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頻繁的首腦會面,英國著名外交家哈羅德·尼科爾森曾有如下判斷:盡管這種方式有時倉促、不精確、不嚴密,但它確能帶來“討論中的絕對坦白”。
只不過,當這種“絕對坦白”被麥克風無意間從私人交流轉(zhuǎn)為庭堂之言時,由此引發(fā)的風波往往也令當事者始料未及。
2012年3月26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與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交流“悄悄話”時忘記關(guān)閉話筒,于是再次上演了麥克風“傳輸秘密”的外交戲碼。
奧巴馬成“失言大王”
大概是因為臺面上的話不能句句達意。3月26日當天,趁著核峰會會晤梅德韋杰夫后的拍照時間,奧巴馬湊身與后者私聊起來。
“所有這些問題——尤其是導彈防御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重要的是他(俄羅斯新當選總統(tǒng)普京)應該給我空間?!眾W巴馬表示。
梅德韋杰夫用英語答道:“是的,我明白。我理解你提出的有關(guān)空間的信息,即你需要空間?!?/p>
奧巴馬接著說:“這是我的最后一次選舉。我當選后,我將擁有更大的靈活性?!?/p>
“我明白。我將把這個信息傳達給弗拉基米爾(普京)?!泵返马f杰夫最后說。
孰料,桌上未關(guān)閉的麥克風適時讓拍照的記者們將這段“秘聞”盡收耳底,隨后媒體公之于眾,掀起了美國國內(nèi)對奧巴馬“靈活論”的爭議。
成也蕭何,“禍”也蕭何,奧巴馬曾因雄辯口才入主白宮,卻又因麥克風陷入“失言”危機,而這并非是他的第一次教訓。
去年11月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在和奧巴馬的一次私下交談中談到了以色列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薩科齊說:“我不想再見他了,他是個騙子?!眾W巴馬回應道:“你也許對他感到反胃,但與你相比,我不得不更經(jīng)常與他打交道。”
同樣因為開啟狀態(tài)的麥克風,兩人這段本不對外開放的雙邊會談得以向媒體“直播”。當時,外界把奧巴馬的話解讀為,他不愿意和內(nèi)塔尼亞胡打交道。
此言一出,輿論嘩然。以色列媒體報道說,以民眾非常憤怒,他們不敢相信盟國竟然這樣評價該國總理。而以色列政府雖然對此沒有公開回應,但在猶太人游說集團影響頗深的美國,奧巴馬所受的壓力不言自明。
事發(fā)數(shù)天后,有以色列官員透露,薩科齊給內(nèi)塔尼亞胡發(fā)來一封私人信函,重申兩人“友誼”;同時,奧巴馬也致信內(nèi)塔尼亞胡夫婦,借悼念內(nèi)塔尼亞胡岳父亡故,奧巴馬問候道:“我們與你們倆一同思念和祈禱?!?/p>
美國歷任總統(tǒng)頻繁出糗
奧巴馬借信“滅火”,彌補私人關(guān)系的效果未知。而細數(shù)那些曾被麥克風“出賣”的政要,美國的歷任總統(tǒng)“中招率”卻高得驚人。
其中,里根的“失言”最驚心動魄。1984年8月,時值冷戰(zhàn)期間,擔任美國總統(tǒng)的里根計劃發(fā)表一篇關(guān)于美國經(jīng)濟問題的講話,國內(nèi)各大媒體聞訊趕來采訪。正當記者們忙于準備時,總統(tǒng)的聲音突然從擴音器中傳出:“親愛的美國同胞們!我很高興地告訴你們,本人剛剛簽署了一項法律,宣布蘇聯(lián)為不合法政府。5分鐘后,美國將轟炸蘇聯(lián)?!痹趫霰娙藷o不目瞪口呆。
其實,這只是里根演說前測試麥克風時的一句玩笑話。不過,當這段言論傳至蘇聯(lián)后,蘇聯(lián)不僅發(fā)表公開聲明譴責里根,還一度向特種部隊司令部命令“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美蘇險由此引發(fā)戰(zhàn)爭。
多年后提及此事,里根也備感懊惱,他曾對一位好友回憶說,“我當時真的并沒有想過要在5分鐘后轟炸蘇聯(lián)”,“我以為此時麥克風還沒與導播室連線呢。話一出口,我也意識到,自己玩得委實過火,這太不應該了”。
與里根的“玩笑”相比,小布什的“失言”大多流露出的則是真性情。
2000年,小布什在美國總統(tǒng)大選期間大罵《紐約時報》記者為“白癡”。他罵道:“真是白癡?!彪S即,小布什的競選搭檔切尼附和說:“沒錯,而且是第一!”兩人都不知,當時麥克風沒關(guān)。
6年后,在俄羅斯舉辦的八國峰會上,小布什再遭麥克風“泄密”。他當時在峰會的早間餐會時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耳語”4分鐘,盡情展示了自己對敘利亞援助真主黨襲擊以色列等國際問題的看法。
“他們需要做的是讓敘利亞和真主黨停止做這些狗屁事,該結(jié)束了?!毙〔际哺嬖V布萊爾。其中的“他們”被普遍推測為俄羅斯。
小布什還表示,他不會在當天的峰會上說太多的話,不像某些國際領導人?!拔也粫衿渌艘粯诱f該死的冗長的話。一些人說得太多了。”
最后,如果不是布萊爾及時發(fā)現(xiàn)了未關(guān)的話筒,小布什還要繼續(xù)這樣“罵”下去。不過,兩位領導人都很會掩飾尷尬。時任白宮新聞發(fā)言人的斯諾說:“(得知話筒沒有關(guān)閉后),他(小布什)的第一反應是‘我說了什么?’,我們給他看了記錄本,然后他轉(zhuǎn)了轉(zhuǎn)眼睛,大笑。”而布萊爾峰會后則自我解嘲地說這是“透明政府”,并笑著敲了敲面前的話筒。
為人身攻擊埋單的英國首相
“該死的”、“狗屁事”……以“牛仔外交”著稱的小布什卻還不是麥克風前“罵”得最狠的領導人。
英國史上最糟糕的麥克風政治風波發(fā)生在1993年,主角是時任首相梅杰。他罵內(nèi)閣部分成員是“野種”,聲稱他們會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事后,他遭到了國內(nèi)嚴厲的指責。
類似因人身攻擊而引發(fā)政府危機的還有英國首相后來的繼任者布朗。
2010年4月,布朗造訪社區(qū)為選舉造勢。其間,一位66歲的女性工黨成員對布朗表示,她和家人一直支持工黨,并就東歐移民、福利金領取、國債等議題頻頻向布朗發(fā)問。
布朗似乎招架不住,回應頗為吃力。在評價這位女性“出身良好”后,布朗看似友善地結(jié)束對話,返回車中。
但他一上車后立即“原形畢露”,向助手發(fā)泄怒火:“那是場災難。根本不該讓我和那個女人見面。誰出的主意?”布朗形容道:“(她)什么都問。她就是那種偏執(zhí)的女人。”
也許是太過激動,布朗“泄憤”時并未意識到所佩戴的微型麥克風仍在開啟中。于是,首相“偏執(zhí)狂”的言論當天便成為英國數(shù)家報紙網(wǎng)絡版的頭條新聞。
由于正值英國議會下院選舉在即,一些分析師認為布朗此番出丑很可能影響工黨選情。而意識到事態(tài)嚴重的布朗也不得不親自登門向當事人道歉。
“毫無疑問,我為自己的無禮言語道歉,我再也不會說這樣(無禮)的話?!苯邮苊襟w采訪時,布朗手抵額頭,羞愧難掩。
“幽默”的風險
“閑時莫論人之非”,這句中國古語對陷入“麥克風門”的外國政要們同樣適用。不過,偶爾恰當?shù)摹坝哪秉c到為止,即使被泄露也無傷大雅。
2006年,時任俄羅斯總統(tǒng)的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接待了來訪的前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感謝”一個忘記關(guān)閉的麥克風,于是有了下面一段關(guān)于前以色列總統(tǒng)卡察夫性丑聞的有趣對話——
普京對奧爾默特說:“請代我向你們的總統(tǒng)問好,他真令我們吃驚!”
“我們以前都不知道他如何應付10個女人呢?!逼站┱f。此言一出,頓時引來一陣會心的大笑。而奧爾默特接下來話的也頗有弦外之音:“如果我是你,我就不會羨慕他。”
當然,玩笑開不好時,并非所有人都能大度地一笑了之。
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稱得上“宰相肚里能撐船”。1997年,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北約會議休息期間,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批評美國政府,還吹噓加拿大根本不怕美國,甚至開玩笑說:不等克林頓來開會了。但得知此事后,克林頓不以為然,反而稱贊克雷蒂安是位“偉大領導人”。
相形之下,布萊爾和希拉克的“過招”還顯得有些“酸溜溜”。
2005年7月,在八國峰會召開前幾天,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和德國總理施羅德在俄國舉行私人會晤時,希拉克開玩笑地說:“英國人為歐盟農(nóng)業(yè)所做的惟一貢獻就是瘋牛病……”
在施羅德和普京的一片笑聲中,希拉克還提起前北約秘書長喬治·羅伯遜請他吃過一種“令人胃口大傷”的東西(暗指蘇格蘭特產(chǎn)哈吉斯腸)。他說:“這正是北約的問題所在?!?/p>
希拉克自以為賣弄“幽默”的一番話,沒想到被法國《解放報》公開刊登,這加重了峰會舉辦地、蘇格蘭愛丁堡人的怒火。在針對峰會舉行的示威活動中,街頭抗議者與警察發(fā)生了激烈沖突,造成20人受傷,90人被捕。緊接著,《泰晤士報》以“希拉克嘲弄英國,街頭沖突爆發(fā)”為題,大做文章;其他英國媒體也評論認為,希拉克的話是對英國的侮辱。
不過,彼時遠在新加坡參加倫敦申奧團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強壓怒火,在記者會上反而笑著表示,自己不會對希拉克的這些言論做出反應。他說:“特別是此時此刻,我不想受牽引,往那條道路走?!?/p>
然而,布萊爾事后仍被認為“含沙射影”地回敬了希拉克。在被問及是年八國峰會的議題時,他這樣答道:“馬上要舉行的八國峰會不會虎頭蛇尾,因為果真那樣就太不符合外交慣例,因為我們馬上要見到的是一些非常懂外交禮儀、說話非常有策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