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切理論都來源于實踐,中職德育課也不例外。怎樣讓中職德育課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此文談了三點體會:教師的行為是一部活的德育課教材;建立多種與學生溝通的渠道;從師生活動中積累課堂素材。
【關鍵詞】潛移默化 心靈交流 鮮活素材
“老師,上德育課有什么用,工作又用不到……”
這是學生和我的談心,雖然反映了對德育課認識上不足,但言而由衷,是一種真實意思的表達。這不得不令我們反思:怎樣讓中職德育課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
我想學生的話在某種意義上是對我們教學方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切理論都來源于實踐,中職德育課也不例外。我們有必要將德育課上的理論還原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調動學生的感性體驗,在他們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我在教學實踐中在以下三個方面有著深刻的體會。
一、教師的行為是一部活的德育課教材
課堂上正面的德育教育,要求學生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墒切Ч⒉蝗缢?,想要糾正、改變的負面現(xiàn)象,經過正面教育,有時反而遇到抵觸,甚至得以強化。而教師的平時的行為對學生的思想卻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謂身教勝于言教。
有一天,我值班。晚自習前,隔壁班的一個學生和我任課的班上一個學生發(fā)生爭吵,跑到我們班上,如果不是學生干部及時阻止就有可能打起來。等我趕到教室時,走廊里聚集了許多人,兩個班的學生都很激動。隔壁班有一個同學“喂!喂!……”沖我直嚷,話語中帶有許多不敬,我并沒有在意這些,想盡量弄清情況,解決問題。
可自己帶的班上學生生氣了,說:“老師,你太慈祥了,這樣他們會更欺負我們班的!”
回到班上后,我首先讓當事者檢查自己的行為,接著我反過來問他們,要是你處在老師的位置你會怎么辦?有的說要狠狠整他一頓;有的說連尊敬老師這起碼的禮貌都沒有,可以給他“上一課”……
“依你們的做法,想必矛盾越來越激化,那班級間還怎么相處呢?你們即將走上社會,你們必然和許多陌生的上司、同事相處。將會遇到比我遇到的要復雜得多的情況,”我停了一會兒,看得出他們全定神地望著我,“走上社會如同許多人同時坐上了公交車,如果只為被人踩一腳就大動干戈,那怎么能生存呢?所以你們現(xiàn)在開始就要學會心理的自我調控,遇到糾紛,先讓自己冷靜一分鐘,僅僅一分鐘,權衡好輕重。在今后的生活中卻會省去許多因青春期心理的動蕩性帶來的惡果?!蔽肄D過身在黑板上寫下“沖動是魔鬼,得理也要讓人”。
第二天,幾個當事人主動向班主任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與其說這是正面教育的結果,還不如說是我的所做所為潛在地影響了他們,十幾歲的孩子服的就是你自身的行為。
二、建立多種與學生溝通的渠道
德育課是心靈交流課,搭建師生間心靈的橋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建立多種了解學生的思想的渠道: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過去;與班主任交流,談學生的周記;與語文老師交流,談學生的作文;課下與學生談心;觀看德育課教學影片,寫觀后感……
平時他們不好說的話,可能在周記作文中流露出來,有一個男生在周記中反映他喜歡上了一個女生,但不知道怎么辦?
在上到《增強自律能力》的“杜絕早戀行為”一課時,他特別認真,課后,他和我走在一起,他問我:
“老師您什么時候戀愛的?”
“高中吧,那時候,也算不了什么談戀愛,只是暗中喜歡罷了?!?/p>
他不知道我對他的情況已有了解,我比他更迫切地想深入地交流。
接下來我們談了很長時間,我委婉地談了早戀的危害性,過早的性行為有可能會給所愛的人帶來無可挽回的傷害。如果真的愛對方,可以把這份感情珍藏到工作以后,對正在成長的雙方都有利。他鄭重地點點頭說:“老師,我懂了?!?/p>
班上作文欄里有一篇作文描述了一位男生的痛苦:這個學生的爸爸長期在外打工,只有自己和奶奶在家。以前在家除了要錢外,從來沒有給父母打過電話,來到新學校后,想起父母的不容易,就想打個電話問候問候。沒想到他爸一聽是他的電話就劈頭呵斥:“你又要錢了?……”他痛苦地放下電話,雖然他沒有一絲對父親的責怪。后來從班主任那里還了解到,在以前的中學有喝酒、打牌等一些不良習慣。
在上到《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一課時,我引用了這個例子,課上通過和他的討論,真實自然地體驗到愛和尊重的需要其實比起物質意義上需要更強烈,我們不但需要別人的愛,我們也需要愛別人,需要有愛別人的能力。而且愛別人就是幸福。
平時建立多種交心渠道,多留心學生的生活,由于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課堂氣氛也會活躍得多。
三、從師生活動中積累課堂素材
中職學生相對于普高學生,在學習方面一般都比較困難。與之相隨的,在學校里是最被老師忽視的一個群體,作業(yè)幾乎不被批改,位子大都坐在后排。在家里一旦被問到成績,頭也抬不起來。自卑閉鎖的心理相對較重。
感謝上帝,當他對我們關上一扇門時,總不忘為我們開一扇窗。學習上的挫折,使孩子們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更多地投入在諸如打球、唱歌、跳舞、看小說等非中考科目上,當然也有不少沉迷于網絡。他們來到我們學校,可能是“學困生”,但絕不是“能困生”。
所以,中職學校的學生需要大量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他們在班級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中受到鼓勵,找到自信。
這也是德育教師走近學生生活的契機,球場上,我們可以是裁判,節(jié)目主持選拔賽上我們可以是評委,晚會上,我們和學生一起放開歌喉,學雷鋒活動中,我們和學生一起撈湖里的垃圾……
共同的活動不但增進了師生之間情感,也為德育課的教學帶來鮮活的素材,“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課堂上在講到“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時,由于概念抽象,其深刻的心理學內涵學生很難接受。在我剛上講臺時,我講得滿頭大汗,學生聽得索然無味,昏昏欲睡。由于在平時經常深入到學生生活中,感性的例子信手拈來。
“什么叫自我實現(xiàn)呢?我們有手、腳,我們打球了,我們有聲帶,我們唱歌了,我們有眼、腦,我們學知識了,工作了,這叫自我實現(xiàn)。球場上我們的女生聲嘶力竭地呼喊,男生們生龍活虎,拼了命地防守和進攻,這是他們充分地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并實現(xiàn)著它。這是人最高的需要。
“那什么叫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呢?這個價值有著社會意義,是社會對個人重要性的衡量。我們馬上走上工作崗位,同樣是電焊工,有人在單位里不可或缺,有人可有可無;同樣給皮革上色,有人年薪上十萬,有人三千不到。有人有潛能,可成天沉迷于游戲,不被社會所重用,就像有人歌能唱得很好,卻羞于上臺,就談不上價值;有人平時學校表現(xiàn)一般,品性優(yōu)良,但得到上司賞識,身居重要工作崗位。就像一個杯子,你也是一個杯子,或許你這個杯子比他看上去更漂亮,但他的杯子裝了水。他的杯子,就有了價值。
“什么是人才,不是貼上大學生的標簽就是人才,而是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掌握高尖技能,并為社會所重用的,就是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才?!?/p>
不同于以往空洞的說教,始于學生實際活動,終于學生切實的生活。這樣上德育課更有實效性。
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作為德育課老師應努力將課內抽象的理論滲透到學生點滴生活之中,讓德育課走進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