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jí)下冊主題單元“走進(jìn)西部”有兩篇課文——一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另一是當(dāng)代著名作家袁鷹的《白楊》,兩篇文章各有一個(gè)“茫?!?,究其意,兩處是否相同?這里做以解釋,僅供參考: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與“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边@兩句中的“茫茫”意思是不同的。
“茫茫”有多種解釋:像《敕勒歌》中的“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一個(gè)“茫?!?,展現(xiàn)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蒼茫與曠遠(yuǎn),所以有“廣闊,深遠(yuǎn)”之意;《白楊》中的“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則寫出了戈壁沙漠的荒蕪,天地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那里是地”。很顯然,這里的“茫茫”則選取了“模糊不清”之意;而“茫茫春草”卻有“草木茂盛”之意;至于老舍先生《草原》中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理解為:站在草原放眼遠(yuǎn)眺,滿眼都是綠色,那綠色是那么清晰柔美,“仿佛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到處翠色欲流”,直至云際,盡收眼底,這種獨(dú)特的感受讓深遠(yuǎn)的感覺似乎不存在了,這正所謂先生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保坪跻磺卸冀撕芏?,顯然從這一層面上講,“茫?!敝挥腥 翱諘纭敝饬恕LK軾念妻之作《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兩茫?!眲t又傳達(dá)出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
感嘆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解放路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