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zhàn)不安。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如果沒有了老虎,派未必能活下去,對老虎的恐懼激發(fā)了他全部的生命力,這種力量是他生存下去的最好的動力。面對藝術,如果不自己找罪受,不去受苦受難,精神就很難得到提升。如果一味地惰怠,一味地安于現(xiàn)狀很容易被淘汰。于是李安不斷地突破自我,不斷地給自己制造不安。這種不安造就了他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于是他有了更好的作品。不安的狀態(tài)無法改變,恐懼不斷未必不是好事,每個人心里都需要有一頭猛虎。我們行走世間,想要活得精彩可能更需要的是一顆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內(nèi)心。第一次知道李安是看他的電影《飲食男女》,片中“忘年戀”等情節(jié)都讓人大跌眼鏡,導演是怎樣一個反叛的人呢?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才會有此作為的吧?童年生活,父親希望他將來能有個“正當職業(yè)”,后來違背父愿選擇電影,孝順的他雖感不安,但依然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意志行事。 “大學畢業(yè)后耗了六年,心碎無數(shù),我若是有日本丈夫的志節(jié)的話,早該切腹了。剛開始還能談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歲走,依舊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說什么理想。”李安是這么跟別人形容他的“煮夫”六年。無業(yè),在外人看來火燒眉毛的急迫,一般的情況下已然就改了職業(yè),他卻安心地相信自己的理想。他是一個如此敏感的人,所以他很在意別人的任何意見。李安從“父親三部曲”后獲得很大的聲譽,即便有片子拍了,父親依然勸他改行。父親希望他有一個安穩(wěn)的職業(yè),安穩(wěn)地過日子。即使面對父親和功成名就的壓力,他仍堅持做“自己的”電影?!锻剖帧帆@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評審團特別獎。亞太影展最佳影片?!断惭纭帆@得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讹嬍衬信帆@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全美國家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外語片。后來的《理性與感性》獲得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冰風暴》獲得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編劇。到2000年到達了李安電影生涯的第一個至高點,憑借《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是李安的天下。他被稱為最會講述社會關系,人與人相處的導演。好多導演,包括很多大導,大都有一個創(chuàng)作鼎盛時期,那個時期部部精品,過了那個狀態(tài),一部不如一部,這種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李安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頸期。他在2003年,放棄自己擅長的電影題材,拍攝了《綠巨人》,結果票房一塌糊涂。面對慘敗,他依然沒有氣餒,緊接著2005年的《斷背山》讓他又迎來了第二春,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2007年憑借《色戒》再次或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一個始終有恐慌感的人,不是待在一個讓他認為安全的環(huán)境里,而是不停地折磨自己。以他的資歷,上次《綠巨人》的教訓,他本可以安穩(wěn)地拍攝一些自己游刃有余的題材。但是,2010年他開始著手制作一部被稱為“最不可能拍成電影”的題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作品曾經(jīng)有很多導演嘗試,大都失敗而歸。動物、孩子、水被公認為電影拍攝最難的三個因素,他全部都占了,而且他更是嘗試進行3D拍攝。面對質疑其做法的人,他的回答是:“沒有做過的才最有意思。做電影職業(yè)二十年,入行二十年,如果一直重復自己,整個人就沒有了斗志?!泵鎸Σ话才c恐懼,好多人都選擇了安穩(wěn)的做法。但是李安卻恰恰相反,他去主動挑戰(zhàn)不安。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如果沒有了老虎,派未必能活下去,對老虎的恐懼激發(fā)了他全部的生命力,這種力量是他生存下去的最好的動力。面對藝術,如果不自己找罪受,不去受苦受難,精神就很難得到提升。如果一味地惰怠,一味地安于現(xiàn)狀很容易被淘汰。于是李安不斷地突破自我,不斷地給自己制造不安。這種不安造就了他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于是他有了更好的作品。不安的狀態(tài)無法改變,恐懼不斷未必不是好事,每個人心里都需要有一頭猛虎。我們行走世間,想要活得精彩可能更需要的是一顆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