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非常注重每節(jié)課的導入。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笔堑?,好的導入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在此,我覺得語文教學要想精彩導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用故事增加趣味
針對學生愛聽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時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趣聞,從而使學生思路開拓,興趣變濃。
如在講授《金岳霖先生》一課時,我講了金岳霖先生“忘我”的故事:“金岳霖先生常常專注于學問,有時弄的連自己的姓名也忘記的地步。據冰心講,有一次金岳霖告訴她一件事,說一次出門訪友,到人家門口按了門鈴,朋友家女仆出來開門,問金岳霖‘貴姓’,他卻怎么也想不出來,沒有辦法,他對女仆說,你等一下,我去問問我的司機,驚得那位女仆半天說不出話來。告訴冰心這件事時,金岳霖還幽默地說,我這個人真是老了,我的記性壞到了‘忘我’的地步!”聽完這則小故事,學生在快樂的笑聲中明白了金岳霖先生是多么專注于學問,那么讀了《金岳霖先生》這篇課文,就更能了解金岳霖先生,更想學習這一課了。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故事之中增添濃厚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用游戲開啟心靈
游戲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開啟學生的心靈。在新課程改革之初,我曾去外地聽課,其中有一節(jié)課讓我記憶猶新。
一上課,老師先讓學生們做了一個游戲。他找了兩個同學,讓他們蒙上眼睛,在教室走上一圈。兩個同學下意識的伸出雙手,小心翼翼摸索著在教室里走,磕磕絆絆地終于完成了任務。老師讓他們談談剛才的感受,他們說,走的時候很害怕,眼前一片漆黑,覺得十分不方便。老師接著說:“盲人的生活就是這樣,一片漆黑,十分艱難??墒怯羞@樣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失去了語言,永遠生活在寂靜與黑暗之中。海倫·凱勒就遭遇了這樣的不幸,可她卻取得了超出常人的成就,并且以自己勇敢的方式與杰出的成就震撼了世界,成為人們的‘精神楷?!?。那么,海倫·凱勒巨大的生命力量究竟源自何處奇跡又是怎樣出現(xiàn)的呢?《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jié)選)》會讓我們找出答案?!?/p>
這一個游戲,這一席話,深深吸引了同學們,也吸引了聽課的教師,大家很快就沉浸在這個情境之中。
三、用音樂渲染氣氛
錄音有課文朗讀帶和與課文相關的樂曲,朗讀帶既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能,又能讓學生沉浸在朗讀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之中。樂曲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調。
如講《荷塘月色》時,可先讓學生聽《月光》讓學生感受荷塘月色下詩一般的優(yōu)美意境。同樣,蘇軾的《赤壁懷古》、張若虛的《春花江月夜》等都有相應的樂曲。除了播放相應的樂曲,還可以播放與文意相符的歌曲,如講《林黛玉進賈府》時,可播放歌曲《枉凝眉》感受到寶黛二人的情感。符合情境的旋律,更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再如講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可先播放黃磊的歌曲《再別康橋》……
四、用競賽啟迪智慧
導入是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教材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導語追求新奇性與藝術性時不能忽略導語的知識性。讓導語和教學新知緊密聯(lián)系起來,既能使學生了解本課文的學習內容,又能明確本課文的學習目標,這樣,更容易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中。
學生們思想單純,爭勝心強,用知識競賽的方式,比較新穎,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在學習《再別康橋》一課時,我先設計了一個小小的知識競賽——詩歌接龍。我說上句,要求學生接下句,對接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我說“桃花潭水深千尺”學生接“不及汪淪送我情”;我說“海內存知己”學生接“天涯若比鄰”;我說“勸君更進一杯酒”學生接“西出陽關無故人”……然后,我又問學生這些詩句是表達什么感情的,學生很容易就知道這些都是表達離情別意的,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印象,也激活了課堂。學生以極高的興趣學習了這首詩。
五、用生活體驗調動情緒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說明文,相對比較枯燥,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怎樣開個好頭呢?
我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學生的生活體驗來導入。一上課,我先問學生吃過荔枝沒有,學生一齊說:“吃過!”,我便又說:“誰能說說你吃過的荔枝是什么樣子,什么味道的?”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然后我又找同學回答,他們有的說荔枝的殼很粗糙,疙疙瘩瘩的,有的說荔枝吃起來又酸又甜……
這一熟悉的生活體驗使全班的同學都興奮起來,拋開了低落的情緒,為上好這一課掃除了情緒障礙,學生有了好心情,課堂的進展就順利多了。
六、用熱點事件激發(fā)情感
新課程提出了大語文的理念,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老師要善于把死的課本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熱點,讓語文也變得鮮活起來。生活中,每天都有一些熱點事件發(fā)生,老師要關注國內外大事,并用這些熱點作紐帶,作為導入新課的載體,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也可以很好地激活課堂。
例如,在學習《勃蘭特下跪贖罪受到稱贊》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今天作為二戰(zhàn)戰(zhàn)敗國的日本不承認他們的戰(zhàn)爭是侵略戰(zhàn)爭,他們竟篡改教科書,歪曲歷史。但同為戰(zhàn)敗國的德國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呢?去年是二戰(zhàn)勝利60周年,很多國家的元首都參加了在俄羅斯舉行了重大的慶典活動,德國領導人真誠地表達了德國人民的歉意,他們認為法西斯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德國人民對歷史的正確態(tài)度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擁護和贊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反映這樣題材的新聞《勃蘭特下跪贖罪受到稱贊》?!边@樣,用時事熱點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學生們對這一課的學習也更認真了。
七、用背景引起共鳴
介紹作者寫作時的相關背景,讓學生了解關于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一些信息。中學語文不僅選編了一些現(xiàn)代作品,而且還選編了古代、當代作品,甚至還有外國作品?,F(xiàn)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當代作品、外國作品就會給學生的理解制造障礙。為了消除這些障礙,就應該在導語中述說歷史知識、時代背景,讓學生理解文意,與作品產生共鳴。
如我在講古文《鴻門宴》時,先掛出劉邦項羽進軍路線圖,再介紹劉邦與項羽相爭時的軍事形勢:“在秦末農民起義軍中,有兩支聲勢浩蕩的隊伍,一支是劉邦的隊伍,一支是項羽的隊伍。楚懷王曾與他們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先破咸陽,項羽大怒,欲擊劉邦。當時,項羽兵四十萬,劉邦兵僅十萬在霸上。項羽欲擊劉邦易如反掌。劉、項兩軍相距四十里,戰(zhàn)爭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而欓T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舉行的一次宴會,它揭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這次宴會包藏殺機,是一場明爭暗斗,扣人心弦的政治斗爭。請看偉大史學家司馬遷的筆下是如何描寫的吧!”這樣介紹了鴻門宴的政治背景、軍事形勢就易于進入課文的講解之中。
總之,導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課堂導入應以學生為本,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在變化中導入,在導入中變化。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用精彩的導入,激活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語文課堂像春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
★作者單位:江蘇沭陽縣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