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貴姓?”是中國很常見的問候語。姓氏在中國文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著獨特的魅力。歷史上,姓氏大家族成員眾多。據調查統(tǒng)計,目前中國2萬姓氏已經消失,僅余4100個常見姓。那么,這些姓氏又有著怎樣的歷史?
尋姓出自姒姓,與夏同姓。昔日大禹分封諸侯,各自以國為氏,其中一支即斟鄩氏。
夏朝從“太康失國”、“羿、浞代夏”到“少康中興”的四十多年中,斟鄩氏曾兩度失國。先是在今河南洛陽被后羿所滅;后是在今山東濰坊被寒浞之子澆所滅。其后代有以斟為氏者;有以灌為氏者;有以鄩為氏者。其中以鄩為氏的一支的后人念及斟鄩國滅,遂去邑(“邑”字據《說文解字》講:“邑即‘ 阝’”,在漢字結構理論中,代表著國都、城市、土地、國家)為尋氏,后以氏為姓,作為本族新的血緣徽志。
尋姓的名人有:
斟尚,下邽人,漢朝四門博士。
尋祥甫,后唐誥封榮祿大夫。后唐同光二年甲申二月初二日由江右吉安府吉水縣新江鄉(xiāng)十字路楓梓神,徙居湖南長沙府瀏陽縣北鄉(xiāng)玉田灣。為湖南尋姓祖先,遷瀏始祖。
尋鑾煒,號管香,山西人,清咸豐壬子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授職編修,國使館協修,功臣館纂修。咸豐八年戊午科湖南鄉(xiāng)試正考官,尋掌江南道監(jiān)察御使,貴州道監(jiān)察御使,山東道監(jiān)察御使,禮科給事中。著有《榮河縣志》。
尋先仰,瀏陽社港人,長征老干部。曾任西北兵工委員會主任。湖南省高等法院副院長。
尋鍇,瀏陽人,負笈東北,被譽為“吉林法學之光”的法律工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