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出生在一個五世同堂的大家族。他沒見過祖父,他的父親也在他剛剛12歲的時候就病逝。但他們對錢穆的影響很大。
錢穆祖父是鞠如公。體弱多病,但有堅韌不拔之志,他用上等白宣紙手抄《五經(jīng)》,首尾正楷,一筆不茍,墨色濃淡,也是前后如一。因患有眼病,用毛筆書寫時間一長,便有眼淚滴下,但這一困難沒有能夠困擾他。他堅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五經(jīng)》雖然未能全部抄完,但已為子孫留下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錢穆兄弟常常翻閱祖父手跡,見到紙上淚痕,想到祖父勤書不輟的精神,受無限感染。祖父還留下一本用五色筆圈點的大字木刻本《史記》,每頁書中,天頭地腳、字里行間,均附有祖父的批注。錢穆稱:“余自知讀書,即愛《史記》,皆由是書啟之?!保ㄥX穆:《八十憶雙親·先祖父鞠如公》)錢穆的父親承沛公,也是勤學(xué)苦讀之士。幼年有神童之稱,因家中已貧困,無書房,便在家族中三間破房中發(fā)奮苦學(xué),寒暑不輟。夏夜多蚊蟲,小承沛將雙腳置于兩酒甕中,苦讀如故。及長,在縣試中以第一名考中秀才。再往后,也是由于身體孱弱,每每參加鄉(xiāng)試均病倒場內(nèi),無法繼續(xù)考取功名?;剜l(xiāng)后,見到大家族中貧富不均,尤其是孤兒寡婦得不到照顧,違背了祖先的遺愿。他決意重新發(fā)揮家族中“懷海義莊”救災(zāi)恤貧的作用,經(jīng)過許多努力,最終達到目標。他因此受到舉族乃至周圍鄉(xiāng)民的尊重和愛戴,凡有事,均找他解決。由于他處處為大家著想,沒有一點私心,排難解紛時秉正仗義且很有辦法,所以在他不到30歲時,就成為大家的主心骨,“不啻為族長,又兼為鄉(xiāng)紳”。承沛公為人處世之風(fēng),深深地影響著錢穆。他每晚挑燈夜讀的情景,也成為錢穆的楷模。
承沛公寫了兩冊詩賦。錢穆非常喜歡。直到老年,錢穆仍記得其中的《春山如笑賦》和《岳武穆班師賦》。
《春山如笑賦》中的景色描寫,是錢穆幼年時特別喜愛的。長大后,錢穆喜歡朗誦魏晉以下及于清人的小品駢文,又喜愛自然山水,均受此影響。
《岳武穆班師賦》所寫的岳飛事跡,為錢穆喜愛,對錢穆的影響也深遠。他說:“余自幼即知民族觀念,又特重忠義,蓋淵源于此。至其押韻之巧,出神入化。余此后愛讀宋人四六,每尚憶及先父此文?!保ㄥX穆:《八十憶雙親·先父之幼年苦學(xué)及科名》)承沛公對錢穆的教育都是啟發(fā)式的,從無疾言厲色。有一次,父親指著“沒”字,問錢穆是什么意思。錢穆回答:“如人落水,沒頭顛倒?!备赣H問為什么這么解答。錢穆回答:“因字旁稱三點水猜測之?!备赣H很是高興,摸著錢穆的頭,對私塾的老師說:“此兒或前生曾讀書來?!彼浅O矚g錢穆,但以啟發(fā)式教育,教導(dǎo)錢穆不要驕傲。
有一天夜晚,承沛公在教導(dǎo)錢穆兄長時說:“讀書時應(yīng)當知道言外意。書中寫一字,或許有三字未寫。寫一句,或許有三句未寫。遇到這種有隱晦的地方,一定要運用自己聰明才智,懂得作者的真實意思。這樣的讀書,才是真讀書。”
錢穆當時已躺在床上,聽到此言,高興得睡不著覺。
承沛公對錢穆的課程似乎比較放任,管得不多。但在一次與客人的閑談中,錢穆于隔壁聽到父親談及自己,才知道,父親對自己所有的文章皆了如指掌。
承沛公喜歡與錢穆聊天,于日?,嵥殚e談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錢穆。他臨終前把錢穆叫到身邊,只說了一句話:“汝當好好讀書。”(錢穆:《八十憶雙親·先父之病及卒》)承沛公去世時,錢穆還小。錢穆的母親常常與錢穆閑話家常,內(nèi)容總涉及父親的言行精神,以此教育錢穆。
錢穆的父親在世時,家中已是清貧,等他去世后,家中日子更是艱難。錢穆的母親含辛茹苦地拉扯幾個孩子長大。其治家,執(zhí)禮甚嚴,使孩子們從小懂禮義,守信用。她教育孩子們從小立志,早謀自立。丈夫剛?cè)ナ罆r,親朋見她家生活困難,便來為她的長子介紹工作。她沒有答應(yīng),而是要遵守先夫遺志,“為錢氏家族保留幾顆讀書種子”(錢穆:《八十憶雙親·先母寡居》)。有一次錢穆得重病,母親“晨晚不離床側(cè),夜則和衣睡”,悉心護養(yǎng),使兒子三月后痊愈,不啻為再生。對于錢穆來說,母親對他的影響最大。他晚年將臺北外雙溪屋取名素書樓,即“以志先母再生之恩于不忘”。他在致楊聯(lián)陞的一封信中亦提到:“穆幼年,先慈契余居無錫老宅素書堂之東邊。前在成都,聞先慈噩耗,懸吾室曰‘思親強學(xué)之室’,今又逾廿十七年矣。思親之情,先后猶一,然精力已退,不敢再以‘強學(xué)’自居,名此樓曰‘素書’,亦聊志余思親之意而已?!保ㄥX穆:《致楊聯(lián)陞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