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我國的道路事業(yè)發(fā)展速度非常的迅猛,尤其是高速路的發(fā)展更是非常的顯著。然而在其建設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非常多的地勢地形問題差異等。比如在山區(qū)和平原地區(qū)就是非常不同的項目。文章重點的分析了在該區(qū)域中,此類道路路基設計相關的內容。
關鍵詞:山區(qū)高速公路;路基設計原則;特殊路基設計;路基防護設計
1 設計時要遵循的理念
路基是高速路的關鍵組成,其穩(wěn)定性是確保品質的合理的重要內容,所以要切實的按照如下的理念來開展工作。
(1)應該和地形等融匯,可以體現(xiàn)出生態(tài)效益,同時還富有景觀特色。
①路線通過很陡的山腰斜坡時,注意擋墻與橋梁的取舍,分離式路基、臺階式路基、懸出式路基及整體式路基的綜合設計,尋求合理的斷面形式,以此來提升邊坡的安穩(wěn)特征。
②當植被不多,地勢沒有坡度的時候,通常是按照削坡種植法來應對不利現(xiàn)象。而當植被比較多,而且地勢不平順的時候,通常是按照上述的措施和低矮的擋墻的方式來應對。對不穩(wěn)定的高陡邊坡,用豎梁錨桿、預應力錨索框架加固處治。對擋墻段采用花池墻防護綠化,對巖石邊坡采用客土噴播護坡。
③路基中間的中央分隔帶、邊坡的綠化美化和路基外側的綠化帶,通常是按照適合種植什么就進行什么,要結合實際狀態(tài),將多種植被融匯到一起,將人為的以及生態(tài)的景色融匯到一起,確保道路沿線的景觀優(yōu)美,確保綠化具有顯著地特征,而且還可以確保路基更加的合理,同時能夠避免沖刷的影響。
(2)應該和涵洞有效地融合,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通行。要確保路面平順,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通行順暢。
(3)要與路段地理位置相結合,誘導行車順入佳景。路線經過風景名勝區(qū),應結合填土高度、挖方邊坡高度、棄方和地形條件對邊坡進行特殊設計,方便對邊坡進行綠化活動,進而得到合理的綠化區(qū)。
2 對于較為獨特的路基開展的設計探索活動
(1)滑坡與崩塌:采用清除、適當放緩坡率、抗滑擋墻、抗滑樁、抗滑樁與錨索結合、綠化及排水措施。
(2)山間過濕土及軟土:采用碎石盲溝排水或換填透水性材料。
(3)路塹高邊坡、順層巖質邊坡:要結合地質狀態(tài),合理的使用應對方法,比如擋墻等方法。我們發(fā)現(xiàn)爆破活動會對巖體的構造等帶來非常不利的作用,所以,為了積極地應對這種現(xiàn)象通常是使用光面等的爆破措施。
(4)高路堤、填石路堤:通過穩(wěn)定性驗算確定安全、經濟的設計方案,并設置土工格柵加筋、鋼筋網格加筋,這樣可以切實提升路堤性能。
(5)陡坡路堤:路基填方范圍受到限制,或路基大量借方時,設計考慮加筋陡坡路堤、加筋陡坡路堤結合樁板墻方案,以此來確保路基性能符合規(guī)定,能夠適合在窄小的區(qū)域中進行。
3 針對路基防護開展的探索活動
這個項目建設的時候要切實的遵循如下的一些要素,首先是安穩(wěn)性高,而且要確保費用不會使用非常多,要有生態(tài)性特征,而且要方便開展建設。要沿著地形,維持已有的狀態(tài),積極地綠化,方案設計中選擇滿鋪草皮護坡、漿砌片石拱型骨架護坡、石砌擋土墻防護、護面墻、客土噴播防護、三維植被網噴播草籽、預應力錨索豎梁加固、漿砌片石路堤護坡等多種防護形式。常見設計有以下一些。
(1)填方路堤邊坡:其防護樣式關鍵看中的是樣式的生態(tài)性,要確保道路和景觀之間有效地融合,確保它和周圍的生態(tài)之間有機的共處。
①如果邊坡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常是按照在綜合區(qū)域總體的種植草皮的方式來進行的 。
②對地形較陡的地形,采用石砌擋土墻防護。
(2)路塹邊坡防護:針對其開展的活動要切實的按照如下的理念來開展工作,對于防護樣式要積極地分析:
①路塹邊坡為石方或石方較破碎時,采用護面墻、客土噴播防護。
②路塹邊坡土方或強風化石方地段,邊坡采用三維網噴播草籽等防護。
③對路塹邊坡穩(wěn)定性較差的高邊坡地段,采用預應力錨索豎梁加固。
④對于穩(wěn)定性不是很好的要適當的拓寬平臺,以此來確保穩(wěn)定性合乎規(guī)定。
4 針對取土以及丟棄的設計工作
4.1 取土設計
要確保該場地設置在我們視野不可見的地區(qū),通常是荒蕪的場所,而且要對其適當處理,比如平整以及做好排水等工作。
4.2 棄土設計
因為山地地區(qū)的地形存在非常大的坡度,而且有很多的深挖區(qū)域,有相當多的土石,而且它對溝谷等多數情況下是橋梁項目,這就必然會發(fā)生棄方問題,而其具體的方位以及設置是非常關鍵的,為了確保棄土區(qū)域不會形成水土流失的不利狀態(tài),通常是在進行好調查工作的前提下,認真的布置,合理的規(guī)劃,而且要和當地的單位進行積極地溝通,最好是放到沒有實際意義的地區(qū),而且要積極的進行處理,比如整地等等,或者是種上一些樹木,這樣方便后續(xù)使用。
(1)棄土、路基和涵洞綜合設計。山區(qū)溝谷地帶特別是巖溶漏斗地段,路基填土高度較大,我們通常不能夠確保路堤的合理性特征。而且由于排水的規(guī)定,涵洞長(設在地形最低處),涵頂填土高度大,由于其進出區(qū)域要進行排水活動,所以路堤附近嚴禁有不用的土,然而設定的區(qū)域又有非常遠的距離。針對這種現(xiàn)象,要結合地形問題,將這些土在最近的溝谷等處堆積,這樣可以不用到很遠的區(qū)域中進行,縮短距離,然后通過適當的方式對其處理。將涵洞移至路基填挖交界附近,可提高涵洞地基承載力、大大減少涵長及涵頂填土高度,這個做法的實際效益非常多,而且能夠大量的降低費用。
(2)營造風景。通常只需對廢棄的土堆合理的分析,就能夠得到形式不一的景觀。
5 針對綜合排水開展的設計工作
綜合路基排水系統(tǒng)由路基排水系統(tǒng)、路面排水系統(tǒng)及中央分隔帶排水系統(tǒng)組成。
針對第一種項目來講,要按照如下的內容進行。首先,對于填方區(qū)域開展的項目,通常是靠著坡腳處的排水渠道,其有一定的坡度,而且和周圍的區(qū)域之間要有有效地接洽。其次,挖方路段主要依靠邊溝及截水溝排水,并與填方路段的排水溝連接,溝底縱坡較大地段修筑急流槽或截水溝過渡并與排水系統(tǒng)順接。
針對第二種項目來講,要按照如下的要素進行。路面排水主要依靠路面橫向坡度把水排入邊溝或排水溝,超高地段超高一側路面水排人中央分隔帶路緣帶縫隙式排水溝。
(1)中央分隔帶排水:中央分隔帶底部設有防水層防止中央分隔帶水下滲至土基。中央分隔帶內采用縱向設塑料盲管,通過每隔一定距離設置的集水坑及橫向塑料水管將水引入排水溝、加深的邊溝或滲溝內。
(2)超高地段:在中央分隔帶靠超高一側的路緣帶設置縫隙式圓形流水槽,并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清淤井及集水井通過橫向排水管引入路堤急流槽、加深的邊溝或滲溝內。
6 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明確了在山區(qū)開展的路建活動是一項要求非常嚴格的項目。與之相關的設計會受到許多要素的作用,比如地形等等的一些要素,使得它變得非常的繁瑣。所以,設計的時候要結合所在區(qū)域的具體情況認真分析,確保經濟性符合規(guī)定,同時還要保證環(huán)境效益良好。
參考文獻
[1]公路設計手冊路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JTG D30-2004,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2011年8期(總第80期)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