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一些教學實例,就如何進行概念教學進行論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實例、比喻、實驗、辨析等方法,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概念趣味化、理性的概念感性化、模糊的概念清晰化。
關鍵詞 概念教學 生物學教學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已經(jīng)出版,筆者認真研讀了此標準,并與之前使用的《全日制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進行了比較,新課程標準特別關注重要概念的學習。“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生物學重要概念處于學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對生命基本現(xiàn)象、規(guī)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及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p>
劉恩山在《標準(2011年版)》熱點問題訪談中提到:“凸顯重要概念傳遞”是以國際上關于學習科學及科學教育的研究成果為依據(jù),以我國本土研究和教學實踐為基礎,反映了我們對生物學教育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也對生物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圍繞著生物學重要概念來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益,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遷移應用。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注意圍繞重要概念展開,精選恰當?shù)慕虒W活動內容,其教學方式可以是講授、演示、實驗、資料分析、討論等,以促成學生對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應用。
1 借助比喻——使枯燥的概念趣味化
生物教材中的有些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因而在學習時覺得枯燥無味。講解時,教師可以運用形象的比喻將抽象、復雜、難懂的教學內容轉換成生動、淺顯、易懂的知識加以講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植物莖的輸導功能”這一節(jié)中,“枝芽的主要結構”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枝芽由幼葉、芽軸和芽原基等部分組成,在教學中,筆者把人的手臂比作“幼葉”,把人的耳朵比作“芽原基”,把人的頭頂比作“分生組織”,把人下蹲到站立這一動作比作“芽軸逐漸伸長”。除此之外,筆者還自創(chuàng)了小芽體操:“外側幼葉長新葉,芽原基上發(fā)新芽,芽軸不斷在伸長,全靠頭頂分生忙,想要小芽快生長,全靠你我愛護它”。在課堂上,師生邊唱邊做小芽體操,借助形象的比喻,水到渠成地掌握了枝芽的結構這一概念。
類似的比喻常常使學生對較難理解的概念,頓時茅塞頓開,并能得到一種愉快的學習體驗。當然,再貼切的比喻也不能代替概念本身,因此必須把對概念的認識歸結到概念的本質上來。
2 借助實例——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生物學科和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或多或少地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所以,教師要經(jīng)常思考: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他們已經(jīng)具有哪些知識和經(jīng)驗,可能還存在什么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用恰當?shù)纳顚嵗粌H可以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共鳴,從而降低知識的難度,有助于對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講到“人體的免疫功能”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如:皮膚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容易發(fā)生感染,是因為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在講到“傳染病的傳播和預防”這一概念時,可以舉這樣的實例:當班級有學生得了腮腺炎時,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預防傳染病的流行,生病的學生要回家隔離治療,要請醫(yī)務室用84消毒水、紫外線等給教室消毒,學生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等。師生共同分析實例,以強化學生對“傳染病的傳播和預防”這一概念的理解,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這樣不僅使陌生的概念與學生熟知的生活知識聯(lián)系起來,更引發(fā)了學生熱烈的討論,激發(fā)他們探求“為什么”的強烈欲望。
3 借助實驗——使理性的概念感性化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施概念教學時,實驗法往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一個生動的實驗可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給學生鮮明具體的認識,再引導學生對現(xiàn)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
比如:在“植物種子的萌發(fā)”這一節(jié)中,有一個觀察實驗:觀察大豆種子的結構。首先,學生取一粒浸軟的大豆種子,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找到種臍。然后,輕輕地剝去種子最外面的一層薄皮(不要弄掉上面的小突起),拉一拉薄皮,感覺薄皮是否堅韌。這一薄皮是種子的什么結構?具有什么作用?最后,從與種臍相對的一側輕輕掰開兩個豆瓣(不要損傷兩個豆瓣連接處的突起部位),用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借助這個實驗,學生很容易理解“植物種子的結構”這一概念。
又如:在“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這一節(jié)中,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飼養(yǎng)家蠶,觀察家蠶各階段的變化,特別是蛻皮前后的變化及蛻皮時的情況,并認真做好觀察記錄。整個觀察活動結束后,讓參與飼養(yǎng)過程的學生進行介紹和講解,教師結合掛圖、多媒體課件等方式給予必要的補充和完善,學生很容易理解“昆蟲的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這一概念。
當然,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要求學生嚴格規(guī)范實驗操作,實驗中認真細致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實驗技能。
4 借助辨析——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許多章節(jié)都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概念之間有的相互對立卻又彼此聯(lián)系,有的看似相同卻又有區(qū)別。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對一些相關概念進行對比、歸類,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找出本質區(qū)別,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統(tǒng)化。
比如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早成鳥和晚成鳥、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變異、遺傳性狀和相對性狀、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辨析找出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觀念。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根據(jù)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特點及認知水平,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生物學概念,使學生在學業(yè)上真正有收獲、有提高、有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