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Leech 于1983年在合作原則的基礎(chǔ)上提出禮貌原則,以更好地分析語言交際中的話語。本文運用禮貌原則對《紅樓夢》中林黛玉與薛寶釵的部分話語片段進行了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林薛二人在對待長輩和同輩時會采取不同的語言策略。
關(guān)鍵詞:禮貌原則,話語分析,林黛玉,薛寶釵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1-0000-02
一、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國內(nèi)引進西方語言學(xué)理論,國內(nèi)學(xué)者開始將現(xiàn)代語言學(xué)理論應(yīng)用于《紅樓夢》的研究。其中,不乏學(xué)者從翻譯理論、詞匯角度、面子理論、話語分析、話輪轉(zhuǎn)換等角度研究《紅樓夢》的原作及譯本。本文將運用禮貌原則分別對林黛玉與薛寶釵的話語進行分析,試圖讓讀者在領(lǐng)略林黛玉與薛寶釵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的同時,可以更好地理解兩人不同的性格及命運。此外,鑒于《紅樓夢》有多種版本,本文的文本分析材料從最接近曹雪芹原意、經(jīng)霍國玲、紫軍校勘的《脂硯齋全評石頭記》[1]中選取。
二、禮貌原則
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s)多用于語篇、會話、話語分析,而其提出可以追溯到Grice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s)。根據(jù)Grice的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論,一條隱含的原則決定語言使用的最大有效性(Huang,2007)[2],即人們?yōu)榱诉M行有效的交流而遵循合作原則。合作原則往往假設(shè)交際雙方在使用語言時是理性的。然而,交際中,人們常常會違反合作原則而不影響交流,因此交際中所使用的語言就有了會話含義。為了解釋這一點,Leech于1983年提出禮貌原則以修正合作原則(Mey,2001)[3]。禮貌原則包括六個準則: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揚準則、謙虛準則、一直準則和同情準則[4]。其中,每個準則又包括兩條次則。本文采用Leech的禮貌原則對林黛玉以及薛寶釵的話語進行分析。
三、林黛玉的話語分析
歷來紅學(xué)學(xué)者對林黛玉褒貶不一,但無可否認的是,林黛玉斷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酸妒女子——這一點可從《脂硯齋全評石頭記》中的各類批注中看出,此處不再贅述。作者試圖通過運用禮貌原則對林黛玉的話語進行分析,以揭示其語言藝術(shù)。
例一:邢夫人苦留吃過晚飯去,黛玉笑回道:“舅母愛恤賜飯,原不應(yīng)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lǐng)賜去不恭,異日再領(lǐng),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第三回,P40)[1]
初入賈府,黛玉拜見完賈母之后,賈母命其去拜見兩個舅舅。邢夫人代賈赦接待黛玉。邢夫人極力挽留黛玉吃晚飯,用意有二:一是討好老太君。黛玉是遠客兼賈母的心頭肉,留黛玉吃晚飯足以顯示對黛玉的熱情與關(guān)心,讓老太君賈母滿意邢夫人對賈母亡女之遺女的態(tài)度,借而以討賈母的歡心。二是憐惜黛玉。黛玉年紀小小就痛失至親,長途跋涉來投奔外祖母,且雖然年紀不大卻談吐不俗,邢夫人對黛玉自然不免有憐惜之情。
對此,黛玉當然了然于胸。她通過遵循贊揚準則和同情準則、違背一致準則以及遵循得體準則而作出一番合情合理的回答。黛玉說“舅母愛恤賜飯,原不應(yīng)辭”,首先肯定了邢夫人的一片盛情,盡量稱贊他人,同時表示自己已經(jīng)心領(lǐng)此情,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這些符合禮貌原則中的贊揚準則以及同情準則。接著,黛玉說“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lǐng)賜去不恭,異日再領(lǐng),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边@與邢夫人苦留黛玉吃飯相違背,看似造成了雙方的分歧,違背了一致原則,但黛玉最后提出“異日再領(lǐng)”,實質(zhì)上讓別人少付出,因此符合得體準則。黛玉此番回答不僅并沒有造成邢夫人的不快,還取得了邢夫人的同意與理解。黛玉年紀雖小,在長輩面前卻應(yīng)答自如。
例二:可巧……黛玉含笑問他說:“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那里就冷死我了!”雪雁道:“紫鵑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來的?!摈煊褚幻娼恿耍г趹阎?,笑道:“也虧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fēng);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些!”寶玉聽了這話……薛姨媽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們記掛著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媽不知道。幸虧是這里,倘或在別人家,豈不惱?難道說就看的人家連個手爐也沒有,巴巴的從家里送來?不說丫頭們太過于小心,只當我素日是這等輕狂?!保ǖ诎嘶兀琍118)[1]
丫環(huán)雪雁冒雪為黛玉送手爐,本應(yīng)受到黛玉的贊賞,卻被黛玉出言譏諷?!罢l叫你送來的?難為他,那里就冷死我了!”這番話明顯違背了贊揚準則:盡量少貶低別人,多稱贊他人;同時也違反了一致準則: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雪雁辯解說是紫鵑所差,黛玉還是對雪雁進行說教。表面上,這還是違反了禮貌原則中的贊揚準則和一致準則,斥責雪雁只聽紫鵑的話,而不聽自己的話。實質(zhì)上,黛玉這番話另有所指,借訓(xùn)雪雁之機譏諷寶玉聽從寶釵之勸改喝熱酒。寶玉與寶釵對黛玉的這番話心神領(lǐng)會,卻沒有接過話頭,避免了唇槍舌戰(zhàn)。
由于黛玉與薛家并沒有直接親戚關(guān)系,薛姨媽也不便阻止黛玉,只能好言相勸。對此,黛玉首先說“姨媽不知道”,對薛姨媽之前的觀點進行了否定,這違背了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黛玉接下來說的話的言下之意即自己是在薛姨媽的住所,薛姨媽了解自己的身體,所以不會介意丫環(huán)們的這些小心。黛玉此番話是從薛姨媽角度出發(fā),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同情準則,既從心理上拉近了與薛姨媽的距離,又撇去了之前自己譏諷寶玉之嫌,實在是一舉兩得。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與長輩的相處中,黛玉即便不同意長輩的觀點,在違反一致準則的同時仍然遵循禮貌原則中的贊揚準則、同情準則和得體準則,這是黛玉的客居身份決定的。在對待同輩時,尤其是寶玉,黛玉常常違背禮貌原則中的同情準則,這從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寶玉與黛玉兩人間親密無間的感情。對待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丫環(huán),黛玉違背了贊揚準則以及一致準則。
四、薛寶釵的話語分析
薛寶釵落落大方,博學(xué)多才,細致周到,在《紅樓夢》中亦不乏妙語。
例三:寶釵在旁笑道:“我來了這么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他怎么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賈母聽說,便笑答……(第三十五回,P435)[1]
賈母與眾人去看望挨打的寶玉,鳳姐順水推舟,吩咐廚房做湯與眾人喝,故寶釵有此一言。寶釵說“鳳丫頭憑他怎么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其中兼有禮貌原則中的贊揚準則的違背與遵循?!傍P丫頭再怎么巧”,首先遵循贊揚準則,肯定了鳳姐會辦事、為人處世圓滑;而話中又有轉(zhuǎn)折之意,這就是違背了贊揚準則。緊接著,寶釵帶出了賈母,說“再巧巧不過老太太”。寶釵的此番話中,賈母才是重點。寶釵贊揚和貶損鳳姐實質(zhì)上是為了贊揚賈母,不動聲色地讓賈母笑逐顏開。
例四:寶釵笑道:“咱們家從來只知買過人,并不曾有賣過人之說。媽可是氣糊涂了,倘或叫人聽見,豈不笑話!哥哥嫂嫂嫌他不好,留著我使喚,我正也沒人使呢?!保ǖ诎耸?,P947)[1]
金桂在家撒潑,鬧得雞犬不寧,要趕走香菱。薛姨媽氣不過,說要賣掉香菱落個清凈,寶釵因而勸說薛姨媽。這番勸說主要牽涉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同情準則和慷慨準則。寶釵不贊成薛姨媽的做法,因為寶釵十分清楚這場鬧劇的癥結(jié)在于金桂的醋意,且寶釵與香菱建立起了感情。寶釵首先從家中一貫的“只買人不賣人”的規(guī)矩說起,這是遵循同情準則和違背一致準則,提醒薛姨媽在處理香菱時還得顧及大戶人家的身份,不能讓別人笑話。接著,寶釵說“留著我使喚,我正也沒人使呢”,向薛姨媽討香菱,違反了慷慨準則:盡量讓自己多吃虧。故,寶釵通過遵循同情準則與薛姨媽說理,然后通過違反一致準則,反對薛姨媽賣掉香菱,最后通過違反慷慨準則,日后為香菱提供避難所,可謂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密不可分。
例五:林黛玉……他便改口笑道:“寶姐姐,你聽了兩出什么戲?”寶釵……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了宋江,后來又賠不是?!睂氂癖阈Φ溃骸敖憬阃ń癫┕牛贾?,怎么連這一出戲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說了這么一串子。這叫《負荊請罪》?!睂氣O笑道:“原來這叫《負荊請罪》!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是什么‘負荊請罪’!”(第三十回,P391)[1]
該場景發(fā)生前,寶玉將寶釵比作楊玉環(huán),寶釵勃然大怒卻礙于在場長輩而隱忍不發(fā)。黛玉借機與寶釵搭訕,意欲打趣寶釵。寶釵當然不會坐等寶玉與黛玉擠兌,當下應(yīng)道“我看的是李逵罵了宋江,后來又賠不是。”表面上是在說戲文,實際上卻是指前兩日黛玉與寶玉鬧別扭,連賈母也驚動了,事后兩人又悔過,寶玉去瀟湘館給黛玉賠不是,兩人方合好。寶釵并不是不知戲名,而是借機打趣黛玉與寶玉這對冤家,同時也為寶黛二人埋下一個陷阱。寶釵真正的還擊在“原來這叫《負荊請罪》!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是什么‘負荊請罪’!”。光從表面意思上來講,寶釵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贊揚準則和謙虛準則,先肯定戲名《負荊請罪》,然后似乎是贊揚寶玉和黛玉博古通今,同時又貶損了自己,實際上卻是通過附和寶玉來諷刺寶黛二人,寶黛又怎么不知?
此番會話中,寶釵表面上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贊揚準則和謙虛準則,卻讓寶玉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達到了諷刺寶黛二人的目的,這正是其高明所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寶釵的話語主要與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贊揚準則、謙虛準則、同情準則和慷慨準則相關(guān)。對待長輩,寶釵主要遵循贊揚準則。但是,對于母親薛姨媽,寶釵在遵循同情準則的同時會違背一致準則、慷慨準則,這也是因為薛蟠難以當家,寶釵必須幫助薛姨媽把持家務(wù)。此外,對于同輩,寶釵雖不不甘受人奚落,但說話時仍然遵循一致準則、贊揚準則和謙虛準則,這為寶釵贏得了同輩的欽佩。
五、結(jié)語
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對待長輩和同輩時會采取不同的語言策略。對待長輩時,林黛玉主要是通過遵循贊揚準則、同情準則、得體準則來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而薛寶釵對除母親外的長輩主要是遵循贊揚原則,對薛姨媽則主要是在遵循同情原則的前提下違背一致準則和慷慨準則。對待同輩,林黛玉往往會違背贊揚準則、一致準則和同情準則,而寶釵往往遵循贊揚準則、一致準則和謙虛準則。因此,為了達到其交際目的,林薛二人都有對禮貌原則下的準則的遵循與違背,但林黛玉的語言手段主要是違背禮貌原則中的某些準則,而薛寶釵的語言手段主要是遵循禮貌原則中的某些準則。然而,言語交際中,是否遵循禮貌原則以及采取何種語言手段總是因人、因時而異。林薛二人在其它場合也可能采取其他語言手段來進行交際。
參考文獻
[1] 曹雪芹.《脂硯齋全評石頭記》[M].北京:東風(fēng)出版社.2006,2010.
[2] Huang,Yan.Pragmatic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3] Mey,J.L.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Harlow,Essex:Longman.1983.
[5] 盧敏.漢語禮貌原則探析[J].學(xué)術(shù)界,2007,總第124期,229-233.