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在物理學的發(fā)展中有著巨大的意義和推動作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多媒體演示形態(tài)正日益成為物理演示實驗的一種重要呈現手段。它具有聲像并茂,感染力強,再現迅速,重復性好,快速處理實驗數據,能突破時空限制等特點,可以把各種物理現象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中顯示出極大的優(yōu)越性。在課堂實驗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充分、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愿意學習的心態(tài)和獲得成功的需要,真正有效地激發(fā)和維持學生長久的學習動機。當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就能自覺能動地學習,積極開展創(chuàng)造思維活動,起到充分發(fā)揮認知主體的作用。將多媒體運用到課堂實驗教學中去,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
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演示實驗可見度很小,不便學生觀察。如“條形磁鐵周圍的磁場”要想使全班學生看清楚,教師必須繞教室一圈輪流讓學生觀察,這樣既費時,效果也不好,若運用投影放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實驗中的許多基本儀器、儀表,如電流表、電壓表、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的使用和讀數,學生在課堂上第一次接觸,加上儀器本身小、刻度小,可見度差,給教學造成困難,成為不應有的教學難點。還有在物理演示實驗中,教師在講臺上演示,教室后面的學生往往不容易看清楚。在演示時采用電子投影儀將實驗直接投影到屏幕上,使實驗“變小為大”,這樣就能夠使學生觀察清楚,強化感知并避免部分學生離得遠看不清的弊病,可見集圖、聲、文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將生活本身、事物實貌活生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眼耳并用,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全面感知學習對象,實現抽象到具體的轉化,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展現物理過程
有的實驗如LC回路的電磁振蕩實驗雖然通過演示實驗可以觀察其現象,但無法看到這一現象產生的過程,學生難以理解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難以掌握與之相關物理量(如電場、磁場、電流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像這樣的演示實驗我們可以將所有實物演示后反映出來的抽象知識,再利用多媒體演示形象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目睹其微觀過程獲得感性認識,使學生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進而加深對實驗現象、結論的理解。波的形成和傳播、波的干涉衍射、自感現象、碰撞、磁化、靜電感應等演示實驗我們都可以采用這種方式突破難點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展現物理過程,實現靜態(tài)的物理過程動態(tài)化分析、動態(tài)物理過程靜態(tài)化分析、微觀的物理過程宏觀化分析,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物理過程。
三、運用多媒體呈現課堂上無法完成的實物演示實驗
有的實驗如α粒子散射實驗無法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實驗。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是靠掛圖、板書以及教師講授來進行,學生學習缺乏感知,結果使學生難以對這部分知識進行分析理解,為教學設置了難點。對這樣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的實驗,可采用多媒體模擬演示,讓學生觀看無法親身實驗的現象,使學生獲得具體明確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減少學生因缺乏感性認識而對物理結論難以理解的困難。這樣的實驗很多,如理想斜面實驗、布朗運動、康普頓效應、日食、月食、原子核裂變等,我們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合理運用多媒體可以把復雜抽象的物理過程生動、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便于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和仔細觀察,從中得出正確結論,改變過去那種光靠教師單純口授,或應用掛圖、板書等傳統(tǒng)媒體進行“灌”、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將多媒體技術與演示實驗相結合為師生提供了探究的平臺,不僅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參與,加大課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留給學生更充裕的討論、動手操作時間,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