顯著性的下降。美國運動醫(yī)學(xué)會的研究表明,規(guī)律性的運動能減緩人體機能的老化,尤其是肌肉的老化,從而能夠抑制和減緩體內(nèi)脂肪的堆積[14]。Lam M[15]研究表明運動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間接增加脂蛋白脂酶(LPL)的活性,脂蛋白脂酶活性增加可促使運動中和運動后體內(nèi)脂肪分解,使肌肉利用脂肪功能的比例提高,使體脂減少。由此表明人體通過鍛煉增加分解脂肪酶的活性從而加速脂肪的分解,起到減少脂肪控制體重的作用。
太極拳和快走鍛煉雖然在降低體脂和控制體重均有顯著效果,但是在提高肌肉重量和瘦體重方面效果有所差別。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16 周的太極拳鍛煉可以顯著提高受試者肌肉重量和瘦體重,但快走鍛煉組受試者肌肉重量和瘦體重雖然有所增加,但差異不具有顯著性。造成不同運動效果的原因可能與兩種鍛煉的方式有關(guān),兩種運動方式在動作結(jié)構(gòu)上有較大的差別。
太極拳練習(xí)時要求下肢始終處于半蹲狀態(tài),并且采用較輕的腳跟落地方式,下肢肌肉始終有較大負荷,同時下肢肌肉始終處于向心、離心和等長收縮的交替狀態(tài),同時太極拳動作中包含較多的單腿站立姿勢。單腿站立時,支撐腿承受整個身體重量且支撐時間較長,這種肌肉收縮方式類似于靜力性等長收縮。當(dāng)肌肉做離心收縮時所產(chǎn)生的張力比肌肉做向心收縮時所產(chǎn)生的張力大得多。股四頭肌所承受的負荷是向心收縮的2 倍,而快走鍛煉時下肢只是處于動力性向心收縮狀態(tài)[16]。因此,太極拳鍛煉可能更有利于刺激肌纖維的增長,增大肌肉體積,增加肌肉含量。Lan[17]的研究證明,受試者經(jīng)過12 個月的太極鍛煉,膝關(guān)節(jié)屈、伸肌力量分別提高15.7%和19.2%。Tsang[18]通過比較太極拳練習(xí)者和非練習(xí)者膝關(guān)節(jié)肌力的不同,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太極拳練習(xí)者的屈肌群、伸肌群肌力分別比非練習(xí)者高出40%、36%??熳咤憻捠巧舷轮浜蠀f(xié)調(diào)的周期性全身運動,在行走過程中,肩關(guān)節(jié)、髖關(guān)節(jié)、膝關(guān)節(jié)、踝關(guān)節(jié)都圍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很少有運動環(huán)節(jié)做外展、內(nèi)收、回旋、環(huán)轉(zhuǎn)等動作,腰腹部的活動很少涉及,而太極拳運動要求以腰腹為軸,要求鍛煉者在練習(xí)時控制上體姿勢,腰腹部和臀部肌肉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老年女性脂肪沉積主要分布在腹部、大腿及臀部[19],因此快走鍛煉對腰腹部和臀部肌肉的負荷相比于太極鍛煉較小。綜上所述,太極拳相比于快走,可能由于其特殊的動作結(jié)構(gòu)特點決定了其對人體瘦體重和肌肉重量影響更大,對老年人能夠起到更好的健身鍛煉的效果。
本研究中16 周,5 次/周,1 小時/次的的太極拳和快走鍛煉均可以有效的減少體脂,降低體重;但太極拳鍛煉相比于快走鍛煉,體重、BMI、脂肪質(zhì)量、體脂百分比指標顯著降低,肌肉重量和瘦體重指標顯著提高,因此可以更有效的增加肌肉和瘦體重質(zhì)量。因此,相比于快走鍛煉,老年人可以考慮將太極拳作為首選的改善身體成分提高身體健康的鍛煉方式。
太極拳組在體重、BMI、脂肪質(zhì)量、體脂百分比、肌肉重量和瘦體重指標中鍛煉前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WHR 指標鍛煉前后差異具有極顯著性(P〈0.01)??熳呓M在體重、BMI、WHR 和脂肪質(zhì)量指標鍛煉前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而體脂百分比、肌肉重量和瘦體重指標鍛煉前后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
[1]江崇民,張一民.身體成分的測量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J].體育科研,2008,29(1):1-8.
[2]浦鈞宗,高崇玄,馮煒權(quán),等.優(yōu)秀運動員機能評定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42-48.
[3]史祝梅.健身運動對青春期女孩身體成分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1,(9):34-45.
[4]張華,單亞萍.體育舞蹈對女大學(xué)生身體成分和姿態(tài)的影響[J].浙江體育科學(xué),2006,28(3):45-47.
[5]牛蔚林,許波.健美操教學(xué)對改變女大學(xué)生身體素質(zhì)及體成分的探討[J].西安體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2,19(4):107-108.
[6]劉德勝.瑜珈形體練習(xí)對青年女性身體成分及脂代謝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xué)學(xué)報,2007,30(3):244-245.
[7]Alexander Voukelatos,Robert G,et al.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tai chi for the Prevention of Falls:The Central Sydney tai chi Trial[J].J Am Geriatr Soc,2007,55:1185-1191.
[8]James Judge,Carleen Lindsey,Michael Underw,et al.Balance Improvements in Older Women: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J].Physical Therapy,1993,73(4):254-265.
[9]LAN C.J.S.12-month Tai chi training in the elderly:its effect on health fitnes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98,30:345-351.
[10]Xu D.Effect of tai chi exercise on proprioception of ankle and knee joints in old people[J].Am J Phys Med Rehab,1997,76:235-241.
[11]Tuula-Maria Asikainen,Jaana H Suni,Matti E Pasanen,et al.Effect of Brisk Walking in 1 or 2 Daily Bouts and Moderate Resistance Training on Lower - Extremity Muscle Strength,Balance,and Walking Performance in Women Who Recently Went Through Menopause: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Physical Therapy,2006,86:912-923.
[12]賴金鑫,藍青.初學(xué)太極拳者心肺功能之追蹤研究[J].國術(shù)研究,1994,3(1):20-36.
[13]魏景杰.太極拳與健身跑對普通大學(xué)生心肺功能影響的比較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xué).2006.
[14]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Older Adults[M].1998.
[15]LAM M,et al.Evidence that bc1-2 Represses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Associated Ca2+Fluxes[J].Proc Nat1 Acad Sci USA,1994,91:660-673.
[16]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訓(xùn)練學(xué)[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17]LAN C.J.S.12-month Tai Chi training in the elderly:its effect on health fitnes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998:30,345-351.
[18]Tsang W.W.N.Comparison of muscle toque,balance,and confidence in older Tai Chi and healthy adult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5,37:280-289.
[19]常燕,鐘霞,鄧曉嵐等.有氧健身鍛煉對改善老年人體成分的作用[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