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有以下規(guī)則——
每位同學不僅僅是學生,同時還是玩家;
每位玩家都有自己的編號,除了我和玩家知道真實姓名外,其他玩家都不知道其他玩家的姓名,但知道編號;
我會建立一個公共郵箱,所有玩家每做一次任務(作業(yè)),都將任務發(fā)至此郵箱,我批改完每一次任務后,玩家的經(jīng)驗值(成績)都會實時更新。除了玩家能夠看到自己的經(jīng)驗值外,其他的玩家也能看到;
還會有一些副本(特別任務),愿意做的玩家可以前來刷分,刷了增加經(jīng)驗值,不刷不增加也不減少經(jīng)驗值;
這門課中還會出現(xiàn)以團隊方式做戰(zhàn)的任務(PVP——player vs. player),玩家可以自由組合,團隊之間PK,我會提前設定分值,每個團隊通過PK獲得這些分值;
你最終的經(jīng)驗值就是這門課的成績?!?/p>
這些新規(guī)則,是這門課游戲化1.0版,以后,還會有2.0、3.0版……比如,在2.0版中,我會邀請同學為這門課建立一個網(wǎng)站,每個學期選這門課的同學以學號和密碼注冊、登陸,已選過這門課的同學的賬號也不會隨著課程的結束而自動消失,他們仍然可以前來“潛水”,觀看正在選課的學弟學妹們的進展,并可以吐槽或伸出援手;在3.0版中,每位選課的同學不但能登陸,還會有自己的頁面,他們會經(jīng)營自己的“跨文化研究”,其他同學都可以前來對文章或活動發(fā)表評論,賺取經(jīng)驗值……
其實,游戲化1.0版來自我和“道特”同學的討論。
道特同學的綽號,來自于他對DotA的專業(yè)和沉迷。我不知道他到底專業(yè)到什么程度,但是,他的期末論文居然是以DotA為題,跨文化比較不同國家玩家在團隊合作、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的差異。這已經(jīng)很特別了。更神奇的是,他在做presentation之前,教室里涌進了一班人馬,拍照的拍照,鼓掌的鼓掌,專門為他喝彩加油。我和選課同學都被震撼了,這才知道——游戲打得好,也有粉絲的。
學期結束后,我專門找道特同學聊怎樣把這門課程游戲化。沒想到我談了想法后,他連連搖頭:“學習怎么能像玩游戲那么輕松和入迷呢?除非你不要求我們學那么多東西?!?/p>
“我的學習目標不能降低,但希望用網(wǎng)游的基本要素。網(wǎng)游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有競爭?。】梢源驍κ?,而且金錢和經(jīng)驗值會不斷上升。”
“除了打敗對方,競爭會被量化嗎?”
“會啊,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經(jīng)驗值和裝備,剛進去都是從0開始,玩之后經(jīng)驗值和裝備會逐漸增加??梢灾苯涌吹秸麄€服務器其他角色的排名。這對玩家刺激很大?!?/p>
“我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個分數(shù)看板呢?每次作業(yè)得多少分都在看板上?!?/p>
“老師,這個分數(shù)要即時反饋才有意義。玩游戲時是馬上看得到分數(shù)的。如果我們期末才看到成績,就沒有意義了?!?/p>
“我平時給大家評了成績之后可以馬上公布給大家,并讓大家看到累積的分數(shù)。不過,公布所有同學的分數(shù),總歸感覺不太好。如果你的分數(shù)被別人看到,你會有什么感受?”
“我無所謂。不過,可以通過小技術來解決,比如,開學時大家各寫一個自己想用的ID,然后在上面寫好名字交給您,在分數(shù)板上顯示的是ID,只有當事人知道自己的成績,保護了隱私,但又可以看到整體的成績?!?/p>
“嗯,這聽上去不錯。網(wǎng)游中還有什么吸引你?”
“打得好就有獎勵??!有些游戲就是直接的金錢獎勵?!?/p>
“我沒辦法金錢獎勵,但可以用加分等方式做。游戲中還有什么吸引你的嗎?”
“游戲中會有各種任務,我特別喜歡挑戰(zhàn)那些難的任務?!?/p>
“我也可以設置特別任務,愿意做就做,做了有加分,不做不加分。游戲中還有什么吸引你的嗎?”
“團隊作戰(zhàn)。每次游戲我們都是一個團隊一起對抗另外的團隊,團隊在一起很開心,大家會有任務分工,每次還會有總結。有時也發(fā)展成線下的友好團隊。網(wǎng)游團隊中的分工是非常明確的,這一點在教學中大概也很難的。誰會甘心一直做配角??!”
“這也是一個難題。但團隊的分工是在團隊內部自發(fā)形成的,現(xiàn)實中團隊的互動可能更復雜,分工是可以變化的。另外,你能說說你游戲怎么能玩得那么好嗎?”
“多玩多琢磨唄!別人要花我這么多時間,肯定也很精通了。也許……可以多布置作業(yè)。不過,這樣做是不是對學弟學妹們太不厚道?”道特同學呵呵地笑了起來。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會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活動,比如,以小組形式要求同學們走街串巷,觀察大街、商店里的人,在每堂課開始時做一些warm-up(熱身)游戲,或上課時進行角色扮演。但對于游戲化,這是我第一次采用,我希望讓體驗式學習更接近游戲的話語系統(tǒng)和流程。
游戲化教學說到底也是種體驗式學習,它符合體驗式學習的幾個特點:學生是主體,強調通過實際操作和個人體驗來學習,學生有情感投入。但游戲化有它特定的話語系統(tǒng)、目標、角色設定、通用規(guī)則、競技要求和反饋機制,這部分無需教育者再創(chuàng)造,教育者要做的只是把教學活動有機地鑲嵌在其中。這并不容易,因為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并沒有經(jīng)歷過網(wǎng)絡游戲的鍛煉和洗禮,我們需要接受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反哺,轉變自己的思維。不管教育者是否喜歡游戲,在游戲中泡大的孩子已進入大學,用他們熟悉的話語系統(tǒng)和思維方式和他們對話,傳授知識將更順暢。
(感謝郭凌峰同學的“技術”支持)
責任編輯:尹穎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