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段毅在深圳組建廣東勞維律師事務所,這個事務所被稱為中國首家專業(yè)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律師事務所。
隨后,段毅一頭扎進小人物堆里,決定為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流水線上的技工、超市里的售貨員、礦山上的塵肺病人當律師。從某種程度來說,早已功成名就的段毅選擇了一條最不容易走的路。他說,這些年為工人流下的眼淚比一杯水還多。
2011年11月13日,深圳冠星精密表鏈廠的一間辦公室里,氣氛緊張。技術員唐瑞鳳終于有機會代表工友坐上了談判桌。對面端坐的是他們的老板。
這是一個關鍵性的時刻,大家已經(jīng)罷工幾天了,能不能取得最后勝利,全靠這場談判。
事情的導火索緣于工廠的一次內部會議,會上打磨部的薪酬從“計件制”改為“計時制”,工人每月工資將由此少拿300~1000元。
變相降薪引發(fā)了連鎖反應。很快一個由幾十人發(fā)起的抵制行動演變成了一個全廠工人的聲援。
這些年,工廠沒有為工人繳納足夠的住房公積金和養(yǎng)老保險,讓人更不滿的是,從2005年開始,廠方以“上廁所、喝水”等為由,每日克扣員工工時40分鐘,既不算工資也不給加班費。他們曾多次向管理方提出改善要求,并呈上書面意見,但工廠一直未予回應。
律師段毅也參與進來。幾天前,十名參與事件的工人通過法律義工找到了他,并拿出征集到的584名工人的授權簽名,希望他能接手此事。集體維權是段毅的拿手好戲,他二話沒說便答應了,并按照規(guī)定向司法局和律協(xié)打了報告。
大律師和小人物
創(chuàng)辦中國首家合伙制律師事務所的段毅,在很多人眼中是個傳奇人物,中國現(xiàn)代律師制度的奠基人、上世紀90年代就坐擁百萬身家的大律師,他的身邊常常聚集著一幫書生意氣的大學教授、重利重義的紅頂商人、通情達理的政府官員。
誰也沒想到,2005年,段毅在深圳組建廣東勞維律師事務所,這個事務所被稱為中國首家專業(yè)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律師事務所。段毅一頭扎進小人物堆里,決定為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流水線上的技工、超市里的售貨員、礦山上的塵肺病人當律師。
從某種程度來說,早已功成名就的段毅選擇了一條最不容易走的路。他說,這些年為工人流下的眼淚比一杯水還多。
在勞維所成立之初,段毅接觸的第一個求助對象,是一名來自廣東湛江的20歲女孩。這個農(nóng)村家庭的孩子在一家工廠做噴漆工。因為長期接觸汞,她患上了白血病。一向自命不凡的段毅沒有想到,為了幫助這個女孩做一個職業(yè)病鑒定他到處碰壁,用了半年時間才把流程走完。第二天他高興地通知女孩家屬,讓對方來深圳一趟。到了第三天卻突然接到女孩過世的噩耗。“我用盡了全部努力還是跑不過她的生命?!?/p>
這段往事他鮮少向人聊起。實際上,在回憶的時候,他已經(jīng)眼眶濕潤,兩度哽咽。挫折讓段毅清醒地意識到:工人是如此迫切地需要律師。
“創(chuàng)造了歷史”
11月初,段毅給冠星精密表鏈廠的老板發(fā)出了律師函,老板欣然響應。此時,雖然一些工人們回到了崗位,但問題沒有真正解決,他們選擇了消極怠工,勞動生產(chǎn)率不足平時的30%。此時,老板已經(jīng)感到,如果不和工人談,工廠就會倒閉。
談判的過程很艱苦。第一輪是程序性談判。通過書面形式確定工人代表的權利。段毅拿出律師函,對方很快在標注處簽了字。到了第二輪談判,焦點集中在了談判代表有沒有決定權上。工人們推選出了12名工人代表,雙方談判的發(fā)言代表各有5名,其中包括了段毅在內的2名律師。
段毅向廠方聲明,“我們只是談判的代表,只負責談,最終的決定權在于全體工人。”
老板對此很不滿意。他們拿出一個地方“維穩(wěn)小組”的通告,表明當?shù)卣畬Υ瞬怀之愖h,對方的律師還聲稱,他已找過中級法院勞動庭的負責人,法院也不認為企業(yè)的這種行為違法。他們對段毅搬出的法律條文,不屑一顧。第二輪談判沒有結果。
第三輪完全成了最后通牒式的談判。實際上,工人一方已經(jīng)做好了談判破裂的準備。盡管段毅此前曾和工人代表開過會,做過培訓,但是工人們一致認為,今晚無論如何都要有結果。他們亮出了最后的底牌:必須按照現(xiàn)有的工資標準對5年來40分鐘加班費進行補償。
場面陷入僵局,談判幾乎停止。
整整10分鐘,雙方都沒有發(fā)表意見。10分鐘,是一個技術性的處理。工人們已經(jīng)約好,萬一遇到情況,大家沉默10分鐘,什么也不說,站起來就走。到了第九分鐘,場面非常緊張。
作為專業(yè)人士,段毅明白,一旦工人們離開,那么談判破裂的責任實際上就甩給工人。在這個時候,他提出一個關鍵性的建議,把計價標準換做法律認可的當年標準。建議一提出,企業(yè)方當即要求休會??紤]到工人代表的態(tài)度,在休會期間段毅又通知對方律師:“撤銷剛才提出的參考方案?!?/p>
正是這個通知產(chǎn)生了極大的心理效果。
一個小時后,老板回來了,當場宣布愿意補償40分鐘的加班費,但需要把總數(shù)加在一起按70%折算。實際上這個承諾已經(jīng)滿足了工人的全部訴求,打七折在工人們事前約定的妥協(xié)幅度內。
協(xié)商達成后,工人代表鄧鵬濤從座位上騰地站了起來:“既然老板這么有誠意,我們就加工趕貨,盡量挽回損失,把勞動生產(chǎn)率恢復到停工以前的水平?!边@個沒經(jīng)“集體協(xié)商”的表態(tài)立刻博得了一片掌聲。
半個月后,全廠1000多名工人被老板請到了當?shù)匾患宜男羌壘频瓿燥?。這對工作了10余年的唐瑞鳳來說還是第一次。
在段毅的幫助下,沒有任何官方介入,冠星廠談判完全按照市場規(guī)律運行并取得了成功,這是全國首例。段毅幾乎看見了“集體談判”在中國的未來,內心受到了極大鼓舞的他激動地對工人代表們道:“你們創(chuàng)造了歷史?!?/p>
談判專家
這幾年,段毅幾乎逢人就講冠星廠的故事。這是中國“集體談判”的標本。據(jù)說,工人曾在談判后說了一句話:“我們不需要政府來幫我們,只要不幫著老板就行?!?/p>
樸素的語言道出了問題的核心?!傲T工聽起來很可怕,卻是工人和老板在博弈時的必要手段,也是最后手段。只要訴求合理,手段合法。這是西方已經(jīng)完全通過的工具性實踐。我們提倡的是勞資自治、政府適度適時干預。就是說政府可以干預,但要在必要的時候去干預,給雙方一定的博弈空間,比如工人罷工,就先看看老板的反應?!?/p>
段毅算過一筆賬,如果按照我國對勞動案件實行個案審理的程序規(guī)則,1000名工人維權就需要花費1000年。一個案件按最低程度配置需要10名司法人員,加起來則需要10000人。而且在訴訟期間,勞資關系是斷裂的,更容易引發(fā)和增加沖突的激烈性。為平衡這種沖突,可能還要計算政府維穩(wěn)的投入。這樣大的成本無論對工人、企業(yè)還是政府而言都是巨大的浪費。
在介入勞動案件之初,段毅和伙伴也曾在海量的個案訴訟中疲于奔命。強度最大的時候一個律師一天要去4個法庭出庭。工作忙,資源少,結果還未必如意。這種痛苦和低效最終引發(fā)了思考。在摸索和學習中,段毅發(fā)現(xiàn)利用集體談判能實現(xiàn)真正的雙贏。
然而集體談判在中國推廣的難度很大。政治生態(tài)不好,局面復雜,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段毅倒也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哥就喜歡啃硬骨頭,沒有什么攔得住我?!?/p>
好友陳輝海曾這樣評價他:嫉惡如仇,說話時總是咬牙切齒,從不回避問題。
2012年4月,廣州番禺一家珠寶工廠的2名工人代表因維權被當?shù)嘏沙鏊淌戮辛袅?。在公益機構工作的陳輝海只能找段毅出手。“這些個案幾乎沒有一個律師敢接。即使接了也搞不定。如果司法局過來打招呼,律師們只會知難而退?!?/p>
但段毅就愿意趟這渾水。他沒有要一分錢就趕過來了,還自己墊支了吃住的費用,約請兩個工人代表的家屬吃飯。席間,他拍著胸脯道:“我段毅,用人格擔保,你們的親人絕對不會被判刑。如果我老段都搞不定的事,全國沒有人能搞得定?!边@番狠話,讓兩名當事人家屬當場吃下了定心丸。事實證明,他沒有失信。
鐵骨柔情
小時候,因為偷拿過父親單位的一支鉛筆,段毅被扇了一個大嘴巴。因為調皮打架,被送進看守所關了二十多天。父母告訴他,只有進過監(jiān)獄才能體驗到最底層、最壓抑的生活?!叭绻闶苓^這種教育,你會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對不同生活的體驗。”
他在馬列主義和“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下長大,酷愛武俠小說,這些精神上的認同促成了段毅今天的選擇。
1995年,深圳律師協(xié)會提出了規(gu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思路,并策劃了包括房地產(chǎn)、刑事、行政等十個專業(yè)方向供廣大律師選擇。其它專業(yè)所都有數(shù)十人報名,唯有勞維律師所一欄空缺。敢闖敢干的段毅就這樣果斷地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些年“劍走偏鋒”,雖然司法局、律協(xié)沒有公開對他表示支持,但也沒有人給過他阻力。這與他手中握著的頭號律所招牌有關,也與他的人品、能力和多年來樹立的威信有關。
按照規(guī)律,大部分的律師剛畢業(yè)進入事務所,領導往往會把被視作低級的勞動案件派給新人去做。如果新律師肯吃苦、有朝氣,老板看著覺得不錯,就會讓新人從為工人服務轉去給老板服務??紤]到行業(yè)內流行的潛規(guī)則,段毅給勞維所定下了一條鐵打不動的規(guī)矩——在勞動案件里,所有的律師都不允許代理資方。可以想見,勞維所的經(jīng)營狀況非常慘淡。當年籌集的大筆啟動資金已經(jīng)全部花完。旗下的律師已經(jīng)從頂峰期的30名流失到了現(xiàn)在的9名,大家只能接一些商業(yè)糾紛維持生計。每年至少召開兩次的“集體談判論壇”花銷不菲,“怎么樣都得要十萬”。
為了節(jié)省開支,同事劉雪壇沒有少跟段毅發(fā)生分歧。兩人是大學同學,因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當年,他們曾一起成為了內地最早拿“大哥大”,最早買轎車的律師。如今,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大律師們卻不得不把辦公室面積一縮再縮。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推動“集體談判”的事業(yè)上,搞培訓、辦網(wǎng)站、辦雜志、主治“疑難雜癥”,研究網(wǎng)絡遍及全國,與商業(yè)律師的身份漸行漸遠。被問及如何解決生計問題,他突然沉默了,幾秒鐘后又揚起頭道:“不必擔心,以哥的能力,找錢不是什么難事。”
倔強的段毅從來不跟朋友抱怨經(jīng)濟狀況,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很缺錢。
與此同時,段毅在在勞工領域形成了舉足輕重的影響。2012年7月,他跑去看望在新西蘭留學的兒子,結果卻在一輛旅游大巴上發(fā)生了車禍,撞斷了8根肋骨。聞訊后,來自北京、香港的多名專家不約而同漂洋過海飛去看他。他們關切地握著他的手道:“老段啊,你可千萬不能有事。否則中國的集體談判將倒退至少20年?!?/p>
(實習生王洋漾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