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目標而對人施加的影響,即通過物質或精神刺激使人奮發(fā),激發(fā)人的動機,使人在內(nèi)在動力驅使下朝向期望的目標努力的心理過程?!雹偌畋徽J為是“最偉大的管理原理”。美國哈佛大學的詹姆斯教授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指出: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發(fā)揮將僅為20%~30%;如果施以適當?shù)募?,將通過其自身努力使能力發(fā)揮出80%~90%。②可見,激勵在學習生活動、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當前初中生志愿者在我校教育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有效維系和發(fā)揮志愿者隊伍的繼續(xù)發(fā)展,學校志愿組織充分運用激勵管理的理念,探索并形成一套合理的志愿者激勵機制。
一、志愿者激勵的意義
激勵,既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并非出于個人生存的需要,而是出于為社會、為他人服務,從而滿足自我精神需求以及實現(xiàn)自我價值。因此,對志愿者的激勵不應以物質及經(jīng)濟激勵為主要手段,而應以滿足志愿者的內(nèi)心需求、價值感及榮譽感為激勵工作的出發(fā)點,并以此為依據(jù)進行組織及管理工作。
那么初中生志愿者激勵又是如何達到志愿者自我實現(xiàn)需求的意義呢?
1.自我激勵意義。自我激勵是指志愿者參與服務過程的自我成就感、自我表現(xiàn)提升感和自我滿足感。如果善于從自我激勵的角度了解參與服務價值,那么即使學校及團組織激勵有欠缺,志愿者仍然能夠自己保持服務的熱情。
2.自我價值激勵意義。如志愿者在參與“學習幫扶”服務中,看到被幫同學在學習上一天天進步,體驗到了自己的價值、作用,從而影響其自我評價。志愿服務讓志愿者重新認識的發(fā)揮自己的價值,這是激勵他們參與服務活動的重要因素。
3.自我成就激勵意義。如志愿者在“心理咨詢”服務實踐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輔導,他的服務對象的“自閉心理”得到了改善,漸漸愿意和別人溝通時,他的內(nèi)心就產(chǎn)生了成就感,這種感覺比他自己取得的成功還要強烈。初中生志愿者只要熱情、真誠,提供的任何具體服務都會得到他人的肯定,就很容易產(chǎn)生成功感覺。學校、志愿組織應該高度重視志愿者的自我成就激勵,對于志愿者提供的服務,只要服務是有效的、是受助對象需求的,就能夠產(chǎn)生良好的激勵作用。
4.自我提升激勵意義。初中生志愿服務是提供志愿者在知識學習之外、課堂學習之外的交往與實踐機會,他們通過服務同學、服務學校、服務社會的志愿實踐活動中,既能提高自己的技能,又能積累社會經(jīng)驗,提升自己待人處事的能力。
5.自我快樂激勵意義。志愿者的自我快樂激勵,是指學會在志愿服務中尋找快樂,或者善于將憂愁情緒轉化為快樂的體驗。提倡初中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實踐,也是緩解他們應試壓力下緊張情緒的有效途徑。觀察初中生志愿服務過程,他們一直處于快樂興奮之中。他們感受到“為他人服務比起一天到晚被關在教室里學習枯燥的知識、自始至終要承受巨大的升學壓力要快樂得多”。
參與志愿服務是一個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素質的有效途徑。如果善于從滿足志愿者自我激勵的角度幫助志愿者實現(xiàn)自身價值,那么即使其他激勵機制有欠缺,志愿者仍然能夠保持服務的熱情。
二、志愿者激勵的方式
初中生志愿者激勵包括志愿者的學習保障、志愿者的表彰激勵、志愿者的制度激勵、志愿者的人文關懷等。總體而言,志愿者激勵的出發(fā)點是滿足組織成員的各種需求,即通過設計適當?shù)耐獠开劤晷问胶头窄h(huán)境,來滿足志愿者的外在性需要。當前,對初中生志愿者的激勵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組織內(nèi)部激勵機制。對志愿服務表現(xiàn)好和服務時數(shù)達到一定要求時,組織內(nèi)部激勵主要是對志愿者的表彰激勵、制度激勵等。
(1)在“學校網(wǎng)”、“校園之聲”、學校櫥窗和學校大門口對外顯示屏及時表彰志愿者的服務事跡。
(2)每學年依據(jù)志愿者的服務時間和服務效果等方面作為考核依據(jù),評選出合格志愿者獎、優(yōu)秀志愿者獎和十佳志愿者獎,并分別表彰,頒發(fā)獎狀。同時評選志愿服務小組“最佳志愿服務策劃獎”、“最佳志愿者組別參與獎”等。通過評選方式,挑選表現(xiàn)出色的志愿者或組織,對于維持他們參與熱情,以及鼓勵他們進階性地參與服務,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3)對于受表彰的志愿者在每學期個人綜合評價中加入個人操守高尚評分,對志愿者予以鼓勵。
(4)志愿者在畢業(yè)時可將《志愿服務記錄手冊》、各類志愿服務獲獎證書,作為本人在校期間參加服務實踐的證明材料向高一級學校推薦。
2.服務對象機制激勵。從志愿服務過程來看,同學們認為在志愿服務期間感到最欣慰的是得到服務對象的感激。因此,將服務對象對于志愿服務的評價及時反饋給志愿者將會對他們的志愿服務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我們每次服務活動后,都會請被服務對象對志愿者的表現(xiàn)給予恰當?shù)脑u價。
3.社會激勵機制。社會激勵機制,即從社會方面對志愿者的服務予以承認,進行獎勵、提供回報。
社會榮譽激勵機制是對志愿者最普遍的激勵。通過社會各級組織給予的精神獎勵和榮譽獎勵,可以使志愿者感受到服務的價值,產(chǎn)生服務的自豪感。學校每學期會主動將志愿服務活動的整體情況向上一級組織進行匯報,以期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可和指導。2012年我校志愿者組織被共青團興化市委表彰為“學校先進志愿者組織”,志愿者的服務獲得社會的認可和肯定。
這里,我們必須區(qū)分的是志愿者追求回報與社會提供回報的區(qū)別。作為志愿者本身是不追求社會回報的,因為他們是懷著奉獻愛心和充實精神等動機參與服務的,摒棄了利益計較;可是作為社會方面對于志愿者的服務應該予以獎勵和回報。只有讓幫助社會和他人的人得到激勵,志愿服務事業(yè)才能長期發(fā)展。
【注釋】
①② 張慶武. 中美志愿者激勵的差異性比較[J]. 2008(8).
【本文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資助課題“創(chuàng)建初中生志愿服務體系培育學生社會參與機制的研究”階段成果?!?/p>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安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